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大腿、找到規模化的增長點、用最簡單的方法賺錢

抱大腿、找到規模化的增長點、用最簡單的方法賺錢

圖為 | 盛景嘉成科創基金合夥人曹志勇

來源 | B2B內參(ID:b2bnc1)

作者 | 王虎斌 / 編輯 | 小七

近日,盛景嘉成科創基金合夥人曹志勇做客產業互聯網雄鷹會直播間,為廣大網友作了一場主題為《工業/工程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化》的在線分享。核心觀點如下:

1、相對於消費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工業/工程領域產業互聯網的機會更大。

2、做產業互聯網不能單打獨鬥,要融入生態抱大腿。

3、產業互聯網平臺最大的挑戰不是賦能,而是找到規模化的增長點。

4、整合最好的技術賦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賺錢。

以下為曹志勇分享內容,經B2B內參編輯

產業互聯網將發揚光大於工業領域

產業互聯網不是滅掉線下企業,是通過改造線下企業使其在線化。產業互聯網是從消費領域開始的,目前有很多已經在運作的模式,比如匯通達、大搜車、艾佳生活,這些企業已經有一定的規模體量了。

今天跟大家討論,我把主題定在工業/工程領域的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興起於消費領域,但是最後得到發揚光大,一定是在工業/工程領域。因為工業品的市場是要遠大於消費市場。目前來看,工業領域的產業互聯網更多的聚焦是在B2B交易階段,還沒有真正形成賦能型的產業共同體。

有統計說,美國零售市場每賣出一美元的商品,在批發和工業用品市場上就會銷售出去3.9美金的物品。中國是世界工廠,這個比例我覺得會更高,因為我們的產品是供向全球市場。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淘寶拼多多等電商能夠成功,離不開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基礎基礎。目前中國擁有39個大類190箇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且上下游門類很齊全。

另外,中國的基建市場特別龐大,並且在基建工程的基礎之上會有很多的後續配套工程,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工業和工程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大有作為。

我們再往下看,我們在產業鏈的中游集聚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市場極度碎片化。中國的經濟就是依靠中小民營企業給支撐起來了,解決80%—90%的就業問題,佔中國的GDP的60%。

另外,工業品市場互聯網化非常低,因為to B、to G,交易複雜,單筆訂單金額大,不是簡單的買賣的關係,還會有解決方案、交付施工、應收賬款等等,而且交易週期很長。

做產業互聯網的正確姿勢

各細分產業的差異性,發展水平不一樣,有些可能是基於世界領先的,比如5G、特高壓,但有些工業領域互聯網化程度很低,甚至在一些領域,現在的工藝、管理水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剛剛邁入半手工、半機械化階段。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那麼各個細分產業的差異性就導致需求的多樣性,很難再出現類似於消費互聯網贏者通吃的超級大平臺。工業領域玩家多,不見得是件壞事情。在每一個細分產業,都可能會出現獨角獸企業。

5G對中國整個產業的發展進步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雲服務和5G是產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科技基礎,第一層是SaaS,做前端的管理應用軟件,中間層是PaaS,這個平臺層其實還有很多解決方案,比如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等。最後是IaaS層,它包括存儲也好,包括技術架構等底層基礎設施技術。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消費互聯網領域的頂級玩家如BAT等等,不再親自下場踢球,而是進入了生態鏈的建設,提供底層技術與系統。

我有時候跟產業互聯網創業者交流的時候開玩笑,我說你抱大腿了沒有?你得進入一個生態鏈,你光靠自己玩,壓力是比較大的。

產業互聯網會有很多的玩家參與進來,其實我更看重的就是行業老炮和IT人才的結合,產業互聯網的it基礎最後靠的是整合資源。未來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上,你自己一個公司也搞不完,必須要去跟生態鏈上的夥伴去共享相應的一些資源。

產業互聯網平臺要找到規模化的增長點

工業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大多是做交易的賦能。我認為,產業互聯網要能夠規模化發展,一定還是要提高產業效率,要把線下的業務在線化,只有在線化了才能數據化,數據化才能智能化。這就是產業互聯網對整個產業效率提升的根本所在。

從賦能的角度上講,產業互聯網首先要業務在線化,這也是我們從企業實踐中發現的,因為中國企業不願意為工具付費。所以先要從業務在線化開始,提升交易效率。交易效率包括時間、質量,我能找到更好的客戶,能買到更好的貨。然後是管理在線化,最後才是說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提升決策效率。

工業領域的產業互聯網還會有專業的賦能,比如新的解決方案、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作為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底層老大是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你就是小生態鏈的老大,從服務角度講,供應鏈金融、物流倉儲、人才培養等等所有的賦能,要特別強調整合,你自己幹不了沒關係,一定是要靠整合資源。

給大家舉一個案例,也是我們投資的企業,國聯股份2012年收入是1.2億,2013年是1.3億,2014年是1.2億,2015年是2億,你會發現它在2014年往下掉,為什麼?除了外部原因,它本身原因是做互聯網信息服務很難上規模。國聯股份從2015年開始做塗多多,用自營的方式幫大家買賣鈦白粉,2019年主板上市,目前市值大概160億,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工業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

國聯股份發展迅速,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它產業效率提高了,應收賬款週轉率三四天,存貨週轉率兩三天,工業品領域,大家最愁的就是庫存和應收。

我們再來看看未來國聯的7步走,它從工業電子商務開始,然後往下深度供應鏈,大數據服務、雲ERP服務、智能物流和雲倉、產業金融平臺、智能工廠,從交易到供應鏈,再到大數據服務賦能,每一步都在提升。

接下來談談工程領域的產業互聯網賦能,我有一個客戶做中央空調的,他怎麼賦能?其實很簡單,他幫這些集成商做了個小監控系統,監控中央空調的使用情況。其實在工程領域,賦能的手段特別多,比如工程管理可以賦能,資質可以賦能,人才管理也可以賦能,但最關鍵的是,賦能完以後怎麼規模化,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如何賺錢。

我覺得產業互聯網平臺最大的挑戰不是賦能,而是第一要找到平臺規模化的增長點,第二要提高產業效率,第三是找到產業小b最痛的點,這三點只要找到一個突破點,這事你就成了。

商品也能賦能

為什麼提商品賦能?還是回到那句話,因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有很好的製造業的基礎。舉個最簡單例子,在淘寶上,沒有你買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東西。這不是說淘寶多厲害,而是中國的製造業太強大了。

我們有工業化的基礎、技術,就可以利用技術把它規模化,把成本降下來。千萬不要認為毛利率空間越大,集採的效率越高。反而是毛利率越低,你的集採效率越高。

為什麼國聯股份鈦白粉有集採空間,因為它毛利率並不是很高,匯通達集採家電,家電的毛利率也不高。在工業領域,我有很多的先進技術和解決方案,可以給同行夥伴賦能,賦能之後你靠什麼賺錢?靠項目分成絕對賺不到錢。你一定去賺他最傳統的錢,比如買貨。這是他該花的錢,並且我的貨更好,價格更便宜。靠服務上不了規模,項目的錢又分不到,在工程領域,有規模化增長的產品才能賺到錢。

最後給大家兩句話。

第一,要整合最好的技術賦能,雲服務也好,平臺架構也好,技術一定是要靠整合,不是自己幹出來的。要是所有的技術你都會,千萬別乾產業互聯網,太累。

第二,用最簡單的方法賺錢。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要找到行業能夠規模化的商品,這個行業裡頭原來是靠什麼賺錢的,你就要賺這個錢,你不要非要搞個花樣出來。新花樣是要怎麼提升產業效率,然後賺最普通和最成熟的錢,你才有可能規模化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