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2個月,變的像神經病,什麼動作都有,是怎麼回事?

用戶5231075274851


實話說一句:您的孩子可能一直都是一個你認為的“神經病”,只不過平時你沒時間搭理他、各種原因與他相處得少,所以不瞭解他。

反之,如果你一直陪伴著孩子,或者平時對他比較關注,但放假這期間孩子真的突然就變得像個神經病,那我想你應該抓緊帶孩子去精神科檢查,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是遭遇重創(不管生理還是心理),都不會在一夜之間性情大變。

說的這些,就只是想提醒你一點: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嗎?還是說,你的孩子只是活在你理想中?

不認清這一點,一切解決方法都會變成誇誇其談。


淅爸育兒記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我先問問題主,你在家的這兩個月,是不是都站如松或坐如鐘?不伸懶腰、沒有“葛優躺”?不可能吧?有時也猶如困獸一般,在斗室裡亂轉,恨不得發瘋吧?

孩子畢竟是孩子,別說他沒經歷過,就是我這個64歲的老人,也從未經過如此大疫,從未在家“閉關”如此之久。

我的小孫子12歲了,這次在家這麼長不能出門,也是什麼動作都有:上廁所會從茶几跳到沙發,幾連跳後蹦至廁所門口;上“空中課堂”,會不時來個“葛優躺”,我不得不嚴令制止;都坐的好好的,會忽然長嘯一聲,猶如困獸;做著作業有時問一句會莫名發脾氣。……

老伴的小姨從上海來電話,說她的小孫女這樣說:再不開學,我在家就蹲傻了。(苦笑)

多理解一下孩子吧,大人困居斗室如此之久都受不了,何況孩子?我們家都是在孩子做完作業後,陪他打打撲克、下下跳棋,近兩天稍有鬆動,就陪他在小區內騎一下自行車,讓孩子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陽光空氣。……

要相信,待疫情一過,孩子一開學,一切都會好起來!





嶧縣西門裡老李


你好,從2020年的除夕,因為疫情的原因到現在很多學校和公司都沒有開工,可能這是我們度過的最長的假期,也是我們和孩子相處最長的假期。

今年的疫情也讓我們的親子關係經歷了一次大的考驗,孩子放假兩個月,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是那麼回事呢?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相處太久,相看兩生厭

還記得大學時候,每次沒回家之前,媽媽總是會親切的打電話問什麼時候回家,會為你準備好吃的食物,可是呆在家裡的時間一久,媽媽就會因為你在家不做家務,起床太晚等各種不順眼對付你,由此你也開始和媽媽暑假、寒假的拉鋸戰。

可能在你的心裡描繪的家庭美好藍圖是,妻賢子孝或者是夫賢子孝。特別是平時你工作很忙,你出門的時候孩子還起床,你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入睡。就算是一個月,可能你都不能見孩子幾次,因為缺少陪伴,看見孩子時都是格外溫柔和藹。

當然,孩子的調皮搗蛋也並沒有顯現出來,你和孩子的矛盾也不尖銳。我們沒有發現孩子會有很多細節的小習慣或者是小動作,很多時候就忽略了。可是當我們和孩子朝夕相處,孩子生活中的小細節也就會曝光於我們的生活裡。

如果再加上孩子和你因為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起了爭執,那麼孩子就會出現故意和你對著幹的情況,孩子的叛逆心理在心理會不斷生根發芽。

親子缺乏親密感,孩子處於叛逆期,不願意和你溝通

在我們日夜相處的這個假期裡,我們覺得孩子特別不聽話,你讓孩子這樣,孩子一定變個樣。可能你說你已經接近奔潰了,可是孩子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老母親說寧願上班管一個公司,不願意管著自己的娃。

孩子不聽話,那你試想你的領導讓你幹某件事情,在你的需求未被滿足之前,你是不是會無條件去服從。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如果需求不被滿足,會產生情緒的波動或者行為的逆反。再加上年紀小,和你的親密關係還沒有完全建立,處於自我意識剛剛萌芽階段,還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

