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周面積比北齊大,卻還是陷於劣勢呢?

白囟


北周和北齊對戰處於劣勢?那題主說的應該是北周前中期,在北周後期北周可是直接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大部。那為什麼看起來面積更大的北周前期實力卻不及北齊呢?

直接看這幅歷史地圖,我們習慣性的就會認為,北周大,所以北周強,但這個想法明顯是錯誤的。歷史地圖只是片面的把版圖畫了出來,背後的東西是看不到的,下面有些圖會告訴大家三個國家背後的信息。

可以看到的是,北周面積雖然大,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些環境惡劣的蠻荒之地,比較落後。人口較多,適合發展農業和人類生活的,也只有關中盆地(渭河平原)和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而北齊坐擁當時天下最富的一整塊華北平原,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經濟繁榮,綜合國力遠遠強於北周。

據統計,北周人口只有600萬到800萬,而北齊人口卻有2000萬,北齊人口整整多了北周將近三倍。

要不是北齊不斷地出現昏君,而北周不斷地改革,那應該就是北齊消滅北周了。


百勝軍節度使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為什麼北周面積比北齊還大,前期還是陷入劣勢呢?

這個說來話長,可能追溯的歷史比較長,甚至可以從漢朝末年說起。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魏蜀吳以後是晉朝,而後就是大混戰的年代了。

根據歷史記載,北方遊牧民族分分南下,在中原從漢朝末年連年征戰的軍事虧空,人口落後的局勢下,妄圖佔據中原,有著名的五胡亂華。

當然除去歷史記載的原因,也有說那幾百年,北方全球氣氛驟降,北方遊牧民族為了生計,躲避嚴寒,才被迫南下的。

遊牧民族的策略就是先搶,殺然後再搶殺,來來回回的,中原地區從千萬人口級別瞬間到了百萬人口級別,可見多麼民不聊生。

順應而來的是數不勝數的王朝更迭,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等等更是一起接著一批。

到了正題。

拓跋氏建立了北魏,這個北魏做到了統一,但是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例如人口,文化,經濟還是很不協調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家都知道,從小都學,可以是胡人漢化的典範,也側面反應中國文化的力量。

在孝文帝改革後,北魏開始分裂了,遷都洛陽後,拓跋氏開始享受中原文明,逐漸腐敗,對北方他們的軍事力量進行鄙視,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力量,因為鄙視蠻族等自古以來就是常規操作。

鎮守北方的武川鎮等六鎮軍人瞬間因為待遇,冷落,不滿等原因,起兵反抗,這就是六鎮起義,也是北魏瓦解的導火索。

六鎮起義很快被鎮壓,北魏政府不放心這些北方的軍事力量,尤其是北魏北魏六鎮武川鎮的防範北方柔然民族的軍事力量,做出一個決策。

遷徙二十萬被俘的六鎮軍民,到河北地區,瓦解這股軍事力量也做好監控工作。

不幸的是,河北不斷髮生各種水災,旱災,河北繼續造反,又是亂了一鍋粥。

這裡,武川鎮走出來的宇文泰,高歡等人慢慢的掌控了北魏的大權,雖然都是武川鎮出來的隴右集團軍事代表,但是風格和軍事力量完全不同,這也是導致為什麼北周雖然面積大過北齊,但是依然打不過北齊。

前期,高歡要搞死皇帝,皇帝跑到關中地區,宇文泰有皇帝正統加持,北魏分裂,形成宇文泰為首的西魏,宇文泰建立府兵制,形成八柱國十二將軍制度,宇文泰擔任最高軍事柱國將軍。

北齊前身是高歡把持的東魏,自己也是最高軍事統領,自此,北周前身西魏,北齊前身東魏形成對峙局面,連年征伐,互有攻守。

為什麼開始北周打不過北齊,有幾個原因。

五胡亂華以及過往戰爭都是在西魏的地區,也就是北周地區,人口銳減,經濟很是落後,人民厭戰。

民族融合問題,雖然已經一統,但是區域內的小軍事力量各有鬼胎,凝聚力不足。

八柱國軍事力量的形成,均田制,府兵制的形成,讓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軍事力量空前強大。

而東魏前期,很少有戰亂,加上胡人入侵中原,很多氏族南遷,保留了很大的實力,加上發展經濟,北齊的實力無論是人口,經濟,軍事政治和文化都佔據上風。

這段又叫衣冠南渡,說的就是這個事情,北齊正好從中獲利,所以前期壓制北周。

後來,為什麼北周秒了北齊,統一了北方,為隋唐盛世開創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都是一代明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卻英年早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功勞。

宇文邕也是隱忍十幾年,臥薪嚐膽,親手幹掉宇文護,為自己哥哥報仇,奪回屬於自己的天下,才一鼓作氣,勵精圖治,統一了北方,滿滿的開啟了盛世。

北周武帝宇文邕也是不亞於很多盛世的開創者,睿智多才,沉穩幹練,也是皇帝中的楷模。

但是北征途中,宇文邕一命嗚呼,年僅三十六歲。北周的盛世王朝夢戛然而止。

三年後,外戚隋煬帝奪得大權,建立隋朝,一統江南,開啟全新時代。

從魏晉南北朝,北周北齊,隋朝唐朝,皇帝幾乎都來自武川鎮的隴右集團,他們打來打去,都是親戚自己打,都是一家人。

歷史就是這麼現實,也是這麼可笑!

