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文丨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

在近幾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版圖中,表現最為搶眼的是貴州、雲南、江西和西藏,背後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國家這些年的脫貧攻堅戰略可謂是關係密切。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與國務院扶貧辦的一位領導聊到的一個話題:“中國最大的區域發展戰略是什麼?”考慮到脫貧攻堅背後一系列大規模的財力、物力、人力、智力的持續投入,以及貧困地區在地理分佈上的相對集中性(尤其是在瞄準到縣域的視角下),說扶貧是中國重大的區域發展戰略當不為過。

伴隨脫貧攻堅戰略實施的是國家一系列戰略資源的投入,這不僅直接推動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導入、產品和服務外銷等,而且,還帶動了更多的社會資金和智力資源的導入,而隨著這些地區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文旅消費的興起,以文旅消費為代表的輸入型消費也快速增長。這樣以來,表現在地區經濟發展上就是投資增長、產業發展和消費增長等,再加上這些地區的既有的經濟體量相對比較小,因此,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速自然也就表現得比較突出,在全國省域經濟排名中甚至開始表現出逆襲的氣象。

信陽在河南18個地市中的情況與貴州、雲南、江西在全國的情況有些類似。作為革命老區、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信陽是河南省唯一一個所有縣都是貧困縣的地級市,全市共有貧困人口78.3萬人,佔河南省的10.88%,這樣的貧困家底一方面讓信陽的脫貧攻堅的壓力“山大”,但也意味著將從國家和省級層面獲得最多的扶貧資源支持。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信陽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區域屬性被強化

從過去幾年經濟發展來看,信陽對脫貧攻堅的戰略機遇期的利用效果還是不錯的,不僅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地包括高鐵和機場在內的綜合立體交通基礎設施,還培育了以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為代表的文旅產業鏈,不僅直接推動了越來越多的流出人口的返鄉創業,而且,隨著信陽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區域屬性的被強化,還引入了越來越多的市場化的文旅投資和運營企業和團隊,不僅讓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得以通過超越傳統農業的方式實現了高附加值變現,而且,還為包括傳統農業在內的其它產業的轉型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我們看來,隨著脫貧攻堅的任務告一段落,以此為通道的特殊補貼和扶持會有所減少,但是,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的深入推進、以社會資本為代表的多元資本的介入、因生態資源而帶來的區域價值重估、以高鐵和空港為代表的立體交通的進一步優化,以及以“信陽毛尖”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等,信陽也將迎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價值時代。

1、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2019年國慶期間,別說是在信陽,就是在河南全省來看,位於信陽新縣田鋪鄉的田鋪大壪也是最火爆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2019年9月19日,書記到此調研,並走進一家家創客小店,詢問手工藝品銷路、民宿入住率、小賣部經營等狀況,和當地的居民們親切交談,並明確指出,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

書記這一行,不僅讓田鋪大壪成為鄉村旅遊和鄉村民宿行業的專業人員口中的熱點關鍵詞,還直接點燃了遊客的熱情,讓這座大別山深處的古村落引爆於互聯網,成了2019年國慶河南省最為火爆的目的地之一,一時間,“焦作現象”、“欒川模式”和“新縣經驗”成了河南文旅業的三張並列的名片。

而事實上,田鋪大壪可以說只是新縣和信陽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和全域旅遊的一個縮影和一個具體體現。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截止到2019年9月底,新縣建成精品民宿94處,從業人員達3000人,還沒到十一黃金週,當年全縣民宿接待住宿及參觀遊客就已達到16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12.8億元。

而按照信陽官方發佈的數據,預計2019年全年接待遊客將達到48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將超過400億元。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信陽旅遊為經濟的整體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此可以看出,信陽旅遊雖然整體的規模不是很大,但相對於信陽的總體的經濟體量來看,還是為經濟的整體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地區經濟的硬實力的構成,還是很值得期待的;隨著網紅效應的發揮,以及大別山文旅板塊的崛起、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快速的發展,信陽的旅遊人次和旅遊總收入的增長或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信陽作為旅遊目的地甚至休閒度假地和紅色文化研學目的地的整體印象已經形成,這將為信陽文旅業態的完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間。