有時候生氣了,孩子就會做出奇怪的舉動也是可能的。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引導和幫助孩子,一起和孩子主動溝通,去理解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的情緒和壓力能得到釋放和宣洩。


孩子始終是孩子,孩子在兒童或者是少年時期,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成年人會有很大的區別,這是因為他們接受的知識,和對世界的認識導致的。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他的動作十分幼稚也可笑,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內心真正的釋放。

如果可以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內心的童真。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豆瓣媽媽,願和你分享有溫度的育兒觀點。

小豆瓣成長路


我覺得這是春節“野”孩子綜合症!

春節我帶娃回老家爺爺奶奶家,平時我去打牌之類的,孩子給爺爺奶奶帶,這還沒過幾天,我就發現他有點“過分”了,一起床就拉著爺爺下樓玩沙子,水也不喝,臉也不洗,早餐更不想吃。好說歹說說不通,我沒收了他的玩具。

我以為我哭一會就會過來了,結果他怯生生的躲到奶奶後面,然後躺下打滾,拉著奶奶的腳幫他把櫃子上的玩具拿下來。

所以那幾天,我其實也挺頭疼的。一時不知道要用什麼辦法解決這種“糟糕”的狀況

想想我們小時候,過年可是一年一度的呀。

人多爸媽不敢管太嚴,加上過年也不能太兇。太多的美食,太多的新鮮事物。

我也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有:

1.作息不規律,有時候玩的中午也不休息,晚上有時也會睡的很晚。

2.自己沒有用心陪伴,扔給老人帶,父母沒有好的引導小孩,老人家畢竟年紀大了,教育方法不是很到位。

我覺得只要我們父母用心去教育孩子,還是可以很快的糾正過來的。





大山娃進城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家長,我也正在遭遇你所遇到的困擾,雖然我家的還小,才不到四歲,但他的行為舉止同樣讓人很頭疼啊!

說說我對這個情況的看法吧。

首先,我覺得孩子的變化是因為離開群體太久了,個人性格有所變化。平時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們都在一起,每天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現在想說話沒人可說了,孩子有很多事是不願意和家長說的。找不到人說話,情緒無法釋放所以只能通過亂七八糟的動作和神經質舒緩自己的煩悶。

其次,放假時間太長,失去了規律的生活和約束。在學校有老師管,有紀律約束,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得有所剋制,也必須自我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家後父母管教不如學校嚴厲,他感受到的規則感不強,約束小了時間一長有些亂七八糟的行為就開始出現了。

十七歲的年紀正處於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最難管教也最難理解。你越讓他幹什麼他就越不去幹,這是一種反抗行為。同時這個年紀思維活躍,天馬行空,不知道他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隨著年齡增大情況會慢慢好轉。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人民基本都宅在家裡不出門,一天兩天還好,時間久了精神上會覺得壓抑。孩子都是精力充沛的,突然長時間不讓他活動他會感覺好像被關了起來,過剩的精力無法釋放漸漸就變成神經了。

我家小寶在家裡呆了一個多月沒下樓,我目睹了他每日的變化,壞變化。在幼兒園時候聽老師的話,飯會自己好好吃,中午按時午睡,沒有一些小動作和不良習慣。在家久了之後爸爸媽媽說他什麼他都不聽,還會頂嘴。飯也不好好吃,中午也不肯睡覺,得罵過幾次才行。開始有小動作,沒事就摳摳這摳摳那,摳指甲,摳牙,說他也不聽,打罵也沒有。準備幼兒園開學就趕緊送去,讓老師幫忙好好改掉他的壞毛病。

孩子都是好孩子,他們的變化就是疫情發生後不能出門鬧的,等開學回學校學習後慢慢就好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愛生活愛小芝


