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李桂林:老去的裁縫


裁縫店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貴陽市寶山北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岔路口,一間小小的裁縫店素面朝天,毫不起眼。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李桂林今年70歲,背有點佝僂,從14歲起,裁縫這個行當,他做了五十餘載春秋。

他的身邊,有一隻叫做“史盧比”的小狗陪伴。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他常坐的一張靠椅上,打開牆角的電視機,選出京劇頻道,調到最大音量,點上一支黃果樹香菸,伴著鏗鏘的唱段,有節奏地吐著菸圈。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現在來光顧這間小店的多是附近的街坊鄰居,李貴林說,衣服邊邊角角的小改動都可以現改現拿,價格也便宜,真正扯布料做衣服才能看出裁縫的真功夫。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差不多五六年沒有人來做衣服啦。”李貴林嘆了口氣。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李貴林是土生土長的老貴陽,他做裁縫算是“子承父業”。


上世紀60年代,李貴林一家住在“金沙坡”(現公園北路附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金沙坡一帶算是貴陽最最鬧熱的舊貨市場——日用品,小五金,用的穿的樣樣都有。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在李貴林記憶中,那個年頭總有做不完的生意。有人上門來做衣裳,就用皮尺先量身材,捏著一塊畫粉做好各種標記,接著剪刀嫻熟地“咔嚓咔嚓”裁剪布料,縫紉機也“嗒嗒嗒”開始轉動了。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李貴林看來,服裝從來沒有大、中、小號這些固定碼。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身材和要求,有的人肩有點斜,有的人腰比較長,那一尺一量,一針一線都要用得巧,各方面恰到好處才能做出貼身的衣服。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買布不用憑票了,在大十字的百貨商店有各式花色的布匹出售。男人們來到裁縫店,幾乎都是訂做西服,女人來到裁縫店,要的款式就沒有邊了。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女孩帶著花花綠綠的布料到店裡,還會帶一張從書上剪下來的時裝畫,要照著上面的款式一摸一樣做一套,幾乎每個月我這兒都會做一種新款式,忙都忙不過來。”李貴林說。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裁縫,衣服壞了就扔了,感情淡了就丟了.


-end-

編:老怪

審:馬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