當然,從信陽文旅資源稟賦來講,考慮到信陽周邊的客源規模,信陽文旅產業有這樣的發展規模和成長速度,基本上還是在情理之中的,只不過,從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來看,亮點除了紅色旅遊之外,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以及由此帶動的豐富的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可謂是信陽文旅產業發展中意料之外的亮點,也是信陽文旅產業區別於焦作、洛陽、鄭州和開封等重要體現之一,還是外界對信陽文旅產業發展潛力的抱有更大樂觀預期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如此,與當地政府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產業理解有關。

信陽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多為山地和丘陵,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的說法,這樣的地理區位和自然環境,在文旅產業快速發展之前,歷史上也曾為其帶來過繁榮富庶之時,但至少在近現代以來,這裡多給人留下貧困的印象。直到目前,有50%以上的人口還在農村生產生活,所以,脫貧攻堅的任務非常繁重。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信陽有河南最好的山水資源

按照當地政府的說法,這就“需要找到一個帶動性強、合乎信陽實際的產業來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實現小康”,“全域旅遊無疑就是把‘金鑰匙’。信陽有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有河南最好的山水資源,最大的優勢是‘一紅一綠’,以發展旅遊產業為支撐,在打通“兩山”理論轉化路子上,積極探索貧困山區全域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踐”。

基於此邏輯,新縣的做法是,按照“一村一特色、一鎮一主題”思路,進行鄉村全景化建設、全要素配置,形成了全域皆景、移步換景、有門無票、有區無界、有景無點的大別山旅遊公園。

據介紹,信陽像這樣的地方還很多,尤其是南部區域連點成片,這些年,信陽堅持不挖山、不砍樹、不填塘、不扒房、不取直道路,保持好傳統村鎮原有肌理,恢復豫南民居本色,留住“鄉愁”,既帶動“鄉村旅遊”,帶富了村民,也為城裡人營造了一個“夢裡老家”;

把全域旅遊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作為“一把手”工程,在市級層面成立指揮部,按產業集聚區考核辦法獎懲。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把全域旅遊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在我們看來,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與全國很多地區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重投資輕運營、重硬件輕軟件、重模仿缺創客相比,信陽在這一輪的鄉村旅遊發展中,正是因為從一開始就將帶動農民致富作為重要的考量之一,客觀上也就體現出較為明顯的以村民為主體的思路,並通過一些機制的創新,打通了鄉村資源和資產與外來投資和運營團隊之間的合作,從而更有可能實現產品和服務品質提升、項目投入和運營的可持續、靈活而富有創意的品牌營銷以及提高村民收益等多重目標和訴求。

比如,根據當地官方的介紹,新縣西河灣村與上海蔓鄉旅遊投資管理公司以“託管公司”模式結姻,村民以耕地、山場入股,變為股民;上海鄉伴文旅集團入駐光山縣打造南王崗大別山會客村,上海山裡人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進駐新縣投資10億元開發“裸心季”山野民宿;運營張家界景區領軍人物王小滿高層團隊進駐商城縣打造大別明珠田園旅遊綜合體,發展田園旅居;信商迴歸的殷玲開發建設新縣大別山露營公園,不僅承辦了第十屆全國露營大會,而且全國露營地標準也按大別山露營公園擬訂。等等。“在這些鄉村旅遊產業帶動下,老百姓在山林、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和務工等多方面受益”。

據當地不完全統計,信陽鄉村旅遊村的農戶均有兩種以上收益,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經營農家樂、農家客棧的年收入少則十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不等。截止到2019年9月份,全市就有15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鄉村旅遊經營,累計實現脫貧4.08萬人次。

更重要的是,通過包括鄉村旅遊在內的產業發展,還讓一些長年在外打工的“流失人口”開始迴歸,這對包括信陽在內的中國鄉村發展來講,具有很大的示範和啟示意義。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通過產業發展讓在外的“流失人口”開始迴歸

比如,據當地官方介紹,新縣西河村是一個有著800年曆史的古村落,過去除了種地,村民沒有別的掙錢門路,紛紛外出務工,一個400多口人的村子一度成為只剩下40多人的“空心村”。2014年以來,西河村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入選第十四屆中國景觀村落,這兩年遊客年接待總量達到100多萬人次。看到了本村旅遊業發展的未來,在外務工的300多人又回來了,有的成為客棧老闆,有的成為“農家樂”主人,有的搞起了農產品售賣。

