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第一村——板樑古村,尋幽古村,夢裡板樑,你來過嗎?

如若有這樣一個小村,古風依舊,不被世人打擾,置身其中,如同穿越歷史時空,它是否會讓你魂牽夢繞呢?今天,就讓我帶你走進有著“湘南第一村”之稱的板梁古村,全身心投入歷史古韻的懷抱,漫步於古村小巷中,享受那片刻的寧靜和純樸。

板梁古村位於永興縣高亭司鎮境內,距縣裡20多公里。板梁村歷史久遠,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古村背靠象嶺平展延伸,依山就勢,村前視野開闊,溪水繞村而下,古驛道穿村而過,是一箇中華漢民族宗族式原生態古村落。全村同姓同宗,屬漢高祖劉邦後裔,聚族而居。古村內至今仍然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被譽為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湘南第一村——板梁古村,尋幽古村,夢裡板梁,你來過嗎?


要進入古村,先要踏過一座石橋,這也是古時人們出入村子的必經之路。一座三孔九板跨度20米的石板橋,名為接龍橋,傳說是將已經走失的龍氣接回來每家每戶。全橋由九塊5米多長、60公分寬的天然整塊青石鋪就而成,從青石板的凹痕便足以見其歷史久遠。

佳人倚靠,清風拂過,橋下的河水泛起層層漣漪,陽光灑在河面上,猶如一匹錦緞綿延於此。一座橋,一個人,望著小河,踏著石板橋,此時只覺得歲月靜好。

走過接龍橋,村中大街小巷縱橫交錯、房屋錯落有致,青磚綠瓦靜默於屋簷之上,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塊塊青石板綴成的古路,蘊含著說不出的美麗,淡雅的風光、滄桑的歷史都掩映於此。一路連綿的青石板路連接著金陵古驛道,往村中走則通桂陽、廣東、廣西。傳說給楊貴妃送南嶺荔枝就是通過這條驛道飛馬傳送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湘南第一村——板梁古村,尋幽古村,夢裡板梁,你來過嗎?


踏著青石板緩行,感受古樸、幽靜的氣息。拾階而上,走進松風私塾。板梁先祖崇文,耕讀持家是古訓,松風私塾是古村中的早期學堂,現存舍宇為清代建築,由小朝門、天井、塾舍三大部分構成。依託山勢,由低至高,逐漸上升,寓意著讀書要像攀登臺階一樣,誠懇踏實,才能達到所追求的目標。“巖繞象嶺俯高崗,勢接南衡氣脈長。雲影迷空浮翠色,松陰點地散清光。”古人們選擇這樣的環境來建造私塾,足以可見其用心良苦與理想寄託,人文思想與山水環境深深融合。

湘南第一村——板梁古村,尋幽古村,夢裡板梁,你來過嗎?


與松風私塾相連的是一棟奇特的小樓,名曰“望夫樓”,登樓頂可望穿河溪和官道盡頭。望夫樓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夫妻情愛的物化象徵,古典而優美的望夫樓,承載著古時板梁婦女們魂牽夢繞的情愫。板梁古時乃商埠之地,經商之風十分盛行,男子們乘船順水外出經商,上至廣東,下至長沙、江浙。女人們則在家中照顧老人及其小孩。外出經商,少則數月餘,多則數年才得以歸家。商途遙遠,風險難料,禍福相伴。守候在家的婦女們日夜擔心,千里相牽,時刻期盼著心上人能早日帶著商利平安歸家。為祈親人平安,家婦們每日早起去龍泉寺燒香祈禱,晚上登上崖頭注目觀望,風雨無阻。循著漫漫古道、悠悠河流,祈盼著商旅在外的丈夫此時出現在她們眼前。可謂是“幽夢三千里,相思一望中。”久而久之,村民們便把這崖頭叫望夫臺。許是這深深的情愛感動了神靈,得到神靈庇護,又或是夫妻間心靈相通,商旅們在家妻的牽掛下都能平安歸來,財源廣進。為了感謝妻子的牽掛之情,也為了更加的疼愛妻子,眾商賈集資在望夫臺建造了一棟塔形帶平臺的閣樓,用於保護家妻,為她們提供遮風擋雨之處。這座閣樓也是一種物化的寄託,讓經商在外的男子們有了一絲安定,守候的婦女們有了一份慰藉,於是此樓也就成了他們的愛情寄託與精神家園。村民們自然而然的就把此樓稱為“望夫樓”。

湘南第一村——板梁古村,尋幽古村,夢裡板梁,你來過嗎?


踏著被歲月打磨的青石小巷,看屋舍中的九曲迴轉,此時只感受到舊日的繁華已滲透在古村每個角落。一方庭院幽深處,原清三品官員劉紹蘇故居屹立於此,這是一棟典型的湘南民居三進士建築。中軸對稱,磚木結構,青磚黛瓦,飛簷翹角,盡顯清肅、華麗之氣。跨過門檻,來到堂屋,一股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屏風上的木雕精緻別樣、栩栩如生,讓我不禁感嘆古代匠人之鬼斧神工。廳堂中央還擺放著一頂精緻的官轎,據說是劉紹蘇當官時使用的交通工具。

繼續我們的尋幽之路,遠遠便聽見潺潺的水流聲,偶爾還伴著清鳴的鳥叫,走過青石小巷,我們尋到了水流的源頭,這是一口古泉,名為雙龍泉,泉水清爽甘甜,四季不絕。這口泉水是村裡的生命之水,既能灌溉,又能飲用,祖祖輩輩靠著這口泉水,繁衍生息。天然的泉水不受一絲汙染,俯身伸手,清涼至極。泉水繞村而下,構成古村“腰前纏玉帶”之景,惠澤全村。

這個秋日,漫步在板梁古村,前有青山,後有綠水,左有古舍,右有情懷。在這裡,我們聆聽歷史聲音,感受古韻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