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多少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掉队的?

静等花开0308


就这样,一年级学期结束,数学98分,这样的不掉队,谁掉队,一年级分数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只能说他在老师读题时候听的比较仔细认真就好,有的题型不一定考得到,其实他们是真不会。至于二年级,一道题目这十几遍,考到九十几分也很正常,而家长很多时候觉得分数就是一切,其实不然,到了三年级,综合性题目比较多了,现形记的开端而已,没什么奇怪的。




一米阳光5613


我是一位在小学奋战了三十年的老教师了,我来说说我观察到和思考到的原因吧。

三年级现象确实存在,真的不容忽视。

总结一下我看到的原因。

一、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长们比孩子还紧张,对什么都很认真,包括对孩子的管理和辅导,都可以说是尽心尽力。通过老师能够即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多和老师交流,所以孩子们即使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跟不上的少之又少,因为家校联合了,孩子们的进步很明显。

二年级,孩子们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知识点没有太难的基本承接一年级的知识,孩子都有了一定的习惯,懵懂地也知道如何听课,一些基本的事情自己能够料理,所以,二年级和四年级是孩子们比较轻松的学段。

到了三年级,首先是孩子们的知识点多了,重了。数学中只是开始走迷宫,语文也有了不再简单的阅读题和写作文这两大块。所以孩子们感到忙头无绪,手忙脚乱。

而家长大部分新鲜劲过了,看似孩子们按部就班的学习,可没有看到孩子们课程的加深,还有就是如果孩子学习好,家长还喜欢和老师交流几句,学习不好的,自己就首先不敢和老师交流了,感觉自己孩子就那样了,和老师交不交流无所谓了。实际是老师忙于工作,家长自己就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听不听了,直到老师叫家长来时,孩子一定是已经有问题了,老师不的不叫了。



一二年级,孩子只要智力没问题,一般都能打个九十多分,因为知识点虽然不难,但习惯好的,就是几个百,习惯不好的永远得不到一个一百。到三年级,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凸显出它的好处来。这样,

第一种:家长忽视的中等生开始掉队。有完不成作业的,有不能独立完成的,有开始懂得投机取巧抄作业的,还有的干脆挑着做,自己持无所谓态度。反正家长不知道。

第二种:学习习惯不好的,上课不好好听讲,知识难度加大,紧跟老师的步伐都很吃力何况上课捣乱玩耍的,自然掉队。之后的情况,家长如果不重视家庭作业的质量,孩子就会被甩很远了。

第三种:一二年级特别紧张的家长,过分包办,孩子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家长对孩子辅导的方法不对,完成孩子自己不思考,过分依赖于家长的答案。这样孩子的思考能力没有培养起来,理解三年级的除法应用题就会产生困难,造成数学落后吃力,语文始终在作文没有话可说上裹足不前。出现掉队现象。



不能不说的是,三年级有学校小循环,要换老师,孩子们又得重新适应新老师的讲课方式,做事方式,也有不适应的,布喜欢的也容易掉队。

三年级孩子们要换钢笔用,孩子们有的一二年级没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铅笔尚可以将就,钢笔就不能将就了。打大墨水,换墨囊的,不会正确用笔尖,划本子的,吞墨水的,本子上,脸上手上,都是墨水,孩子们的书写明显下降,写作业速度明显放慢。作业量或许更多了,可孩子们的运用钢笔写字的能力却不高,速度还慢,这样孩子们写作业时间拉长,注意自然受到影响。墨水又不好擦掉,写错就是一大难题,看见孩子们右手钢笔,右手擦擦笔,甚至写一个字擦一个,仿佛重新回到了一年级。难怪有研究表明三年级是孩子们整个求学阶段最最困难的时期。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三年级,四年级就好多了,五年级六年级孩子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

我的一点思考:孩子上三年级时,作文就是首要的难关,家长们不妨从二年级下班学期的暑假,慢慢和孩子学习作文的方法,以日记的形式,一件事,一点体会,一个笑话,都可以写成短小的文字,多读故事,给孩子作文打基础。

一样的我回答能帮到朋友们。


漫语慢文


三年级分水岭现象,我确身体会过。我儿子现在刚上四年级。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班有好几个小姑娘,幼小衔接做的很不错,所以一二年级都是当班长,做学霸,但是到了三年级学习成绩就慢慢的落下去了,现在四年级跟学霸基本不沾边,当然不可能全部都落下去,有的同学保持得很不错👍。而我儿子一二年级是属于很调皮的小男生,被请家长了无数次,我们家长高度配合老师抓的也紧,三四年级学习成绩慢慢上升。我总结下来发现:要克服三年级现象,必须家校共育。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来家长配合老师完成各种督查。家长想放手不管那是不可能的,会让自己的孩子慢慢退出学霸的行列。讲真,三年级之前最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玩者无疆