按照信陽市的規劃,接下來將繼續在三個方面突破:一是全力打造大別山北麓全域旅遊區;二是在當地的“兩湖”區域規劃建設康養旅遊示範區;三是以國家《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為契機,充分利用淮河生態廊道和沿淮傳統古村落,實施“走讀淮河”項目,打造沿淮鄉村旅遊觀光帶和淮上文化體驗帶。

與此同時,截止2018年底,信陽公路通車總里程2.6萬餘公里,在河南省居第二位,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50公里,在河南省居第三位,基本形成了全市境內縣區通高速公路、所有鄉鎮通幹線公路、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的運輸格局。信陽明港機場於2018年10月28日建成通航,運營10個月旅客吞吐量已達到50萬人次,預計2019年將超過60萬人次,並正在規劃二期改擴建,積極謀劃空港經濟區。信陽潢川機場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有望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未來,信陽將成為一座擁有兩個機場的地級市。

在我們看來,隨著這一系列新的關於文旅產業發展的規劃實施推進,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以及信陽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區域和城市品牌進一步被強化,信陽的遊客量將繼續快速增加,對產業和經濟的綜合帶動作用也將更加凸顯。

但是,新的問題也將開始顯現——在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的發展中,將對服務質量的監管、遊客風險的防控與救援、遊客與當地居民衝突的調解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至少有兩點比較關鍵,一個是智慧旅遊的建設和運營,另一個就是當地的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鄉村治理的背後其實與鄉村振興是密切相關的

考慮到鄉村旅遊在信陽旅遊發展中的獨特地位,鄉村治理就變得尤其關鍵,而在新的時代和戰略背景下,鄉村治理的背後其實與鄉村振興是密切相關的,鄉村旅遊、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將在信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互相支撐、協同發展的色彩。

但不管怎麼說,依託鄉村振興的戰略實施和推進,給信陽帶來的綜合改變或將比脫貧攻堅更值得期待,無論是針對鄉村旅遊發展而言,還是針對信陽整體的文旅產業發展而言,還是針對信陽的綜合轉型發展而言。尤其是考慮到信陽作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不僅有著以改革破解難題的鄉村治理傳統,更有著多項針對農村改革試點試驗成果轉化為國家政策的先例,對鄉村振興戰略在信陽的開花結果,自然也就讓外界多了更多期待。

2、生態與信陽區域價值重估

談信陽的轉型發展,當然離不開對“信陽毛尖”的討論。應該說,直到目前,以“信陽毛尖”為代表的茶產業都是信陽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

按照官方發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信陽茶園面積已達212.5萬畝,茶葉年產量6.6萬噸,總產值超過112億元,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個,茶企業1000多家,茶農超過100萬人,茶產業帶動10萬名群眾擺脫貧困。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信陽毛尖連續十年上榜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2019年品牌價值達到65.31億元。

客觀上來看,雖然茶產業在整個經濟體量中的佔比不是太高,但所涉及的人口規模以及對信陽區域和城市品牌的定義能力,決定了茶產業在信陽發展中的獨特地位。不過,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從茶產業本身所面臨的產業發展環境的變化(比如,高端茶的遇冷、一些標準化的中低端茶飲的興起以及網紅級的創意茶飲品牌的快速發展),還是從茶對區域和城市的綜合影響角度來看,信陽作為重要的茶產地,都到了又一個重新認識茶與信陽轉型發展之關係的時間節點了。

比如,就像當地已經推進的茶旅深度融合。按照官方發佈的數據,打造了環南灣湖茶旅融合精品線路,建成了5個茶旅融合示範點和“十大茶坊”,認定了信陽菜品牌示範店60家,2018年實現旅遊收入313.3億元、增長38.6%。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好山好水才有好茶(何軍營 攝)

在我們看來,在關於茶對信陽發展影響的新的認知中,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好茶背後所蘊含的好山水和好生態的基本認知——好山好水才有好茶,有好茶的地方就一定有好山好水好生態——正是基於此邏輯,才有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高規格的推廣當地的茶品牌,並以茶品牌為地區生態代言,而好山好水好生態,對地區和城市發展而言,已經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

當生態文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訴求和發展理念,以及越來越成為新消費時代的消費價值觀核心構成的時候,生態優勢對一個區域和城市的發展而言,具有多重紅利的色彩,良好的生態環境正在成為很多城市和地區價值重估的最重要的資源依託。

