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們小區蔬菜都是怎麼解決的,葷菜是怎麼解決的?

雄哥XCX


線上買的比較多,快遞送過來,有的能送小區門口,有的只能送到大路口。有些老人家,還是會去超市、市場直接買


品然序


一,蔬菜靠帶。我們小區居住的人口有6千多,可謂小社區,大社會。裡面的配套設施比較齊全。疫情之初,大家可以在小區超市裡買一些蔬菜及日用品。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小區超市關門後,大家在社區群內又分化成樓道群,中間選出責任心強、有熱心腸的鄰居當樓長,他根據大家的需要,讓蔬菜店送菜到大門口,再一一標註好,大家在電梯門口就能拿到自己需要的蔬菜。疫情面前,我們擁有了鄰里之間的友誼。

二,葷菜靠買。小區在實施嚴管政策的同時,又針對疫情的不斷緩解,新增了惠民措施,允許一家每天出門一次,採購生活用品,前提是辦理出門證。我們一般就出去買點愛吃的葷菜。疫情的原因,葷菜的銷量銳減。疫情面前,我們擁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自給自足也能豐衣足食。由於是春節期間,大家都相應準備了不少準備待客的硬通貨,響應號召,不給政府添麻煩,也不給自己留隱患,一些米麵肉等物品,自給自足。加之黨委、政府從速從嚴治理哄抬物價的不良商家,使各類生活用品應有盡有。疫情面前,我們擁有了素日難得的團圓!





G東方一木


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很慶幸疫情期間我是在農村老家度過的,因為每年都會回老家過年,所以在年前我也提前回老家了,在老家基本大部分蔬菜自己家裡種的都有,除夕前也去買了很多的蔬菜包括所需的肉類,在家出不去的這段時間自己家種的菜都吃不完,所以我們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那在我們西安那邊的小區我也問了小區裡面的朋友,基本都是靠叫外送來解決,有時實在憋不住了就一家人安排一個人出去到固定的超市去買菜,而且能買到的菜就是那麼幾種,現在小區基本都解封了可以自由出入了,謝謝[呲牙][呲牙]




咕嚕咕嚕阿陽哥


我在一個小城市,每個地方情況應該有些差別,那就說說我們這裡的情況吧

剛剛開始的時候,本來就是春節,家裡備了很多菜。所以至少有一週沒有出門。除了物業來排查住戶情況,基本上算是與世隔絕了。

等吃完了,基本上就是選超市外送服務,有菜也有肉。

其實開始我也擔心會缺菜少肉,可是事實證明了我們國家的實力,肉菜一直都有,就算不出小區也能買到豐富的食物,而且每天家裡能有一個人有一次機會出門採購,那個時候我們偶爾出門採購也都是一箱一箱買回家,儘量少出門。大家一起努力,疫情一定可以早日過去!

感恩祖國!

祝福祖國!


小溪養身


我們小區外行開始時候,不是太嚴,准許一家派指定的一個人外出採購食物,我就成了指定的人,我老婆從年前到現在都沒下過樓。

去社區辦理出門證,拿身份證和房產證,沒房子的拿居住證和租房合同。

辦理了出門證,只允許兩天出門一次,一次兩個小時。出門時都有一個社區工作人員現場登記,做不了假。
外出直奔社區超市,因為離得近,時間夠用。大超市離得要遠一點,一是怕時間超過了,進不了小區了,二是大超市的人流量一定比社區超市的大,安全係數沒有保障。

社區超市一般的蔬菜水果都有,零食雜物也有,就是沒有新鮮的肉類和水產,也沒用包子水餃等冷凍食物。

再後來疫情嚴重了,小區的管理還是沒變,但是我們也不敢出去。政府開始推介大超市的小程序,讓市民下載,在小程序上購買所需要的食材。

超市會有專門的人員,把所訂購的東西送到門衛,那裡有專用消毒櫃,然後再通知業主前去領取,憑證件。

從那天起。才吃上鮮肉和魚湯,早上再也不用吃麵條了。


一杯啤酒一碗麵


座標東莞,我們小區都是自己出去買,一家只能去一個人,我過年到現在去兩次,具體時間記不清楚了,出去社區要登記,到了市場門口也有社區工作人員在把關,不配戴口罩😷一律不準進入市場,首先量體溫,體溫正常,登記姓名,電話和住址(住址詳細到門牌號)方可進入,進入前會幫你給手噴消毒水!非常盡心盡責!尷尬的是我兩次去市場溫度都是34.2,工作人員反覆量都是,擔心溫度計壞掉,還在自己額頭上試了一下,工作人員給我開玩笑說:靚女,你是標準“冷血動物”[笑哭][笑哭]進去吧,低溫好過高溫[靈光一閃][靈光一閃][贊][贊][贊]

