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是上世纪的技术产物,为什么我国还要独立发展空间站?

空间站(space station)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早在1971年,苏联在与美国登月的竞争中失利之后,成功发射了礼炮1号(Salyut-1),成为了人类第一个空间站。虽然3名宇航员在返回地球时因返回舱失压而全部死亡,但是,苏联在随后的11年中,一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发展了两代空间站技术。

与此同时,美国也非常清楚空间站的战略意义,因而紧随苏联在1973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Skylab)空间站。但是,因为美国的载人飞船是航天飞机,其运行成本非常高昂,连美国也无法负担起登月和空间站两线做战的巨额开支,而在1979年11月将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迫于当时政治的压力,苏联在礼炮2号失败,3号还未发射的时候就已开始考虑发展一种模块化的建站技术,以建设大型的空间站。1976年苏联开始了和平号空间站计划,1986年和平号主体才升空。一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有余力接手时,和平号建设成为了一座全长达87米质量达123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的巨型空间站,它共有5个实验仓:天文物理舱、服务舱、晶体舱、光学舱和自然舱。

空间站是上世纪的技术产物,为什么我国还要独立发展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

美国在里根时代就提出要再次建空间站,但是为了减轻美国自身的经济负担,里根提出了国际合作的想法。个人感觉这种想法很牛啊!就和开公司一样,自己投点钱做大股东,任个董事长,所有决策都可以由着自己的想法,还能拿最大份的分红。实际上美国就是这么干的。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邀请俄罗斯做了二股东,俄也因独立维持和平号经济吃紧,并且和平号的设计寿命为5年,而与美国一拍即合。1993年国际空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该空间站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欧空局(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11个国家),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

空间站是上世纪的技术产物,为什么我国还要独立发展空间站?

自2010国际空间站建成全面投入应用,其后共有26个国家参与了国际空间站项目,然而,美国却在2011年和2013年连续出台法案,禁止中国公民和有中国背景的机构、资本,触碰任何有关NASA的人事物,从而将中国排除在这个所谓“国际”却并不国际的空站间之外。

在这个背景之中,中国实际上在1992年就提出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与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实施空间实验室工程。

第三步,2015年以后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而我国天宫1号和2号与苏联礼炮号类似,以一二代空间站技术用于验证我国的空间站技术能力,而可能在2021年升空的天和号空间站则是与和平号类似的三代技术,将会是模块化积木式空间站,而不是第四代技术的国际空间站积木式+桁架式技术。

空间站是上世纪的技术产物,为什么我国还要独立发展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

既然不是为了追赶最新技术,难道我们仅仅是因为咽不下那口气吗?

实际上,所有航天技术都有一个潜在的,不会公开的理由在里面,那就是军事用途。

早在礼炮3号,苏联就在其上安装了图-22轰炸机自卫航炮作为攻击武器,用来实验太空技术作为空间武器的可行性,虽然在礼炮3号上不成功,但是,相信在礼炮5号之后,礼炮号再也不提军事用途来看,苏联已经掌握了空间站军用的技术。

而空间站和其他航天技术一样,其发展出来的先进技术,最终转化为民用之后,将会极大的促进本国的科技发展,而不象高能粒子对撞机一样,成果难以转化。

而载人空间站,与卫星的最大不同就是它上面可以长期有人值守,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等等。而在太空上很容易追踪到大型舰只动向,在我国的天和空间站上将会有一个在很多指标上都接近甚至超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的巡天望远镜。既然光学仓中有巡天望远镜,那么其他望远镜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除此之外,空间站可以在生物、微重力研究等各种先进研究上具有优势,我国通过发展这项“房地产”项目,可以了解或者参与到“租户”的实验,从而提升我国的科学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空间站项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接受并批准了九大尖端研究项目。

空间站是上世纪的技术产物,为什么我国还要独立发展空间站?

中国的空间站

在这些方面,要想弯道超车,自己没有一步步走过来,别人不会把技术给你的。

你说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