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第十的武帝为何能名垂千古,原来他真的有治世之才

我常常会这样想:如果你有机会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你会不会只想做一个平凡而简单的普通人?如果你的职业不是皇帝的话,你会不会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雅士呢?生在帝王家,到底是你的幸运还是你的不幸?做皇帝,这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但是对于你来说,并没有人问你到底愿不愿意就将你推上了皇上的宝座。

原本刘彻并不是太子,那时的他心无城府,不懂得玩弄权术。小时的他甚至还怀揣过很多美好的梦想:周游世界、独爱一人、不受束缚……但是他是上帝选中的孩子,他的父亲汉景帝废除了太子刘荣,宣布刘彘成为下一任的天子。他的人生也由此发生了改变,从无名无利的刘彘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支柱。

那时候的刘彻面对着诸多的争论,很多人说:他是幸运的。但是我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最幸运的是当时的百姓,甚至是汉王朝;对于刘彻来说这并不一定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人生就此定格,他必须要为了汉朝而奋斗,而不是为了刘彻他自己。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他的子民。但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刘彻也是幸运的,成为皇帝之后,他就可以保障他的生命安全。

从那以后,刘彻的行为不再代表着他一个人,他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活得,身上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可能会有人这样说:“做皇上还不好?想怎样就这样,想杀谁就杀谁”,其实并不然,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记载在史书中,虽然说他们有权利,但是这个权利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他们要考虑很多因素:大臣们的反应,子民们的生活……

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史书中了解每一个皇帝,毕竟记载史书的人也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不能了解“主角”的心理活动。但是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个真正的皇帝,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他都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给了自己子民安生的生活。

排行第十的武帝为何能名垂千古,原来他真的有治世之才

汉武帝剧照

在政治方面

1.加强中央集权

我们都知道在汉景帝时期仍然存在诸侯国分裂的现象,这对于那时候的汉王朝来讲,无疑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在武帝时期戛然而止: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他采纳了大臣的建议,实行了很多皇帝都没有勇气实行的推恩令。简单来讲,就是各诸侯国的侯爷将自己分到的土地再分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他们都归嫡长子所管,也就是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侯位。聪明的刘彻甚至还找借口,收回了在诸侯手中将近一半的土地。

2.设立中朝

汉朝是“马背上夺来的天下”,为了奖赏那些陪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丞相的位置可以说一直都是属于“马背党”的。但是刘彻时期的丞相并不会审时度势,总是与他作对,这让刘彻很不满,处处打压处置他们,甚至到最后都没有大臣愿意接受丞相这一职位,这也正和刘彻的心意。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他设置了中朝。简单的来说就是让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因为之前一直都是丞相独大,并不能保证采取政策的“正确性”。

3.建立年号

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改朝换代,但是不知道该怎样记住一个已经故去的皇帝。为了让自己的朝代不与其他皇帝的朝代相混淆,汉武帝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也就是建立年号。这个措施可以说是“前无古例”,他也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排行第十的武帝为何能名垂千古,原来他真的有治世之才

丞相窦婴剧照

4.设立刺史

那时候的地方官可以说是地方的“父母”,他们可以对自己管辖的地区为所欲为,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冤假错案。为了保证自己子民的“公平”,汉武帝想出了一个办法,也就是设立御史。简单的来说就是钦差大臣,他们就代表着皇上微服私访,具有很高的话语权。为了保证他们工作的进行,汉武帝还为他们在各地设立了办公地点,保证各个地方的公平,防止官府为所欲为。

5.任用人才

其实在汉武帝之前在任用人员方面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甚至官位还是一个可以谈判的“物件”,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这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对国家来讲,这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在汉武帝时期,这种现象得到了遏制,汉武帝的用人标准就是唯才是举,只要你有足够的才能,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你就可以得到重用。

排行第十的武帝为何能名垂千古,原来他真的有治世之才

刺史官印

在军事方面

1.击退匈奴

汉武帝的志向一直都是远大的,他想要像秦始皇那样的统一全国,让中国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于是他想到了收复北方牧地,让中原与匈奴成为一家人。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征战,但是成果还是值得人们庆祝的。这也为全国的统一创造出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开拓西域

我们不仅要收回失地,还要走出去。不得不承认,汉武帝是一个有“眼光”的人,在他在位的这些年,汉朝征服了朝鲜,开拓了闽越,甚至就连现在仍为重要的西域也是武帝开拓的。

很多人都说武帝还是像他的“前辈”们一样好战。但是我认为,身为一个皇帝,应该将两件东西放在自己的心上,那就是子民和土地。而这两样东西,也一直是武帝所追求的。

排行第十的武帝为何能名垂千古,原来他真的有治世之才

匈奴

在文化方面

1.收藏图书

刘彻是一个爱“才”的君王,不仅爱惜人才,还爱惜图书。他是第一位下令收集图书的君王,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一举措,使得很多图书都保留了下来。甚至当时还特意设立了“太常”“太史”“博士”等藏书的地方,收集到的图书多达33090卷,图书规模是空前的壮大,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

2.创立学堂

在汉武帝之前,读书对于穷人家来说是极其奢侈的一件事,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学堂,学生们想要读书就得请先生。为了能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读到书,汉武帝设立了太学、乡学这样的机构,甚至还创立了举贤的制度,让更多有才能的人可以读到书。

3.设立乐府

“乐”自然就是音乐,乐府也就是专门管理音乐的官府,为了让天下的“音乐”传颂下去,刘彻设立了这样的机构。“乐府”的名气可以说是很大的:之后很多人都把乐府创造出来的诗歌也称作了乐府。

总而言之,汉武帝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皇帝,要是说皇帝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刘彻可以说是在这个职业上“发光发热”了。其实在封建社会,选用人才时有两个弊端:一个就是任人唯亲,选用自己熟识的人;第二个就是论资排辈,一级一级的往上爬,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都得从“小”做起。但是就刘彻很好的避开了这两个缺点:在选用人才时,他只注重所选用人的才能,不论出身,只要有才,就可以破格运用,卫青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管怎么说,人无完人,刘彻也是一样的。在晚年的时候,他为自己留下了“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等负面历史,但是他并不逃避,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重新推出了息兵养民的措施。

结语

总之,汉武帝的这一生,可以说是善始善终。虽排行老十,但仍“阴差阳错”的踏上了帝王之位,并作出了一番作为,很多人都说他幸运,但这其中也不乏有他的治世之才。他的一生,他的一切,断不是这几千个字就可以说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