進入市場蔬菜和肉類還是比較齊全,非常新鮮,沒有漲價,海鮮相對比之前貴點,這些可以理解,畢竟疫情期間,漁民不能出海,海資源打撈少,價錢就會高些!特意注意了一下,之前賣蛇的那條巷子空空入也,因為怕看,一直避開繞著走,這次可以大大方方,不用繞著走了,感覺很爽!水果還是應有盡有,價錢一樣沒漲[贊]為了備菜,出門時特意給電瓶車加了個框,買好一個禮拜的菜,滿載而歸!

回到社區門口,繼續量體溫,尷尬了,還是34.2[捂臉]工作人員也是無奈:你跑了一圈回來還是沒溫度,你屬🐍嗎[笑哭][笑哭]

回到家,打開門把菜先放進門,然後在門口脫鞋,沒有買到酒精,就用稀釋的84噴鞋底消毒,然後去洗手間洗乾淨手,再把菜放進冰箱儲存,忙乎完,換衣服沖涼!



寶媽阿偉


疫情防控期因為我們小區離菜市較遠,在接到小區實行居家防疫通知後,大家戴上五花八門的口罩、帽子、眼鏡等全副武裝,去街上、菜市、超市到處買生活用品開始備戰,當時擁擠的小菜市還沒有關閉,蔬菜那些還可以買到。



我們小區附近,平時裡隨處可買的饅頭、包子、油條等早餐在疫情防控期買不到了,大家只好買麵粉自己做,比拼麵點廚藝,當然今年麵粉成為超市裡最暢銷品之一,基本被搶購光。


自家做的饅頭

後來附近菜市關閉了一段時間,沒辦法,大家備的不多,只有網上訂購,但是要好幾天才能到,好多人基本坐吃上空了。有意思的是小區一個大叔自己住,蔬菜買的多,自己吃不完,怕壞掉,只有分給鄰居吃,拿個大喇叭,喊著“支援抗戰,蔬菜免費送”,支援了好幾戶人家。

葷菜,各家也是備了些,不過基本吃庫存,我們這裡流行做臘肉香腸,防疫期間,全小區都是臘味。



一撞白頭


疫情期間,小區蔬菜是怎麼解決的,葷菜是怎麼解決的

疫情剛開始時,是自己下樓去買的,後來疫情越來越嚴重,政府都不讓出門,全部都是配送,政府指定的超市,大型蔬菜配送中心過來的。疫情發生這麼長時間了。從最開始的雜爛無序,甚至有時也買不到東西,現在好多了,很多超市都推出了小程序,從最開始只能買最普通的米油和蔬菜,肉類,到現在可以買其他的小零食了。第一天下,第二天送貨上門。


玲子的快樂生話


這個問題在我們小區還是挺人性化的:

首先,我們所處地段別(jiao)墅(外)區,所以這附近就一個大型超市,所有業主都加入了他們家的群,三個。

其次,業主在群裡下單購買的蔬菜,水果其他用品,物業和超市工作人員配菜,然後在線付款,當天完成配送,每週一次到兩次。

最後,你若是就想自己去也沒人攔著,但是絕大多數都不去,我在家裡一帶就是一個半月不出門,電梯都不進的那種。

疫情期間,還是防護為主,畢竟少接觸為好。


麥初齊


疫情期間小區的人都出不去,一戶給發一個出門證兩天出去一次,一次限時2個小時。

我們小區大部分人都是兩天出去到超市採購一次,把需要的生活品和每天要做飯需要的食材採購回來。

還有的是通過超市外賣下單,騎手把訂單送到小區門口然後打電話自己到小區門口拿。

還有一個就是通過群聊採購,有得群裡面有賣東西的,比如賣雞蛋的,提前會在群裡通知明天幾點會到小區門口多錢一盤可以提前在群裡預定,明天到小區門口來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