我家孩子在家憋了兩個月,沒有小夥伴陪,每天自娛自樂玩的很開心。最近解封了,帶他出去找小孩玩,但是好像有了社恐了,看見有小朋友他就不想玩了,要回家。明顯感覺他他的緊張了。孩子8歲了,在家特別活潑好動,一出門看見三五成群的孩子就說不想玩了。是不是憋出社交恐懼症了。好擔心。


生活需要來點糖


說說我家小孩吧!3歲,在學校很聽話,自己吃飯,也不調皮,回到家,就跟學校完全不一樣,在家裡自己不吃飯,翻箱倒櫃,很調皮,只要他不是很調皮,都不會娶管他,好動畢竟是小孩的天性,只要他健康平安就是最好的安慰,


會飛的魚


家長面對孩子,尤其是上了學的小孩容忍度會變低,孩子放假2個月。每天面對著他們,在家長覺得孩子變神經的時候,或許在孩子的心目中,我們這些父母也變得神經質了。正確的看待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認真的分析清楚感覺孩子什麼動作都有的原因,或許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 首先,不要排斥孩子,放假時間太長,孩子心理一定要重視。在缺乏充分的活動空間,在缺少玩伴的時候,他們會變得有些反常。年齡小的孩子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動作無非是想引起大人們的關注;而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他們變得神經或許是家裡的不理解和不斷的嘮叨呢!

當家長一定要先從自身尋找原因,和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耐心的跟孩子溝通,陪伴是最佳的治療方案。當孩子在跟我們做出一些奇怪動作的時候,靜下心來去了解孩子心裡所想。家長不排斥孩子這是要克服的第一個心裡因素。


  • 其次,不要打罵孩子。家長在心情煩悶的時候,看到孩子一些不靠譜的動作,總會想要“揍一頓”的衝動,此時一定要告訴自己“親生的”......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再去接觸孩子。很多時候,家長的心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些的心理變化,所以一定要在孩子變神經的時候反思自己的錯誤。

孩子是敏感的,最容易被周邊事務所影響的。作為家長,一定要保證自己有一顆寬容、耐心的態度,才能讓孩子在超長假期裡面體會到和父母的親子之愛。而且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無論是假期還是非假期,相信父母以身作則,保持平和的心裡,孩子一定也會平和很多。


柳枝頭


既然是孩子,就當孩子對待。

家長是在幫助孩子成長,允許孩子有想法,允許孩子神經質,非常時期,孩子不惹事就是好孩子。別拿大人的思維來對待他們。

例如:我孩子,14歲。初九到現在,下樓不到五次。五次還是出門去取自己的包裹。雖然疫情期間,這種狀態也不對。

做法,“孩子,你最近沒有吃零食了,咱們下去買些零食吧?”說了不少理由,孩子就是不下樓。只好態度很誠懇說:“陪媽下去遛遛,媽害怕(白天人多不出門,晚上院裡沒人下去走走)”,他答應了。我猜,他可能責任心,答應的。

回來後,孩子進門就說:“還是外邊空氣好,這屋裡啥味都有,待久了也聞不出來了,這會覺得可真不好聞”。天天開窗也不行,總是有味道,廚房味,洗手間味,剩菜剩飯味……。

願安好,中國安好。


天山雪蓮開滿山


教育中有個5+2=7或者是5+2=0的說法,五是在學校上課的五天,二天是週末在家兩天。也就是說孩子的成績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家,本來就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孩子回到家裡,由於自控力不強,通常就各種表現形式都有。常常把家裡鬧得翻天覆地,自己卻不亦樂乎,其實孩子活躍點不是什麼壞事,大人也不用因為這個耿耿於懷。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的同時,大人不要忽視了監督孩子的重任。因為學業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頭等大事,他們的年齡段比的就是成績,比的就是學習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指定作息計劃,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學。用我高中語文老師的話說就是玩的時候朝死裡玩,學的時候朝四死裡學。

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提供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對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良好習慣和人生規劃也要積極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