在我們看來,此觀點對信陽也有高度的適配性。對於信陽新一輪的發展而言,它不僅可以獲益於新一輪的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一系列國家戰略佈局的落地,還能夠依託當地鮮明的生態優勢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價值變現空間。

越來越多的區域和城市發展案例顯示,將生態價值轉化成為區域和城市的綜合價值,在簡單粗暴的土地和房地產開發之外,是有其它途徑可以實現可持續的價值變現的,只是運轉會更復雜,但是,基於生態化的區域價值提升,將獲得更多新興產業的支撐,從而實現產、城、人、文的協同推進的理想格局,讓地區和城市的發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續。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基於生態化的區域價值提升將獲得更多新興產業支撐

當然,除了繼續保持其生態優勢之外,信陽還需要通過一系列適配性的戰略調整和策略安排來完成內部的一系列變革,為整個區域的轉型發展尋找到更豐富和多元的動能,形成更豐富的產業集群,構建更完善的產業生態,進而實現區域的產業、城市、社會、文化以及生態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區域內的綜合性的城市化轉型。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營商環境的改善。

所以,如果說生態優勢並沒有讓信陽在上一輪的產業集聚和區域發展中獲得明顯競爭優勢,甚至成了其發展“負擔”的話,那麼,在這一輪的發展中,這一地區完全有可能依託於它良好的生態環境,再加上對科技、創意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的重視,實現超常規的發展,進而帶動這個區域實現快速的轉型。

按照信陽官方發佈的數據,十八大以來,累計造林140多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230多萬畝,全市森林面積突破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1.97%,高於全省17.44個百分點;截至目前,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365,穩居全省第1位,同比改善率為全省第3位;環境空氣質量主要三項指標均為全省最優。

所以,在我們看來,

在中國已經迎來基於生態文明和新發展理念的區域價值重估的時代背景下,信陽已經具備了實現“彎道超車”乃至“換道超車”的基礎,這將是重新認識和塑造“信陽的新價值時代”的最重要的邏輯依託之一,為此,就像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文旅產業等角度對信陽的區域價值和轉型發展進行專門的戰略性思考、規劃和決策一樣,在新的發展階段,信陽也需要從生態和生態文明的角度對信陽的區域價值、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門的戰略性思考、規劃和決策,這將為重新審視和謀定信陽新一輪轉型發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不僅與“兩山”理論一脈相承,甚至更具理論系統性、更具市場運營空間、更具平臺建設的便利性。

方塘大講堂丨葉一劍: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信陽可利用的生態資源豐富

當然,在這個每天都在發生大規模的顛覆與重塑的時代,對信陽來說,雖然可資利用的生態資源是豐富的,有些樂觀的預期是相對明確的,但也依然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信陽的新價值時代”。

比如,信陽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市,但依然是一個人力資源弱市,在推動信陽新一輪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中,必然需要從外部引入更多的優秀人才、團隊和資本;雖然信陽經濟總量正處於快速增長的週期,但因為民營經濟的相對不發達導致的社會經濟活力不夠的情況依然存在,無論是從解決就業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經濟運營效率來看,都需要儘快做出改變;雖然信陽在鄉村旅遊、信陽毛尖、信陽菜等方面時不時會成為“網紅”,但就信陽的區域和城市品牌塑造來講,顯然還缺乏更具開放性、系統性和市場化的運營,不僅在區域和城市品牌與信陽真實發展情況之間存在不匹配,而且,對其區域和城市的綜合的價值梳理和詮釋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短板、情況,在新的發展階段都需要信陽做出更具規劃性、創新性和系統性的戰略思考、政策設計和實踐安排。

尤其是營商環境的改變。在今年2月份河南省官方發佈的營商環境評估排名中,信陽位列全省第17位,倒數第三——考慮到當下區域和城市競爭環境的改變,營商環境已經是信陽新一輪轉型發展中最大的短板之一,也是最迫切需要改變的短板之一。

當然,換一個角度來看,營商環境的改善也是信陽推進新一輪轉型發展的最重要的戰略抓手之一,也是實現區域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信陽建設充滿發展活力的生態經濟先行區的必然選擇。讓我們拭目以待。

設計:孫月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