書法解析:王羲之《二謝帖》譯註


書法解析:王羲之《二謝帖》譯註


王羲之《二謝帖》

原文: 二謝①面未?比面②,遲承③良④不靜。 羲之女愛⑤再拜。想邵兒⑥悉佳。前患者 善⑦。所送議當試。尋省⑧,左邊劇⑨……

註釋: 所見有關此帖的釋文不盡相同,標點 句讀也有差異。由於原帖提供的背景資 料很少,故有些詞意頗為費解。筆者只能 根據自己的理解作些推想,未必符合原 意,希望大家作進一步研究。為了便於大 家研究,我們儘量列出一些不同看法,以 便讀者作出自己的判斷。 另:“拜”字旁邊還有一“珍”字,是梁 代摹書人姚懷珍的押署,與原帖內容無 關。此帖好像未完,“左邊劇”以後應還有 些字才比較完整,可能是在流傳過程遺失 了。

①二謝:應指謝安、謝萬兄弟,二人與 羲之關係甚為密切,帖中經常提到。

②比面:比,並列、等到。比面,等到 會面,或待會面時。從字面上講,前句已 經提出收信人是否已和二謝見面的疑問, 此後又有“比面”“遲承”等語,似乎不合邏 輯。其實這種寫法在王羲之帖中不乏先 例。如《全晉文·卷二十三》有一《鎮軍帖》 雲:“鎮軍昨至,尚未見也。尋見之,悲欣 不可言。”這都屬於會面前的一種設想。

③遲承:遲,是王羲之書信中的常用 套語。羲之書信中可以找到數十例。如 “遲面”“遲望”“遲言”“遲散”“遲具問”“遲 知問”“遲見君”“遲速無常”等,其中含義 不盡相同。如“遲速無常”,可能指快慢沒 有一定。多數可能指等待、到時(通 “值”);或作思念、盼望,如謝靈運詩“傾想 遲嘉音”即屬此意。劉濤先生認為此帖中 之“遲”就應作思念、盼望解。任平先生也 說“二王書札中表達盼望之意,多作 ‘遲’”。承,為承聞、聽說之意。原墨本上 “承”字上面橫畫中間斷開,曾被許多人釋 為“詠”字。後為啟功先生辨識糾正。

④良:很、甚。劉茂辰先生釋“比面遲 承良不靜”雲:“最近會面時承蒙(你告訴 我)很不安靜。”大致不錯,可以參考。

⑤羲之女愛:“女”字為塗改而成。麥 華三先生認為“愛”為羲之之女名。日本 學者杉村邦彥亦有此看法。當時女兒名 “愛”者不少。如獻之女名“神愛”,王彬女 有翁愛、隆愛等。但此事因無確證材料, 不能定論。但其女之字為“孟姜”,大致可 以認定。周郢在《唐臨川公主墓誌》中發 現有如此記載“公主諱□□,字孟姜”,對 引唐太宗的話說:“朕聞王羲之女字孟姜, 頗工書藝,慕之為字,庶可齊蹤。”羲之書 帖中有不少“告姜”帖,可作旁證。

⑥邵兒:“邵”字有人釋為“耶”字。從 草字寫法來看,有此可能,但我覺得“邵” 字更為接近。“耶”字同“爺”,古代“耶”指 父親,與現代之“耶”(爺)指祖父不同。“耶 兒悉佳”,指父子二人都好。“邵”為私名, “邵兒悉佳”,指邵兒及其父母等人全家都 好。這樣比只問邵兒父子(或父女)較為 周全(假如邵兒母親和兄妹都健在的 話)。問題是羲之為何要代女向邵兒問 好?我的推想是:羲之之女與邵兒是幼年 時的好友,時常想念,故託父代為叩拜問 好。

⑦前患者善:“患”字有人釋為“惠”。 從草法看,“患”字更為近是。如果“惠”字 可以成立,可解為“所惠贈物品甚好”。下 面的“議”字亦可解為“儀”字。因“議” “儀”二字草法相近。

⑧尋省:思考、思量,或探望、省視。 分開來說,尋有隨即之意;省為覺醒、明 白。有人斷句將“尋省”與前面相連,為 “所送議當試尋省”;也有人與後面相連, 為“尋省左邊劇”。

⑨左邊劇:意為身體左側劇烈疼痛。 王羲之左邊劇痛的情況也見於他帖。如 《十九日帖》雲:“十九日羲之頓首……僕 左邊大劇,且食省,至虛乏,力不一一。” (見《全晉文·卷二十四》)

譯文: 您和二謝(謝安、謝萬)見面沒有?我 等待您們會面。盼望您們將會面情況(早 日)告我。為此我非常不安。我(羲之)之 女愛託我叩拜。想(她的好友)邵兒和你 們全家都好。以前所患之病已經好了。 所贈送的禮品正在議論和試用(或譯為: 以前所送禮品甚好,現正在試用)。我忽 然覺得身體左側劇烈的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