犧牲的都是默默無聞的老百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歷史車輪的輪胎


不僅比面積,還要比質量。立國初期北周特點是小、偏、荒。古代農業社會靠天吃飯,北齊地處華北平原,經濟文化發達,人口眾多,這在古代天然優勢。反觀北周,主要統治範圍在今天的陝西甘肅一帶,土地貧瘠,還和少數民族雜居,後來雖然拿下了荊襄蜀地,但開始其內部矛盾是大過過北齊的。但宇文泰確是不世之才,對外採取穩固防守,對內拉攏扶持關隴貴族,以時間換空間。反觀北齊高氏,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子孫互砍,上層內鬥,怎麼做死怎麼來,最後亡國滅身也在所難免。


大衛王15


額,剛看到這個題目時,以為題主說的是北齊那麼強大,為什麼被北周幹掉的呢,等回答的時候,才發現正好相反,哈哈

題主題目錯了,應該改成:北齊那麼強大,怎麼輸給北周了呢

北齊的前身是東魏,北周的前身是西魏,可無論是後來的繼任的北齊,還是北周,東邊的都比西邊的強大

如果說當年全中國的人口是四千萬,那北周能佔一千萬,北齊為兩千萬,南梁為一千萬

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不談南梁後來經過侯景之亂變成的南陳,就北周北齊來說,在北周宇文邕早期年代,北齊國力是大於北周的,比如北周權臣宇文護,不就是因為對周征戰失利,才被宇文邕找準機會幹掉的麼

為什麼說國力“弱小”的北周,能幹掉“強大”的北齊,有三點原因

第一,民族矛盾解決

無論是北周還是北齊,他們都脫胎於北魏,而北魏內部主要是民族矛盾,也就是漢家和鮮卑族的矛盾,割據分裂之後的西魏(北周)和東魏(北齊)自然也繼承了這個矛盾,不過,兩者解決方法不同

西魏,在宇文泰的整合下,仿照鮮卑早期的部落議政,建立八柱國制度,無論是漢家,還是鮮卑族,都賦予鮮卑姓。也就是用名義上的全員鮮卑化,解決民族矛盾,使其一致對外

比如,李世民的祖宗為西魏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李虎,被賜予大野姓,成為大野虎,比如,隋朝建立者楊堅的父親楊忠,也為西魏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被賜姓普六茹,成為普六茹忠……

這時候,西魏或者叫北周,內部的民族矛盾被淡化,勁可以往一處使了

而東魏或者叫北齊,並沒有解決民族矛盾,統治者高家玩和稀泥

他們對鮮卑人說,你們打仗保護東魏(北齊)理應享受超國民待遇;他們對漢家說,你們種田,拿糧草僱傭鮮卑人替東魏(北齊)打仗,避免自己損失,理應禮遇鮮卑人

如此和稀泥,並沒有解決內部矛盾,內部打鬥是經常的

第二,階級矛盾解決

這個主要是世家奴僕

北周宇文邕掌權後,他下令釋世家奴僕自由,賜予奴僕土地,讓奴僕成為北周一份子。宇文邕規定世家可以用奴僕,但是人數得有限制,比如十人,超過十人的,則全部釋放,轉變成普通百姓

世家有多少奴僕呢?每一權貴之家,都能有成百上數千。宇文邕命令之後,大量的奴僕轉化成在籍老百姓,這些人極度擁護北周統治

在北周解放奴僕的時候,和北周同源的北齊卻無動於衷……

是不是很像當年北美林肯解放黑奴?

第三,解決佛家土地人口問題

因為戰亂,無論是北齊北周,還是南梁南陳,佛家極度興盛,各王朝統治者對於佛極度寬容,佛家寺廟擁有的土地免除賦稅,沙彌僧尼免除勞役,這一下,大量勞力成為佛徒,大量土地成為廟產,估計僧尼人口能佔各國的百分之十以上

鑑於此,掌權後的北周宇文邕決滅佛,赦令僧尼還俗,土地歸於國有,再而分配給百姓,讓其耕種交租——此為史上赫赫有名的周武滅佛

而北齊呢,做的正好和北周相反,他們崇佛,不遺餘力的去建立廟宇佛像

如此三條,人口不佔優勢的北周,終滅了北齊

北齊雖然強大,但十成力量只能使出來一兩成,如此,如何能打得過北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