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学校规定,课外图书只能在“课外”阅读,家长很困惑在理吗?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前期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拼音、生字、词语等基础知识为主,到了四、五、六年级随即出现了阅读理解的学习和考查,初高中的阅读理解那更是难上难。从笔者近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小学阶段阅读理解特别是

课外阅读理解的题目,是学生们失分或拉开学习差距的关键点,初高中更为明显

家长在咨询对策时,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多读书,多做读书笔记等等。公校老师也会安排一些关于阅读的作业。其实,这些建议都是正确的,但我们忽略了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阅读时间

奇葩学校规定,课外图书只能在“课外”阅读,家长很困惑在理吗?

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时间是差不多长的。放学后,学生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周末和假期则被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所占用,很难再拿出足够的时间安静地阅读;而学习时间的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为什么学校不能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甚至学校为什么不能抽出一定的教学时间,为学生安排阅读课呢?然而,现实狠狠地打击到了我们,个别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任何种类的课外书带入学校,禁止学生在校期间的任何时间阅读任何种类课外书。

奇葩学校规定,课外图书只能在“课外”阅读,家长很困惑在理吗?

当然,学校的这些规定也不无道理。相信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方便管理,不让孩子们因为阅读课外书而分心,杜绝一部分孩子利用课上的时间阅读,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但这种“一棒子打死”的规定还是会带来一些危害的。

首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文化课、周末假期辅导班、兴趣班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除了足够的休息放松时间,留给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已经很少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其次,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各方面判断能力还有待于提高,那他们就无法准确判断出哪些是应该读的书,哪些是不应该读的书,而学校的这项规定,容易让他们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学校规定不让读课外书,那只要是课外书我就不应该读。长此以往,学生就慢慢丧失了阅读兴趣,阅读积极性受挫;

再次,不利于学生正确阅读;学校是专业教育人士通过专业教育活动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而课外阅读应该包含在专业教育活动的范畴内,普通家长是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正确阅读的,学生更是如此,学校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阅读。

奇葩学校规定,课外图书只能在“课外”阅读,家长很困惑在理吗?

那学校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课外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呢?

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安排阅读课,利用上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学校应致力于家校合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举多得;

最后,学校应结合学习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定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避免出现家长盲目购买、学生盲目阅读的乱象,根据课外阅读书目和学生接受能力,安排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比如经典摘抄、读后感等,帮助学生正确阅读。

奇葩学校规定,课外图书只能在“课外”阅读,家长很困惑在理吗?

小结: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参与,“一刀切”地禁止学生在校期间阅读各种课外书,显然是推卸责任的做法,如果有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完全可以得到鼓励和支持。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