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6门语言的哈佛大牛分享语言学习经历

戴杰老师,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文理双学士,是中国1989年高考英语的状元,懂6门外语,是典型的多语人才,特意过来跟徐老师对话,而且特别赞同徐老师的很多观点,相信他们两个的很多对话是高端对话。


会6门语言的哈佛大牛分享语言学习经历


戴老师:


大家好,我觉得我今天听徐教授的讲课,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发现我现在有机会长寿了,因为我学六种语言,按照徐老师的观点,一种语言可以长寿4到5年的话,我差不多可以活到100岁,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如果我小的时候学数学,有徐老师这种老师引导一下,我现在就不是数学学渣了。方法很重要,其实学语言,因为我自己学了30年的语言,学了6门语言,我现在还在继续再学,我的目标是学10到20种语言。所以我将来有可能活到200岁。


因为语言对我来讲,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知识的层面,对我来讲就是一种激情,我从小的时候,很多人发现了很多不同的激情,有的人喜欢研究无线电,以前我是60年出生的,文革的时候爱好的东西除了玩,打弹弓之外,有的人是玩无线电,我发现语言这个奥妙。


所以我觉得我非常幸运的发现了,而且是从声音开始的。


讲个故事:1975年,我爸爸带我去上海出差,那个时候出去玩,我爸爸在上海通讯学院,回母校,我在黄埔江上,发现一批金丝猴,就是金发白眼的西方人,我第一次近距离的听外语。我问我爸:这是外星人吗?因为我当时不到十岁。那个时候第一次听到语音,我爸说这些人是讲的英语。所以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语言非常美,就像很多动物,非常悦耳。那个时候就开始对语言产生了兴趣,徐老师讲的语言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后,那时候是95年开始学英语,那个时候或是文革的时候,英语还是一个拿不到台面的东西。当时我是怎么学的,那时候我在山东烟台,我的一个亲戚,一个表姐,她自己有一本高中一年级的,文革的后期是学英语,是一个选修课。我的表姐就把课本给我了,我说我要学英语,你教我。她说我不会,我早就忘了,但是我有笔记。我看了她的英文课本,她的笔记全部是用汉字标的,没有国际音标,我学英语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万岁”,我的表姐写的是“狼来了”,我是从这里开始了我的英语启蒙的。


第二句话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第三句话“我是工人,你是农民,你是解放军”,一本书里面没有hello,thank you。所以完全变成了革命的工具。


1976年以后,1977年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已经有一点感性的认识了,开始有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虽然我也不懂英语,我的发音完全不懂,但是我觉得这个发音肯定不太地道。因为我们中国人讲的,而且是刚刚从文革出来的这帮老师。然后我就想了个办法,我说不能被老师耽误了,就听“美国之音”,所以我从小的时候英语的发音基本上没有受过污染。


我们山东烟台的一中英语老师的英语只有山东人能听懂,但是我是一种兴趣,完全是一种爱好,驱使了我研究英语。其实我对英文一窃不通,但是我感觉当时的英语的教学方法一定是有问题的。


我就秉承着一种探求,我就一边自学,一边跟公立教育的体制,我在公立学校里面学习,同时又自己琢磨英语,我就每个周日都跑到新华书店去,我想除了老师以外,老师教不了我,我的父母也不懂英语。那找谁呢?只好找书了,所以有两本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8年的时候,我看过两本书,第一本书是牛津大辞典,是原版的,不是中英文双版的,原版的字典,这本字典教给我,原来学英语不需要翻译成汉语的。Apple这个词不需要翻译成苹果的,你只需要是用一个定义来学就好了。他教给你good跟nice的区别是什么,因为汉语里面都是翻译成“好”的意思。所以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还有一本书,那本书就叫英文的《说文解字》,是一个美国籍的语言学家,那本书就叫做《word chossed why word》,就教给我了good跟 nice的区别,做了语言之间的比较。


这两本书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另外改变我命运的是美国的《音乐之声》,这个音乐太好听了,我学ABC其实是从音乐的ABC,do re mi,十几首歌曲。这个电影是我真正的语言的启蒙。


长话短说,我用我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很多的方面就跟徐教授讲的是非常像的,把语言不是当成一种知识来学,而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文明,是一种文化。我可以体验它的美,他的美首先是从声音开始的。其实英语的文字美的确是不如中文。


学了五年以后,我的英文达到了一个境界,我们在学校,我们在山东是坐井观天,一个二线城市,烟台这个地方。大学考试,我知道我在班上是最好的学生,在全校也是最好的,还不知道我是全国最好的。84年全国高考,我花了20分钟就把两个小时的卷子做完了,而且一分都没有错,满分的。但是完全没有按照公立学校的英语的学习方法,很多方面是秉承了徐教授。其实当时我也不懂什么方法,恰好是因为我看了很多英文原版的书,体验了很多东西,美国之音,从那里开始我还知道有爵士乐,我是特别喜欢音乐,也是听美国之音里面有音乐节目,是爵士乐。所以我学语言不仅是学到了语言,真的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很大。

会6门语言的哈佛大牛分享语言学习经历

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第一门语言学的是英文,初二的时候,感觉到英文有点入门之后就开始学日语,因为学日语的动机是看了《望乡》和《追捕》,特别谜这两个电影,然后听了“四季歌”,这两部电影,是我的语言的启蒙。我觉得日语也很美,有他的美。


到了高中,大学,大家都要分班考大学了,我还考的理科。父母觉得学文科的人没出息,应该学理科。所以我不情愿的选择了理科,但是高二的时候我在研究康德、伯拉图,尤其是沙特纯粹主义哲学,我在天天玩那些无用的东西,所以我的高考不可能考得太好,我除了英文考得很好以外,其他的考得并不好。所以我没有进入中国的重点大学,我进入了一个大连,现在叫海洋大学,以前叫水产学院。


我父母觉得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学校将来靠海嘛,既然是海洋的东西,将来有可能能出国呢,不是从就想想出国吗?我觉得有道理啊。我在大学里面把英语花了一半的时间继续学,学日语。同时当时还修了一点点德语,有点学不下去了。因为德语的语法太复杂了,所以我就改学法语,因为法语相对来讲简单一些。所以我在大学里面又学了一种语言。


然后到了美国以后,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全国,我父母也有他的前瞻性,因为我们全校只有几百个毕业生,里面恰好那一年,88年只有一个出国的机会。我是不二之选,因为当时我的英语是全校绝对是第一的,不仅是考试,主要是听说读写,尤其是口语方面,所以这个工作就给我了。88年年底我就离开了中国,去美国了。


整个经历,我觉得语言改变了我的人生。99年的时候在哈佛读最后一年,我见过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叫马云。那个时候马云,当时他的口袋跟他长得一样,真的是没有钱了。因为98年他成立的阿里巴巴,99年的钱基本上花完了,他到哈佛商学院去忽悠钱去了。然后我们帮他组织了一场亚洲互联网的论坛,当时孙正义代表日本、韩国,中国是马云,丁磊几个人。马云对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代表团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独立的用英语,非常清晰的、简单的英语,能够把他的梦想表达给美国的投资人。


所以我感觉到其实不是马云的智慧,而是马云的英语真正救了他现在。这两个故事,一个是我自己的人生,我从一个三线城市,一个普通的孩子,能够进入中国英语学习的比较高的境界,因为有这个机会,因为给我这个机会,我没有任何背景,当时我们出国非常困难的,等于是得了奖一样。我跟马云有三个小时的面对面的近距离的接触,当时他完全是用语言感染了投资人,所以他得了500万美金的第一轮投资。


会6门语言的哈佛大牛分享语言学习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