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宁、荣二府中,贾氏子孙们是一代不如一代,净出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反倒是有两个精明能干的媳妇——王熙凤和秦可卿。王熙凤嫁的是荣府的贾琏,秦可卿聘的是宁府的贾蓉,从辈分上论,秦可卿得叫王熙凤一声“婶子”。两人年龄相差不多,又都是精明强干之人,因而关系十分亲近,也算是惺惺相惜了。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比起王熙凤来,秦可卿的“戏份”要少了许多,但这个人物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即便不是“红楼迷”,也基本对“淫丧天香楼”有所耳闻。在贾府的嫡派子孙的媳妇中,秦可卿的口碑最好,却也死得最早,留下的“花边新闻”最多,是个颇为悲惨的女性。

论及出身,在宁、荣二府的媳妇中,秦可卿算是比较卑微的。作为秦业的养女,能有幸嫁入宁国府,也算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不说终日锦衣玉食,倒也算得上是养尊处优了。可是,秦可卿自染病卧床,虽经名医诊脉开方,用着人参阿胶,不仅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是江河日下,以至于形容枯槁,最终一命呜呼了。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秦可卿卧病期间,王熙凤曾多次前来探望,在一次对话中,她向王熙凤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

这番出自病人之口的哀叹,可谓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这不过是病人和探视者的闲谈,但细品起来,却是秦可卿临终前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那么,秦可卿到底得的什么病?又有着怎样的命呢?

从病症来讲,秦可卿所得的,原本也不是什么要人性命的恶疾。在第十回中,金寡妇到宁国府,想找尤氏告歪状。闲谈时尤夫人聊起了秦可卿的病症:

“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怠动,话也懒怠说,眼神也发眩。”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在托冯紫英请了名医张先生后,作者又借大夫之口,说出了秦可卿的脉象:

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

据张大夫所讲,秦可卿所现症状,主要是月经不调,病因在于“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导致“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按说这病,原本也不是什么恶疾,只是此前几位大夫未能看透,将秦可卿的病情给耽误了。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不过,即便秦可卿病得比较严重,但也尚未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前来诊治的张大夫为求稳妥,自然不可能信誓旦旦地保证药到病除,也是开了方子会让静心调养,称“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按照宁国府的财势,再珍贵的汤药也是吃得起的,秦可卿周围侍奉的丫环婆子也是尽力照料,完全具备调养的条件。但是,这病非但没见好转,反而一日不如一日了。究其根源,那便是秦可卿所讲的——“治得病治不得命!”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按《红楼梦》的设定,秦可卿便是情欲的化身。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警幻仙子安排了秦可卿和贾宝玉的婚姻,现实中秦可卿不仅是贾珍的爬灰对象,还与贾蓉堂弟贾蔷的关系密切,正是焦大口中“爬灰”和“养小叔子”的嫌疑人。这个隐情,实在是难以说出口,太令人脸红了。简单来讲,秦可卿是为情所生,也为情所困,最终也死在了一个情字上。

区区一个月经不调,为何让秦可卿丧命?背后的隐情令人脸红

秦可卿的“情”,注定是见不得光的,加之她自幼被秦业抱养,自然又是个心思过细的人。这样的性格,便注定了秦可卿会抑郁成疾,而一旦发病就势必难以安心调养。正如张大夫所讲:

“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

秦可卿心性高,又极善于察言观色,凡事喜欢藏在心里,暗自琢磨。这比起王熙凤的泼辣,又是一番景象,属于遇事生闷气的类型,最终伤的还是自己。也正因如此,深处宁国府这个龌龊不堪、尔虞我诈的大染缸里,秦可卿是断然难以长命的。所以,区区一个月经不调的妇科病,竟成了秦可卿香消玉殒的导火线了,而背后令人脸红的隐情,曹雪芹也不便明言。


本文资料引自:《脂汇本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