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被“成功学”猛夸的上市公司,不是一般的迷幻

作者|白小羽

近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视频,写的是“创业板第一妖股”吉峰农机如何在3年内,净利润怒涨近50倍。

视频介绍:2006年,吉峰利润为103万,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辗转腾挪飙升到5023万,而营业收入更是高到不可思议,直接达到9.9亿。四年上市,吉峰股价最高涨幅达到258倍。

这个成功学视频观看者众多,主讲人似乎想暗示看客,吉峰成绩的可复制性。可当你想紧接着看具体操作时,视频断了,需要付费。

庄稼人王新明1998年开始做吉峰农机,十年登上科创板,上市一月就达到96.50/股的高价,成为科创板杀出的一匹黑马。正当所有人期待他继续创造奇迹的时候,吉峰却在2013、2014连续亏损两年,站到了退市边缘。

2015年后的吉峰农机一改之前朴实人设,各种五花八门的操作轮番上演。虽然股价一仍旧下跌,但王新明却将2015的财务状况从亏损的悬崖边上“救”回来。从此时开始,吉峰的操作开始迷幻起来,掌门人王新明也越来越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切信息就像那个成功学视频,外人不得其门而入。

2020 开年,王新明频频传出“被迫减持”的消息,从这开始,吉峰脸上的粉饰终于掉光了。

杀出一匹黑马来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首批28家公司同时上市,业称“28星宿”。创业板规定上市首日不设置涨跌幅限制,作为新生事物,尖子生们上市首日纷纷大涨,最低涨幅就有75.84%,最大涨幅超过200%,平均达到106%。

但从次日开始,10%的涨跌幅限制回归,结果21支个股跌停,而这一天还在涨的个股只有两家,其中就包括唯一涨停的吉峰科技。

而后股价不断飙升的吉峰,一月就冲到96.50/股,涨幅超过30倍。吉峰上市时的85位自然人股东,一堆上千万的富翁伴随着“下一个苏宁电器”、“创业板第一妖股”的名号站起来了。

2009年吉峰农机成了难得一见的黑马,王新明就是这件事受益最大的人。

1985年,20岁的王新明从四川农机校毕业,出生于川东农村的他,对农机行业很有感情。计划经济时,农机的拖拉机手是很好找媳妇的。但随着包产到户政策落地,成片的农田被分成了豆腐块,人均七分田哪里用得着农机?

“包产到户,农机无路”,成了当时行业内的真实写照。

这天晚上,王新明睡不着觉了,吉峰农业来人请他回去掌舵,这都好几次了。那是一个集体企业,王新明虽然参与创办,但是一直没有插手运营。但按当时国家整治机关办企业的力度,他再不管,世上恐怕就没有吉峰了。

多年来对农机的感情,把王新明往回拉。1998年,王新明让妻子一人执掌赚钱的医药公司,自己则重新接手吉峰农业。

虽然打算接手,但是王新明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用自己控股的吉康农机收购了吉峰农业的社团法人股,然后将新公司改名为吉峰农机。

从这就可以看出,王新明可不是什么傻白甜,体制性冲突会引发多大的损失,翻翻《激荡三十年》就知道了,那里面多的是案例。

虽然公司有了,可这还只是长征第一步。在那个谈不上用户体验的年代,农机的客户就是农民,农民的想法很简单“谁家便宜就买谁家的”。价格战无处不在,行业毛利率不到4%,人才留不住,公司做不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王新明去解决。

农机不赚钱就先靠卖农用车活下来,大家都赚不到钱,那就只有先活下来,才有气力等东风。

吉峰靠卖农用载货车活到了2001年,这时候王新民突然就成了四川地区的行业老大,原因无他——前面6家国有农机公司都破产。嘚,农机界锦鲤“王超越”实锤。

当然,在这之前,王新明也试过很多办法拓展销量。什么地方分公司啊,农机大超市啊,五花八门的招都快试完了,但农村的“熟人社会”,同等条件下外来商户确实打不过地头蛇。终于王新明尝试了最后一种新办法。

2002年,王新明开始尝试整合重组。吉峰控股了雅安地区的一家龙头经销商,第二年,又把手伸到了凉山。从资金上控股地方经销商,地头蛇一下子成立自己人,投资回报数据也很好看。尝到了甜头的王新明坚定了整合重组的战略。

靠着体量第一的综合实力,王新明迅速布局市级的分公司。到2003年的时候,王新明已经在四川省内的二级城市开了8家分公司,而吉峰也变成了事实意义上的家族企业,王新明的弟弟、妹妹些都在地方分公司卖农用载货车。

有了名头,但事实上还是缺钱。冲量开市场的王新明在2003年再次号召股东集资,以王新明夫妇为主的28个自然人股东又向吉峰投入了近165万元资金。而此时的王新明才以个人股东的身份走向前台,慢慢变成吉峰的大股东。

但总是不盈利也不是办法,高度同质化的商品,仅靠价格战抢占市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销售额再高,也没办法增加利润占比,正当王新明抓头挠耳之际,上面的东风终于到了。

瞄准补贴奔上市

2004年11月1日,农机补贴政策终于下来了。农机依旧不赚钱,但是补贴机就不一样了。

从这一年开始,政府开始对农民购买指定品类的农机发放补贴,而且补贴额连年巨幅增长,从当年的几千万上涨到2010年的155亿,下发的补贴越来越多,辐射的农机品类也不断扩大。

有了东风,王新明也紧跟步伐,造出了赶着吉峰奔向上市之路的“三驾马车”。

第一步就是就是从农用载货车的岔路上调转枪头,直接瞄准补贴机。

九鼎做过一个统计,说2004~2008年5年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7亿元,带动农民投入373亿元,拉动农机工业销售产值443亿元。相当于国家投入1亿元,农机工业销售产值6.35亿元。这简直是国家出钱造农机,王新明还能不懂吗?

