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的仪式感

作者:感姐,职场10年,辗转产品研发、管理咨询和HR。目前是职业发展咨询师和培训师,咨询案例超过110+,擅长解决职业规划、发展、转型及开启副业等问题。

工作,生活的仪式感

前些日子在某微信群里看到一个非常搞笑的抖音视频,大致内容是:穿着邋遢、在村里埋头干活的男女,一听到老板复工的电话,各个开心地飞起。迅速便装后(当然是男的帅,女的美,妥妥职场精英啦),拖着拉杆箱就出现在老板面前。

疫情是块验金石——排除对疫情的不安,在家懒宅着的你是否渴望工作?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代表目前的工作至少还有可取之处,不管是为了钱,为了不那么无聊,哪怕是为了有动力洗头换件除睡衣以外的衣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可真需要想想目前工作对你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工作的时候盼休息,但休息时就无所事事的玩手机,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心里产生罪恶感。这种状态持续久了,可能会发展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没劲的“丧”。

对“自律”不足,容易“自责”的人来说,定期休息后,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仪式感。

因为要工作,要见人,所以要刷牙洗脸,要穿得体整洁的衣服,再化个妆或擦擦鞋,这是激发自信的仪式。

因为要工作,要消耗脑力或体力,所以要好好吃饭(想想那些宅在家里,感觉不饿就不吃饭或随便吃点零食的日子),保证营养均衡;为了提神,要喝杯咖啡或品品茶,这是享受美食的仪式。

从蓬头垢面,瘫在床上的状态切换到整洁利落的状态,会自然而然地想装点一下房间、点缀点缀办公桌,给花浇浇水,给电脑桌面换换壁纸之类,这是生活中小确幸、小新意的仪式。

工作,生活的仪式感

这里说的工作当然不限于“上班”,但在家或咖啡馆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由于多数的日子,自己一个人待着,一天下来无人说话,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自然会觉得枯燥烦闷。这就需要即使在家办公,也要找到“上班”的状态,那些上班时该有的“仪式”都不能少,否则每天相似的日子,枯燥的生活,还真容易把人憋疯。

像我自己,穿戴整齐,把桌子收拾干净,打开电脑,冲杯咖啡,就能比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这一套下来,好像完成机器的启动仪式似的。另外,即使是在家办公,有需要沟通的事情尽量电话会议,除了比打字效率高之外,听听人声,更能感受到工作的氛围,干得也更来劲。

反之,在家办公时有一天起晚了,蓬头垢面的坐起来,拿过电脑开始工作,一上午效率都很差。中午空隙时,看着乱糟糟的床铺,还有不刷牙不洗脸脏兮兮的自己,都让心情极不美丽。

心情这个东西,影响力极大。“正能量”满满时,似乎做什么工作都愿意尝试愿意承担,出去走走玩玩,尝试新鲜事物,学点新东西,也兴致勃勃。所以,创造出给自己激发自信、享受生活小确幸、小美好的仪式感,给自己的心情“加点油”,多点正能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多数人喜欢休息胜过工作,我也一样。然而,回顾一下,就会发现,熬过早上起床那个困难劲,工作的确给人带来精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反而是总在休息的状态,容易比较“丧”,心情也会糟糕。

这么看来,工作,也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有激发状态的作用。就如同休息,是繁忙工作的一种调剂,有放松状态的作用一样。

张弛有度,健康生活。

工作,生活的仪式感

写在后面的话:

今天北京是个大晴天,空气不错,阳光也不错,最高温度15度,在外面走了走,羽绒服已经穿不住了。迎春花都开了,春天来了。小区里的居民带着口罩打球、遛娃,在太阳底下晒晒,杀杀毒消消菌,也驱散些疫情以来紧张、烦闷的心情。

疫情前平淡的日子,现在看来特别宝贵、特别幸福。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上班,按时睡觉。偶尔吃点好的(垃圾食品),周末睡个自然醒,然后出门随意溜达溜达,再和朋友聚聚会……

风平浪静的时候,觉得这里不满,那里担心,时不时纠结一下“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等风浪来了打破平静后,才发现那些平平淡淡、有时高兴、偶尔烦恼的日子,就已经是幸福、是意义、是真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