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根本邏輯(一):供求關係

投資有一些最根本的邏輯,如果沒邏輯,僅僅是技巧,很容易出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買股票穩定,有人買股票大起大落,核心就在於有沒有根本的成系統的邏輯。那麼這些核心邏輯有哪些呢?本篇核心供求關係。 

我最喜歡“股市的邏輯”,因為我內心深處認為,邏輯至關重要。

邏輯這個詞最初帶給我震撼的是索羅斯。剛做股票那會,我喜歡研究索氏投資風格,當我看到他在狙擊英鎊之前,對他的操盤手德魯肯.米勒說:

既然邏輯上無懈可擊,為什麼不全力以赴?

我瞬間就震驚了,原來“邏輯”才是頂級玩家最在乎的東西。我把這個道理,放在我的《香象渡河》序言第一句。

很多人常會爭論:基本面重要、還是技術面重要?我的觀點是,邏輯面才是最重要的。

基本面,或者技術面,都是“菜”,是”原料“,而邏輯才是”廚藝“。從”青菜“到餐桌上的”美味“,”廚藝“才是關鍵。

股票市場也是一樣,邏輯才是股票市場的關鍵“廚藝”。

我每次重倉股票,都求邏輯上無懈可擊,否則不敢造次。在我的心中,邏輯是有輕重之分的,或者說是有級別之分的。有的邏輯,一個頂十個,有的邏輯,僅僅是錦上添花。

那麼什麼邏輯是最重要的呢?

供求關係!

供求關係是西方經濟學最基礎的詞彙,我認為它同樣也是做股票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邏輯。

我認為,股票做到底層,是不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就是不分是做企業還是做股票,他們最底層的邏輯應該是共通的。

供求關係是實體經濟最底層的邏輯,所以,它必然也應該是最股票最底層的邏輯。

我們上大學學習經濟學時,都學過薩繆爾森的名言:

如果一隻鸚鵡學會了供求關係,它也能成經濟學家。

投资的根本逻辑(一):供求关系

可見,供求關係的重要性。

最能領會這個邏輯重要性的是企業家。我記得任正非當初做交換機代理的時候,發現中國特別缺那個玩意。而中國企業幾乎生產不出來,都是代理國外。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了任正非,他後來就決定重點發展通信設備。並把通信行業的偉大前景,描繪給身邊的同事。

當時華為缺知識分子,有一年有幾個高級知識分子來華為參觀,任正非當著這些人的面大談通信行業的巨大藍圖,其中有一個人被任正非的氣魄感染,毅然決定放棄原單位的優惠待遇,立即加盟還前途未卜的華為。這讓人就是郭平。

投资的根本逻辑(一):供求关系

(大家能認識郭平嗎,C位的那位)

不光任正非,幾乎所有的企業家都對供求關係高度敏感。

我記得當初讓馬化騰堅持去做騰訊QQ的,就是基於需求量暴增的簡單邏輯。據說,馬化騰的錢燒光了,四處拉投資,四處籌錢。

別人問馬化騰:你拿到錢後,怎麼掙錢?

馬化騰說: 我現在還不知道。

又問:那我為什麼投錢給你?

馬化騰說:我堅信它能掙錢。

又問:你憑什麼堅信?

馬化騰:因為每天用QQ的人很多,我們後臺的服務器根本應付不過來。這麼多人用的東西,它一定會掙錢。

投资的根本逻辑(一):供求关系

上述是對話是真實的,大家可以查看騰訊傳,只是文字換成我的表達。馬化騰當時堅信QQ偉大未來的最大理由就是供求關係,爆炸性的需求,絕對能夠賺到大錢。

當然,馬化騰這個邏輯中,需求端是無限增加,供給端並非絕對稀缺。

如果現實世界中有一種生意,需求端無限增加,但同時供給端有瓶頸,那麼這種生意就絕對值得你去押大賭注。我們想象,什麼生意是這樣的:

2006--2015年,中國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地產是這樣的;

2017年上半年,石墨碳極曾經在短暫時間內是這樣的;

iPhone剛上市的時候,它的盛況是這樣的;

所以,他們的利潤都是最豐盛的。利潤豐盛,其股價絕對一飛沖天。大家可以看看那個時間段的萬科、方大炭素、蘋果的股價,是不是那個歲月裡,最耀眼的股票。

這個底層邏輯,即是實體經濟的最大邏輯,也是股票投資的最大邏輯。

我分析股票,最初的起心動念都是供求關係。供給端和需求端,至少有一方能刺激股價,這個股票才有得玩。

要麼需求端暴漲式增長;

要麼供給端受限;

當然,最好是同時發力:需求端增加,供給短受限。

這個情況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解釋:既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

經常有人問我,你看新聞看啥?其實就是到處看哪裡出現供求關係的變化。

這次口罩行情,我之所以從春節前到春節後一直看好,就是因為我用最根本的邏輯在思考問題,並不是看盤面看出來的。

道理很簡單:以前只有醫生用的東西,現在每個人都用,無論提供這個東西的企業是否賺錢,股價必然有回應,就這麼簡單。

如果供給略微再受到限制,那麼股價遲早沖天。

如果說口罩本身,供給端可以提高,但是口罩的材料,特別是中間的過濾材料,熔噴布,是有一點供給瓶頸的,所以,我們把最重要的焦點放在口罩材料企業上:道恩股份,泰達股份。

就這麼簡單,這就是口罩邏輯的根源。

至於企業是否賺錢,就跟當初馬化騰回答QQ是否賺錢一樣,那是後續邏輯。最主要的,是否有人大面積的在用。

凡是我發現一個東西,大面積有人用,供求關係只要有一方出現變化,其相應的公司,我都會去高度關注。

去年的TWS耳機是如此------需求端變化;

去年的豬肉是如此-----------供給短變化;

今年的特斯拉產業鏈如此-----需求端變化;

今年的芯片產業鏈是如此----需求端變化;

今天的口罩股也是如此------需求端變化。

股市會千變萬化,龍頭會你方唱罷我登場,但供求關係這個邏輯我相信再過一萬年也不會變,因為它是所有眼花繚亂背後,最根本的那層窗戶紙。

本日誌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拈花成佛。

作者不持有文章所涉股票,也不計劃買入。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