从补贴上拿到了硬货,下一步就是拿地盘了。

到一个地区,就直奔当地的前三经销商,哪家同意合作,就和哪家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吉峰占51%,对方占49%。靠着这种方法,王新明迅速将摊子铺大。不仅如此,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吉峰要求川渝所有的二级城市都有子公司,从二级市—县—乡,每一层都有“自家人”,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梯级连锁网络”。

到2006年底,吉峰基本完成了在四川21个地级城市的布局,其中90%都是通过整合加盟商的方式进入。

到2009年,吉峰农机在四川农机市场的份额已经突破50%,补贴机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70%以上。

黄的和白的都有了,但是还不够。吉峰这时虽然销售收入上去了,但是净利润还是不到位,于是披着“互利共赢”袍子的第三架马车——服务,站出来了。

早在1998年,王新明正式接手吉峰的时候,他就做了调研,发现了农机行业的服务和售后问题。但是当时农机利润薄得可怜,哪里还有钱提“优质服务”的事,再加上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提价也就无从说起了。

但在2009年前后,情况不一样了。

此时的吉峰已经是全国TOP5农机制造企业的四川独家代理商,同质化自然就谈不上了,再加上优质的售后服务这最后一架马车启动,很快吉峰就把毛利率,从原本的不到4%提高到了13%以上。

“只有大流通才能匹配大制造”,王新明当时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

三驾马车将吉峰农机拉至2009年登上科创板成为“28星宿”之一,并且上市两年后一直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81.80%、32.23%。甚至在2010年、2011年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两次10股转增10股的慷慨分配。

恩,很有苏宁电器内味儿。

保壳的数字游戏

企业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子,背后爬满了蚤子。

如果说2011年业绩增长率只有个位数时,已经发出了警告,那么2012年净利润断崖式暴降81.74%,而后两年的巨亏1.4亿、3.8亿也是应有之意了。

暂时的亏损并不重要,京东、国美、瑞幸那个不是一边亏,一边涨的。但吉峰却并没有这样的好心态,王新明的行为在吉峰亏损之后越发迷幻起来。

吉峰以服务为驱动利润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众所周知,服务并不好做。吉峰在上市之前,销售费用一直在6%以下,随即便开启了销售费用一年一涨的操作。上市破6,第二年7.46%,第三年8.77%,第四年9.65%,到了2014年,终究是突破了两位数,达到了10.91%。

销售费用上涨,应该会反映到销售额上来,但在吉峰这儿,并没有这个说法。

2012年,吉峰销售费用暴增117.24%,金额达到12545万,而净利润的降幅却超过8成。结果,吉峰给出的处理手段是——隐藏2012年上半年销售明细。要知道前后一年的同期披露都很详细。

2012年成为吉峰农机的转折点,不仅利润暴跌,披露不明,还未之后两年的巨亏埋下伏笔。但是,经历过两年巨额亏损之后的吉峰并没有学乖,反而在退市的边缘,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财报显示,吉峰2015年第一季度不仅管理、销售、财务费用较上一季度锐减1.4亿,前脚计提资产损失2.8亿就直接“回馈”,毛利率史无前例的站到了17.69%的高峰。2015年只有68万盈利的吉峰,一番猛烈操作之后,堪堪保住了“壳”。

无独有偶,这样的数字游戏更让吉峰变得越来越迷幻。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5年5月,吉峰以交易价14875万元购买吉林康达85%股权,平均每个点花了175万。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吉林达康才以5720万的价格转让了65%股权出去,平均每个点88万。前后不到一个月,价码增加了一倍。

你品,细品:要是吉林康达真那么趁手,之前为什么要低价出手?不到一个月价格悬殊一倍,这样的高价并购在2015年扭亏为盈的战果中,占比多少?有多少猫腻?

业务接连受质疑,后院也不太平。

吉峰做补贴机生意,对于政策的依赖性非常高。2012年,国家改变补贴政策,从差额到全额全线滑坡,这就是第一大利空。

遥想当年吉峰盛极时期,王新明连同一众高管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邓永华所言:“当时我看不懂吉峰要怎么运作,感觉好像就是有点政府关系,能拿点补贴……”将这句话作为前因,或许就不难想象吉峰2012、13年频发的“骗补”、“行贿”案了。分公司有样学样,但做事不精细,吉峰不但声誉受损,连当时的债权申请都被一一否决。

王新明拆了东墙补西墙。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靠整合兼并起家的吉峰,开始卖股份了。从长城到南充,从广西到汉中,从重庆到泗洪,一路下来不知道多少子公司股份被放到了王新明的展销台。长城32%的股份,1元/股的价码当真是贱卖,“优化公司资产”居然有了高入低出的新操作。曾经“买买买”的激情,只有王新明圈地的时候能看见一二。

说起来,自2015年之后,王新明作为吉峰农机掌门人鲜少在公开场合、平台发表意见,反倒是行走在各大券商质押股权的身影层层叠叠。前段时间王新明及其家人更是爆出近50条减持或被迫减持的股权变动,吉峰农机的资金流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

3·15在即,吉峰能更应景一点吗?

这家被“成功学”猛夸的上市公司,不是一般的迷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