我家孩子现在就读三年级,之前经常听老师和家长说“三年级现象”,我就特别关注了这件事。

我家孩子读三年级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几大变化:

第一,科目增多了,以前只有两门学科,语文和数学,现在多了英语和科学,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就会比较吃力,顾得了这科,顾不了那科,学习成绩就容易落下来。

第二,三年级之后,各科考察综合能力的题目明显增多,以语文为例,识字量大增,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也需要提高。一二年级语文满分是110分,班上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考到100分以上,甚至是满分。现在语文是120分,其中作文的字数要求在300字以上,作文的分数也在20分之上,试卷中会有大量的阅读题目,要求孩子理解作答,比如这次考试中就出了一个类似蚊香说明书的题目,让孩子理解后作答。如果孩子平时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做这样的题目就会有困难。

虽然说三年级现象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只要是一二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加强阅读,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陷入题海战术,而是养成孩子多思考,举一反三的习惯,三年级成绩也不会落下来哦。


沛泽妈读心理




看到这个问题,本来我想用小学的教学大纲为您解答,为何三年级会出现所谓的“分水岭”,可看到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出了好多年而且还在头条,这说明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困惑,我还是想以过来人的角度谈谈我的个人学生经历。

小学的学习经历大多数人都有,但大多数人都还记得吗?小编却记忆非常深刻,因为我在小学后期时成绩一直不突出,现在回头来看大致的原因也非常清晰,无非是学习习惯不端正不懂得复习。随着年级的上升,哪怕就算是最基础的小学,课业内容也是越来越多;而当时的我,老师每天讲了很多,习惯于一二年级优越成绩的我,完全没意识到那是因为一二年级的知识还很浅,以为耍耍小聪明就能跟得上,结果知识也被我记得支离破碎。



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真正到了没法吃老本学习的阶段,问题开始大范围暴露了,审题不认真老马虎、知识点不扎实易混淆、逻辑不严谨下笔很随意等等。为了完成中考,我利用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迎头奋起,把小学欠下的债一点一点还上;期间给我最大的动力就是当年我市的中考状元,他小学时很不听话,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可是到了初中,他的初中班主任和家长对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凭借一股劲冲了上来。而我,最后也如愿考上了我市的省重点高中。



我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您,小学到了高年级很容易出现所谓的掉队,这种情况一般不是因为孩子的智力不够,往往问题就出在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及时改正很快就能一马当先!而且,即便到初中,只要家长和老师不放弃孩子,一切都为时不晚!


三迁儿立


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有多少掉队的?

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看到有明确的统计,只是网上流传的比较热,称为三年级现象。



我辅导过小学数学,对小学生的在校成绩不是90分以上都是很差的。一般满分一个班都不少,我也辅导过初中数学,对刚升入初中学生的了解,一个班基本能有10个左右的学生能考满分。真正考验学生的是初二和高中。

我通过对全盘的了解,觉得三年级只是学习路上一颗小小绊脚石,很多学生都轻松迈过去了,部分学生跌倒了也会很快爬起来,恐怕只有极少数学生爬不起来了。



所谓三年级现象也就是因为一二年级过于简单或者提前学习,家长关心等等大家都能学好。到了三年级,学习难度稍微加大。作文成绩拉开差距,数学题变得灵活,学校老师调整等因素造成部分一二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下滑。

大家都明白只要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遇到也会很快提升上来。而且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总是在困难的阶段不断前进。对他们而言,越是大家觉得很困难的学习阶段越是赶超别人的机会。

三年级现象主要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品质不好的学生来说的,因为三年级不会像一二年级那样很轻松了,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学会克服。

三年级现象,我认为大家不必过去担心。学习的事情终归是要让孩子遇到困难,学会解决,不断前进的。只要做好或养成有利于学习的好习惯,好品质,提升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才能在漫长的学习岁月中越来越优秀。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造成三年级现象的因素,真的是小儿科,不要弄得紧张兮兮,对孩子成长很不利,搞得小孩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非常压抑。教育不只是眼前的学习成绩,要有大局观。


