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大家好,欢迎来到零之笔记的游戏领地。前两篇聊金庸的文章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老零非常感激。接下来,老零打算用一系列的文章来聊聊金庸先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射雕英雄传》,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在亲戚家看到从图书馆借来的“射雕”,但只有第四本,开头是一灯大师给靖蓉讲当年他当绿帽皇帝的事迹。虽然有尾没头,对人物关系也不太明白,但仍然读得津津有味。从此之后,就成了金庸的铁杆粉丝。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我当年读的那本好像就是这个封面

一入金门深似海。“射雕”虽然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可能有人不同意),但作为我的“入门”读物,当然值得好好聊聊。这第一篇,我们就来说说“射雕”中的江湖。

什么是江湖

“江湖”这个词很有意思,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明白它是什么,却又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这就是典型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想让老外明白,应该怎么译成英文?按字面,River and lakes,老外肯定一头雾水,八成会问:“那为啥不叫Mountain and seas,不是更牛?”

据说某年北大教授面试考生时曾出过这个题,某学生回答“Brotherhood”,兄弟会,这个肯定不行,大多数绝顶高手都是独来独往的。教授对此也不认可,他给出的答案是“Underworld”,地下世界,老实说也不贴切,给人第一感觉像又潮湿又阴暗的下水道,终日不见阳光,老鼠蟑螂满地爬,好似忍者神龟出没之处。也有人说该翻译成“Lawlessworld”,无法无天之地,我滴个乖乖,那不就是黑社会么?武当少林峨眉崆峒这些名门正派不要面子的?

所以,我很赞同一些网友说的,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只有中国人能理解,没法定义,更没法翻译。如果功夫可以叫做“KUNG FU”,那么江湖,就是“JIANG HU”或者“JANG FU”(据说英语里H不发音?那就用F代替吧。我英文不咋地,瞎写的,求轻喷)。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江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两条鱼落在陆地上,靠互相往对方身上吐唾沫活着。看看,什么叫同甘共苦?什么叫患难见真情?真个是感天动地催人泪下。但庄子告诉你,与其见真情,还不如你俩素不相识,却可以自由自在于江湖里花式游泳呢。

在庄子的语义里,“江湖”是个没人味没感情的地方,所有的鱼都自由自在,谁也不依靠谁,谁也不搭理谁,也就是他理想中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个社会状态。但在后世发展中,“江湖”却成了最讲人情世故、最体现社会关系、最复杂最混沌的地方。

对,就是那句老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射雕”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的、严谨的、生机勃勃的江湖。这个江湖未必那么真实,但却是我们梦想中的模样。金庸倾力打造了一套江湖体系,并且将这个类型的江湖写到了极致,所以像古龙、温瑞安等力求创新的作家,只能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去描述江湖。谁的江湖最好,这个不敢妄下结论。在我看来,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与精彩。

金庸的“江湖”是怎样一种江湖呢?根据小说情节推算,郭靖大概出生于1205年,而程朱理学之集大成者、新儒学的奠基人之一朱熹,逝于1200年。所以郭靖、杨过等人活跃的时代,也正是儒家思想统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年代。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能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射雕”所展现的江湖,本质上正是一个儒家的江湖。“射雕”也基本奠定了金庸笔下江湖的基础,后面的小说,都是在对这个框架里的内容进行完善。这就和中国古代社会一样,大体上是儒家的架构体系与价值观,但其中也包含各色人物。既有郭靖这样纯粹的儒家英雄,也有更倾向于“释”的段誉、更倾向于“道”的石破天、自由主义者令狐冲、以及宣扬国际主义,倡导世界和平的萧峰等。

其他作品且不论,本文只谈“射雕”的江湖,大概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射雕”展示的是江湖的中上层

“射雕”的江湖是一个分等级、有秩序的江湖,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四个S级大妖怪。本来还有个SS级的王重阳,可惜命短,只能活在别人的回忆里。这“S4”武功盖世,独来独往,横行江湖,谁见了都得叫声爷,基本没人敢主动挑战或想取而代之。虽然名号中含有“东西南北”,但并不只在固定区域内活动,洪七公是“哪里好吃哪里有我”,欧阳锋也没事就到中原来溜达。他们虽然威震天下,但没有划分势力范围,不大管江湖俗事,也不会征收其他帮派的保护费。四人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野原上的老虎狮子,实力不分伯仲,一般情况下不会将对方当做猎物,偶然相逢,全身紧绷,用警惕的目光盯住对方,缓缓挪步擦身而过。不想打,但也不能露怯,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往下一级,是周伯通与裘千仞。老顽童的名头是肯定不如“S4”的,在不会九阴真经之前,武功也略逊,后来会了但坚持不用,还是打不过黄老邪。至于“神雕”里堪称天下第一,那是后话。裘千仞也是响当当的顶级人物,“五绝”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就邀请过他,只是他觉得打不过王重阳所以没去。单列这两人,是因为他们虽然不如“S4”,但也是无人敢触碰的存在。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再往下,就是铜尸铁尸、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沙通天彭连虎梁子翁等一干人。这一级别都是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名气虽然差不太多,但实力的上下限差距比较大,比如梅超风两口子可以团灭江南七怪。之所以归于同一级,是因为他们之间打成了一锅粥,谁也不服谁,彼此是敢于互相刚正面的,至少不惧怕对方。这就说明他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比如沙通天等人敢和全真教叫阵,但在铁枪庙里,欧阳锋叫嚣“哪个不服站出来”,他们就只能鼠窜。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按理说一个完整的江湖还可以继续往下分级,但在“射雕”里就没必要了,因为级别低的人基本没有出场的机会。我前面概括“射雕”的江湖时,没有用“完整”二字,就是这个原因。别忘了,即便是彭连虎沙通天这些“菜鸡”,其实也都是一帮之主或一派掌门。所以,“射雕”给我们展示是江湖的上层,除了“黄河四鬼”等少数几人,郭靖就没和江湖底层人物交过手。当然这不算是作品的缺点,毕竟背景设定是要为情节服务的。而且金庸也不是写不出来,比如“笑傲”、“天龙”、“倚天”、“鹿鼎记”中,就给我们看到了像陆大有、仪琳等正派弟子,或是“星宿派”、“日月神教”等邪魔外道,以及各种江湖散人的生存状态。这些小角色名头不响,甚至根本没名头,走大街上也没人要合影,但一样活得有滋有味。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二、“射雕”江湖里的人物比较守规矩,心里都有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

