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中国面王”传奇,一年卖掉600亿,如今,他却甩手不干了?

  •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
  • 尽管康师傅这个品牌家喻户晓,不过,它背后的缔造者,却鲜有人知。

    他就是康师傅创始人之一——魏应州


    缔造“中国面王”传奇,一年卖掉600亿,如今,他却甩手不干了?

    近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64岁的魏应州决定退休,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而他一手打造的500亿港元商业帝国,也将交接给儿子魏宏名。

    一代面王魏应州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打造出了500亿的商业帝国?

    分享一段经营、管理视频,看完受益一辈子!

    请私信主编回复“学习”(附视频资料)领取60分钟视频,员工激励、薪酬、晋升、营销、招人、组织架构、合作关系、pk机制、股权视频学习。

    500亿商业帝国,从一碗面开始

    魏应州1954年出生于台湾彰化,是魏家四兄弟中的老大。

    4岁时,他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创立鼎新油脂加工厂,主营蓖麻油、棕榈油。

    1978年,魏应州的父亲去世,加工厂由魏家四兄弟接管。

    20世纪80年代末,魏应州与兄弟来大陆试水,先后尝试过“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和蓖麻油等产品。

    然而,由于当时大陆购买力不足,他们的投资很快亏损过半。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四弟魏应行在火车上泡方便面,其香味引来不少人围观,纷纷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得到,这引起了魏氏兄弟的注意。

    于是,在兄弟中最有权威的老大魏应州,把握住了这一商机,计划开展方便面业务。

    不过,魏应州清楚,在这个领域,统一的方便面在全国已经有四、五十家工厂,已经拥有近10年的市场基础。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当时的方便面产品呈两极化分布,品质和价格适中的终端产品依然存在大片空白。

    于是,1992年,“天津顶益国际食品公司”投入营运。

    当时,天津第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只能生产十几万包泡面,供应量很小。

    但魏应州坚持只留20%的产品在天津地区销售,其余80%要运送到全国铺货,以便打开全国知名度。

    同年8月,第一包红烧牛肉面诞生,并迅速风靡全国。

    从此,康师傅也成了“方便面”的代名词。

    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至今在资本市场上已走过22个年头,公司市值达到589亿港元。

    如今,康师傅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中国家庭渗透率达82.6%,是行业内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

    家族大哥、工作狂、为人低调

    在魏氏家族内部,兄弟四人发挥各自所长,共同经营企业。

    老大魏应州擅长生产管理,他决策果断,个性沉稳,为人低调。

    老二魏应交精于采购与成本控制;老三魏应充以人事、财务管理见长;老四魏应行具有创新精神,业务能力强。

    经魏家四兄弟协商后,他们一致决定由魏家大哥魏应州,出任顶益控股公司董事长及顶新国际集团总裁,为此,魏应州成为集团的最高决策者。

    魏应交负责两岸流通事业;魏应充与魏应行仍留在味全公司。

    在一些人眼里,魏应州很有亲和力,看起来就像是一位邻家大叔。

    但在竞争对手眼里里,他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霸王”。

    在员工眼里,他是一个推崇军事化管理的工作狂,是集团成员口中的大董。

    据说,他每天早上七点上班,晚上有时到十二点还不离开办公室。

    他对待工作的“狂热”,让员工甚至24小时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

    魏应州行事低调,很少参加华丽的晚宴,也会刻意躲开镁光灯,他成为了镜头之下的“隐身人”。

    没有人知道他不愿意“抛头露面”的真实理由,不过,他含蓄、内敛的情感从不轻易表达倒是真的。

    在魏应州的带领下,过去一年里,康师傅在行业严峻的形势下,依旧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

    2018年3月,康师傅发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收益589.53亿元,同比增长6.07%,实现了方便面、饮品业务的双增长。

    二代接班,该不该?

    魏应州宣布退休,选择将接力棒交给儿子魏宏名。

    据公开资料显示:

    魏宏名 2006 年加入康师傅,出任总裁室专案经理一职;2007—2014 年担任台湾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5 年任康师傅执行董事,期间主导过不少重大专案。

    尽管“二代”中,确实不乏经商人才,然而,在家族企业传承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据《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

    • 明确表示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调查样本的40%,而15%的二代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班,另有45%的二代对于接班的态度尚不明确。

    关于接班问题,吴晓波曾说过:

    • “父辈们的产业是他们的产业,从本质来说,传承的基石是资本,而不是机器或车间。子辈没有任何的义务,去帮助父辈接续他们的梦想。”

    在全球家族企业史上,成功传承从来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表明:

    • 真正从一代传到二代的家族企业不到20%,有70%的家族企业没能传到下一代,88%的没能传到第三代。

    尤其在快消品市场整体态势走低之下,二代魏宏名肩负重任,能否力挽狂澜,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