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在政期間為何如此推崇佛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僅此一詩就可以知道佛性的本質,讓人寧心靜氣,消除躁動,迎合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慌亂無處安放的心有個歸宿。這是大多數人信佛的本意,想著藉助佛性來達到自己心中的夙願,常人尚且如此,那麼武媚娘一代女帝王為何如此青睞於佛教呢?

武則天在政期間為何如此推崇佛教?

一 落葉生根,原生家庭耳濡目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毋庸置疑,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正因為在媚娘小的時候,其母親楊氏是楊隋的宗室之孫,隋高祖父母都篤信佛教,所以其母為親戚,自然受不了薰染,這種影響具有遺傳性,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平日裡的言語,多多少少都會被媚娘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況且在《大雲經疏》中曾有記載,媚娘早在進宮之前,曾多次差點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沙彌。這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家庭的家風和教育對後代的影響至關重要,也將會影響子女一生的前途和走向。

武則天在政期間為何如此推崇佛教?

二 萬事有因,唐高宗納妃的藉口

每個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動機和慾望,由於高宗一直想找個與自己母親相似的女子作為自己的摯愛,以彌補自己八歲喪母以後母愛的缺憾。直到武媚孃的出現,奈何媚娘當時被自己的父親太宗納為才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媚娘已經屬於父親的女人,作為兒子怎麼可以喜歡父親的妃嬪?於三綱五常,於人之倫理來看,於情於理都不合時宜,可是愛情這種事情誰又能說的清道的明?偏偏高宗就是喜歡媚娘,就是喜歡上了父親的女人,因為他太急需彌補自己心中的那塊兒空缺了。

然而,凡事都需要個由頭,恰巧碰到太宗下了一道旨意:所有未生育過子女,但是卻受到寵幸的宮人全部要被髮到感業寺出家修行。其中就有武媚娘,也許這早就是有預謀的,從媚娘到感業寺出家削髮為尼,遠離皇宮,遠離眾人的視線和耳目,才得以與高宗有機會親密接觸,究竟實情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縱觀歷史,這種以寺廟為轉折點的事情多次被人使用,比如唐玄宗納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為妃,由此可見李唐這種以寺廟為據點,曲線救國的策略一開始是有的,才得以為後人所繼承,才傳了下來。從此以後,武媚娘便成了一個真正從佛門中走出來的女皇,也正是這樣,使得她站在了歷史政治的制高點。

武則天在政期間為何如此推崇佛教?

三 藉助神靈,鞏固自己執政地位

自古以來,鮮有女的做皇帝,究其根源,是因為自封建制度以後,男權主義佔據了整個社會的核心,所以當媚娘登上政治舞臺後,很多人不服氣,更有許多人用"牝雞司晨"來形容媚娘敗壞風氣,這也使得她喪失了大部分的權勢,所以此時此刻的媚娘急需一種信仰來穩住民心,於是她便想到了佛教,想用其來恢復李唐開國以來所喪失的權勢,她藉助佛教的經典教義,來對抗儒家的綱常倫理。《大雲經》中曾有云:武則天是彌勒佛下生,還講了什麼淨光天女,大意是說佛祖預言天女會以女身來成為統治天下的一代女帝王。後來武媚娘便將這些告知普天民眾,與此同時還封薛懷義為縣公,賜予紫色的袈裟和龜袋,自此以後,僧人多以紫色為殊榮。這一系列的操作從某種意義上讓民眾信服,並覺得她取得帝位是順乎天意,合情合理,為她的政治生涯贏得了一定意義上的支持。

武媚娘稱帝后,還做了一系列的後續事情,都是為了藉助佛教來鞏固自己的政治統治。比如,在她執政期間曾有僧人譯出《寶雨經》10卷。其實這本書完全是武媚娘本人一手策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某種意義上麻痺民眾,她曾給自己加尊號為"金輪神聖皇帝",這一切都是虛假的,畢竟當時的譯本有三種,這些都是後來加上去的。我們常說做賊心虛,如果真的名正言順,如果真的足夠強大,背後有雄厚的勢力支撐,又豈會以這種方式來矇蔽大家,又怎麼會如此不安,急於用佛教來使大家臣服信服於自己。

武則天在政期間為何如此推崇佛教?

四 精神依託,讓自己可以走下去

若要說什麼最複雜,不是人心,而是人心裡的內心活動,和心態最複雜,其實武媚娘登上歷史政治的最高峰,內心是孤獨的,也是寂寞的,因為從女性角度來看,生理層面決定了這一狀態,這不是貶低女性,而是實事求是的說,所以往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依託,而媚娘沒有可以真正依託的人,只能用佛教來支撐自己走下去,這樣可以讓她在獨自奮鬥中,讓她這個弱小女子有個信仰支撐她,事實證明,她在後來的執政生涯中,以佛威壯帝威漸有成效。一直到了晚年,她還是在推崇佛教,也許是人老了以後心軟了,也許是怕死後沒有好的去處,便開始求佛拜佛,主要為了報恩還願,不至於在回想起來的時候留遺憾。

一開始的李唐父子大多尊崇道教的李耳為祖先,道教在當時大大抑制了佛教,並且當時有"殊俗之典,鬱位眾妙之先",而"諸夏之教,翻居一乘之後"之說,這就從根本上確立了"道先佛後"的宗教政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如此一來,佛教諸人便心懷不滿,積怨深了就會爆發,就在這時,武則天抓住了這個機遇,利用他們的不滿,凝結了一股力量,來對抗李唐尊道教的傳統,於是便削弱道教的地位,逐漸鞏固自己的帝位,這一切不僅抓住了自己的心理依託,還抓住了不滿之心的慾望,使得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於是佛教便成了她可以利用的政治工具。後來她更加依賴於這種做派,便有了"神石碑文"的出世,在當時被稱為祥瑞之石,這樣的石頭我們在電視劇上也看到過許多,認為是天賜,其實大多是預先鐫刻好,投入湖底或埋入土坑,然後在某個需要的時刻,找個契機假裝偶然的發現,被挖了出來,這些都是她依賴佛教來製造輿論壓力,以此心安理得的來鞏固和維護自己的統治,為的也是給自己一個心安。

武則天在政期間為何如此推崇佛教?

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不得不說,除了藉助宗教勢力,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讓媚娘堅定的走下去,畢竟是一個弱女子,畢竟又是以一人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