以上个人经验和见解,不到之处还望多多指教,欢迎交流评论。


徽乡小居


我记得我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考双百很正常,以至于家里人都觉得我很聪明,导致我自己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到了三年级就开始下滑,但还不明显。

四年级开始数学基本与八十分无缘了。

当然,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有多少文化,所以对于我的学习似乎不怎么操心,他们觉得我以后就是接班当工人的命。

最终我高中混了毕业,满足了父母的愿望,接班进了还不错的国企,当了一名工人。

以前不懂,老给自己找原因,交了坏同学,马虎了,没有认真听,现在想想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主要就是自己笨,很笨,听也听不明白。

一二年级的成绩真的什么也证明不了,学的都是基础知识,有的在学前班已经学过了,如果最简单的加减法,拼音都学不会,那真的就不要上学了。

所以那些觉得孩子一二年级成绩很好,认为理所当然的三年级以后成绩也会好的家长们,现实一点,真正的实力是从三四年级以后开始的。


林夕com574


是真的有这种现象。我同事的孩子就有出现过,那时候她很着急,问了不少人,有的会落下,有的往上升了。想着自己也有宝宝,于是就跟着听了不少。

出现在1-2年级的时候成绩好可能有下面的原因。

1.宝宝如果在公立读的话,在上一年级前可能都有去上过幼小衔接班,那时就会提前学点一年级的东西了,提前认识一年级的内容,这样读一年级就会比较轻松了,因为学过了。

2.如果是私立幼儿的话有的很早就开始学写字,认字了。这样读一、二年级都会比较轻松。

3.相对三年级来讲,一、二年级的课比较简单,易理解。三年级就增加难度了。

到三年级出现掉队可能有:

1.因为有提前上过一、二年级的课,所以上课轻松,导致认真听课,做作业等的学习的好习惯没养成。

2.缺少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三年级的课增加了不少内容,宝宝适应了一、二年级的进度,突然转变可能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

这是个人观点供参考,如果宝宝掉队了,不要着急,不要让宝宝有太大的压力,应该问问老师宝宝在校读的情况。跟着宝宝找出原因,一起努力。


童话里的欣欣


承认有些孩子有3年级现象,但不是所有的孩子。我家的娃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没有关注过,也从没有督促过他回家的作业,老师要求家长改的作业我也是从来不改,基本等我下班,娃已经写完作业了。为了不太难为儿子,我就负责给签个字。因为有次忘记给签字了,直接导致娃被罚站了?我娃给我的评价,全班最懒的妈妈。就这样,娃在我不太关注中,度过了六年小学生活。也没有任何的三年级焦虑。小学毕业考取了我们城市最好的初中。

不过我觉得我对我娃最大的关注就是他在学校的开心快乐程度。每天回家必问他今天开心吗,学校好玩吗?他总是乐呵呵的和我讲他的好朋友。我也很乐意听他的学校生活。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你得关注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校,是否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只有喜欢去学校,喜欢和小伙伴们呆一起(这里我要说一下,我娃在小学阶段,都会嫌暑假时间太长,因为没法见到他的好朋友),你才能谈学习,谈成绩,否则就算娃有好的成绩,到了一定程度还是会掉队的。


shallyLee591


我的女儿正好上三年级,来谈谈我对此事的观察。

1⃣️一二年级,语文主要是字词拼音,数学主要是基础运算和生活里的数学。现在孩子多是提前学习过的,不论是幼小衔接,还是家长。所以孩子的能力足以应付。

2⃣️三年级的分水岭:

语文:向阅读和写作能力转型,难度突然增加,第一单元,女儿考了前三,但也只是89。接下来,有阅读积累的孩子,用了老师的方法,会快速调整,但没有的,就会开始吃力。

数学:初级逻辑开始,不少孩子总是掉坑。这个地方也不是方法能快速补充的。

三年级的分水岭,主要分的是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孩子在这两个地方缺少积累,必然快速下滑。当然,要补,也是从这两处训练开始。

我的建议:

1⃣️阅读打底,训练理解能力。也就是现在高考转型都在提的大语文学习。建议读些有趣的科普类和思维比较活跃的文学类。前者开眼界,后者拓思路。

2⃣️生活打底,加强思考联系。生活处处皆学问,小到桌子怎么擦更干净,东西怎么收会又快又容易找,为什么吃糖坏牙,大到共享单车到底怎么运营更好……都是开放性的,可以探索,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和父母讨。没事多示弱,问孩子一些为什么,帮他打开思考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