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嘉丨孩子的“拖延”真的與家庭教育有關嗎?

來自一位家長的責問:

  “如果你考試不能得第一,那有什麼用?”

  “考了99分,在班上排到了第十,太差勁了”。

  “一家人都圍著你轉,依著你,順著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你學習不應該是最好的嗎?”

對此,心理諮詢師指出,孩子的“拖延”與家庭息息相關。孩子形成拖延心理與這五個家庭傾向有關。 

其實,“拖延”就是不斷將事情往後推遲,甚至逃避。表面上看也許是因為懶、不想做,其實在這已經成為常態的“拖延症”的背後,存在著更深層次原因。

全智嘉丨孩子的“拖延”真的與家庭教育有關嗎?

  心理諮詢師們認為,孩子的“拖延”與家庭息息相關。孩子形成拖延心理與這五個家庭傾向有關。

  施壓傾向

  比如,一大家子圍著一個小孩轉,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也高。總是希望孩子事事優秀,不落人後。有優點不算什麼,要完美才行。又或者父母曾經沒有實現的願望都施加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去實現,結果大於一切。然而這樣的重壓並不是輕易能承受得住的,所以很多孩子可能會因不堪忍受而逃避,最直接的就是以拖延來表達他的抗拒。

  “如果你考試不能得第一,那有什麼用?”

  “考了99分,在班上排到了第十,太差勁了”。

  “一家人都圍著你轉,依著你,順著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你學習不應該是最好的嗎?”

  作為家長,有沒有曾經說過類似這樣的話?試問這樣說,對孩子是一種鼓勵還是你所認為的一種激將法?你在公司,在企業裡,能時時刻刻做到完美,做到第一嗎?你願意天天被老闆指著鼻子數落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實,孩子對這個並不買賬。就有個孩子,考完試不敢回家。她說:“我這次考太差了,媽媽回去會罵我的。”我看了一下試卷分數,92分(滿分100)。反觀這孩子平時的表現,寫一道題,想了又想,擦了又擦,作業總是最後一個寫完,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捱罵。這種完美主義和父母的高要求,高期待密不可分,因為不敢去冒這個險,孩子選擇拖延,拖著總比努力後的一頓責罵要好得多。


全智嘉丨孩子的“拖延”真的與家庭教育有關嗎?


  懷疑傾向

  懷疑傾向向孩子傳達的一個信息就是“你不可能會把這件事做好。”

  無論是我的父母還是別的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女孩子文科好,男孩子理科好。”如果有哪次數學考了滿分,就會說:“這次的題目太簡單了吧!你居然考了100分”;如果哪次考得不好,就會換另一種說法:“就知道女孩子不是學數學的料,理科思維能力不強。”所以再學數學的時候,孩子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不再去嘗試努力,變得自卑敏感,導致能拖則拖,拖延就恰好掩蓋“我做不好”的真相。

  控制傾向

  父母決定孩子生活學習上所有的事情,孩子沒有發言權,這就是家庭中的控制傾向。

  小的時候,拖著最後一個把飯吃完,因為父母認為我吃得少;

  上小學,拖著最晚把作業寫完,因為父母會認為作業太少,安排更多其他的任務;

  高考後,志願拖到最後一刻才上傳,因為那是父母想讓我學的專業;

  工作後,拖到公務員報名結束也不想報,因為那是父母認為穩定的工作;

  年齡大了,拖著不去相親結婚,因為那些人是父母找的。

  部分父母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就應該一切都聽我的,不管孩子喜不喜歡,認不認同。面對如此強勢和有控制慾的父母,拖延成了一種尋求安慰的方式,起碼拖延可以讓孩子覺得“我還是我”,拖著就可以不聽父母擺佈了。

  當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已經成了一個危險的存在,而直接的反抗又太冒險,在被父母監控的環境下,拖延就成了他們的一種反抗方式。

全智嘉丨孩子的“拖延”真的與家庭教育有關嗎?

  依附傾向

  依附傾向家庭不鼓勵孩子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父母不僅是孩子獲得支持和鼓勵的源泉,而且還成了孩子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孩子生活中都是被幫助,被保護,被關照。這樣孩子會變得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不來,會因為害怕失敗和嘗試,對事情“拖延。

  比如,明明很簡單的作業,孩子就是不動手,坐在那裡乾等著,拖著,直到父母過來坐在旁邊。因為他已經習慣性依賴你了,只有你在,他才安心。

  疏遠傾向

  與依附傾向相對應的是疏遠傾向,指家庭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沒有共同的興趣,也沒有受保護的感覺。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通常會感到孤立無助。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不被重視,或者在大人眼中,不算一回事。孩子要學會自己獨自應付一切,做作業,準備期末考試複習,做家務,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受挫後獨自哭泣,久而久之,孩子認為我做這些沒有人認可,沒有人在乎,做得好沒有獎勵,做得不好沒有安慰和鼓勵,我為什麼還要做,不如就拖著。

全智嘉丨孩子的“拖延”真的與家庭教育有關嗎?

  也有孩子選擇拖延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有的父母一下班回來,寧願對著電視,對著電腦,對著手機,也不願意對著孩子。孩子拿作業過來問他,會很不耐煩地說:“走開,我在忙著,問你媽(爸)去。”這樣的孩子,要麼選擇拖著不完成作業到第二天被老師罰叫家長,要麼選擇拖著到深夜會問一句“作業寫完了沒有”。哪怕最後是一頓責罵或者痛打,他也心甘情願,起碼你注意到了。

  孩子沒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興趣,自尊心發展受到限制,自我感缺失,才造就了他們的拖延。家是孩子的人生起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這個家裡,當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接納和信任的時候,他也學會如何去愛,去獨立,去處理與他人、社會的關係,將來無論走到哪裡,父母都是他心中最信賴的人,家始終都是他內心深處最溫暖的港灣。

小金提示,如果想要改正孩子的“拖延症”,需要您和孩子一起努力。加油~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孩子成長健康、注意力問題、語言問題、大腦發育等相關方面的問題想要諮詢,歡迎關注: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下方留言或評論,會盡快幫您做專業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