先说说不守规矩的,比如古龙。在古龙笔下,江湖里充斥着心机、阴谋、暗杀、诡计。每个人都为了自我生存或自我实现而活,抢兄弟女人、坑老板全家这种事司空见惯,甚至子戕父、徒弑师都没什么大不了。男人见了美女就毛手毛脚,至少也要说几句骚话。女侠见了帅哥就春心荡漾,脱衣服比脱鞋还随意。这是一个野生的、赤裸的、血性的江湖,也只有这样的江湖,才能出现小鱼儿、楚留香、萧十一郎、孟星魂这等风流人物。如果把陆小凤扔到金庸的江湖里去,用不了几天他就得自己抹了脖子。女人的手都不让摸,活着什么劲?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而金庸的江湖就老实得多:打一架没分胜负,就约个日子再打,没说偷偷去把人家给做了。各人武功有强弱,但都知道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虽然不一定都行得正走得直,但大多都不愿意做汉奸。欧阳锋虽以“毒”自居,不乐意当好人,但也坚守“拉钩上吊说话算数”的底线;郭靖武功再高,被柯镇恶揍也只能挨着;杨康恨不得丘处机出门就被车撞死,但见面时还是得低眉耷眼叫一声“师父”;黄老邪性格乖戾,非孔批孟,却说“我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用一句话概括:“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侠”的定义。

还可以浓缩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什么?是儒家之“五常”。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与“侠”本就是相生相依的关系,两者对于统治阶级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玩艺儿,因为他们人生目标都是“入世”,通过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产生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个用笔提意见,一个用刀提意见。另有丘处机这样能文能武的,除了写文章教训成吉思汗,还动不动就杀个贪官过过瘾。对了,丘处机是全真教的,属道家,但做出来的事可一点也不“清静无为”,可见儒家思想影响之深。

所以说,这是儒家的江湖,一点儿也没错。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三、“射雕”的江湖中,私人恩怨是其次,最大的主题是家国

“射雕”的江湖中,人分好坏,但门派无正邪,有私仇无公敌。洪七公与欧阳锋结下梁子,也没说率领整个丐帮去把白驼山踏平了。南帝被老顽童偷了女人,成了绿帽帝,也没有命令大理全国见了全真教就格杀勿论,甚至依然和全真教首脑王重阳谈笑风生。而在“倚天屠龙 记”、“笑傲江湖”等作品中,江湖天然就有对立面。我是嵩山派的,你是日月教的,咱俩生来就不共戴天。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如果说“射雕”的武林有公敌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北面那家姓完颜的。

“射雕”时期,距靖康之变不到百年,国破家亡、丧权失地的耻辱仍深深烙印在每个大宋子民、尤其是这些血气方刚的江湖人士的心头。若在和平年代,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是大侠日常,收拾地主恶霸,拯救失足少女,单刀赴会挑黑帮,群雄集会论诗剑,这就足够吹一辈子牛逼了。

但如今国难当头,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侠,更不是独居深山吸风饮露的隐士,而是需要拯救苍生的英雄。

就是那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前面引用过《史记·游侠列传》里对“侠”的定义,其实儒家先圣孔老夫子是不大看得起简单的“侠义精神”的。老夫子原话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里的“小人”不是阴险狡猾的意思,而是指眼光比较浅、性子比较拗、没啥大出息的人,是与“大人”做对比。

什么是“大人”呢?孔圣的继承人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同是儒家,但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义”,因为孟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时要凶险恶劣得多。仁啊爱啊这些,救不了世界,也救不了人心。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大的“义”,莫过于“平天下”,这是儒家之终极理想。

所以,金庸把“射雕”的故事放在了动乱的南宋,因为他想在这部作品中表述的,不是江湖恩怨,而是家国情怀。下一篇,我们就来聊聊《射雕英雄传》中的家国。

江湖路远,“家国”再见。

等级森严、循规蹈矩、同仇敌忾——聊聊“射雕英雄传”的江湖

感谢大家的阅读,对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