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有心為善,無心作惡”(二)

所謂“有心為善,無心作惡”(二)

所謂“有心為善,無心作惡”(二)

前言:

我嘗試將文學作品拆分,從不同的視角閱讀(將自身放入作品中某一人物),以此來達到深入閱讀深入理解的目的。其中,每一個分支(除原本情節分支)情節,只是想象,臆測,·僅一家之言,而非標準。最後,這裡的閱讀,不涉及文學藝術方面。只是一些讀有所得的簡單分享,切勿太過較真,我的目的是分享方式,而非標準。


所謂“有心為善,無心作惡”(二)


多角度閱讀之臆測《聊齋》——《考城隍》(其二)

關帝神視角:

今日你同諸神一同面試,要選一個能分善惡,明辨是非的人出來擔任"河南城隍",但僅僅只有兩個人參加。你不由感慨,真是世風日下,每天死去的人那麼多,竟然只有兩個人有資格參加考試。考試題目為"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其中一人名叫宋燾,他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讚不絕口,一致同意宋燾當選。

選擇1:你不同意,隨即問宋燾:"怎樣來判定有心無心,如果憑藉往日行為臆測,是否不太準確。如果一人往常都是有心為善,你又怎麼知道他這一次不是真心改過。"

宋燾答曰:"我這句話不是作為標準來用,是要提出一種定賞罰的方式。"

"那你以為,無心為惡的界限在哪裡。善,可以不分大小,以為無論大小都不應該受罰。但惡就必須區分大小以確定刑罰不是嗎?難道無心之惡,不論大小嗎?不好意思,你說服不了我。"但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宋濤被任命城隍。(完)



選擇2:你和大家都同意讓宋燾當城隍,但是宋濤本人卻痛哭流涕地說:"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你大為頭疼,若是因為這份孝心答應了他,若別人也這樣要求,豈不亂了秩序。

選擇2.1:你一時心軟:"如果張生(一同考試的人)願意,可以由他代理九年,給你九年假期。如若張生不願,你也須得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完)

選擇2.2:雖然我看中你的才能,但是這是原則問題,不能因你亂了秩序。你們一家與人為善,從無劣跡,即使你不在,會有親朋好友幫襯你的母親。只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必是不能免除了。(完)

有話說:《考城隍》作為《聊齋》的首篇,大家都認同它給整部聊齋定下了賞善罰惡的基調。清朝評論家但明倫:"《考城隍》,寓言也。自公卿以至牧令,皆當考之。考之何?以仁孝之德,賞罰之公而已矣。""一部大文章,以此開宗明義,見宇宙間唯'仁孝'兩字,生死難渝。”

那麼我以關帝神的角度看到了什麼:1、雖然規矩是死的,但有些事,規矩就是規矩。人情與個人好惡不可逾越規矩。2、人品,為立足之本,不能忘記。(而如今,好人,卻是會被人嫌棄。)不由想起"好人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