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心为善,无心作恶”(二)

所谓“有心为善,无心作恶”(二)

所谓“有心为善,无心作恶”(二)

前言:

我尝试将文学作品拆分,从不同的视角阅读(将自身放入作品中某一人物),以此来达到深入阅读深入理解的目的。其中,每一个分支(除原本情节分支)情节,只是想象,臆测,·仅一家之言,而非标准。最后,这里的阅读,不涉及文学艺术方面。只是一些读有所得的简单分享,切勿太过较真,我的目的是分享方式,而非标准。


所谓“有心为善,无心作恶”(二)


多角度阅读之臆测《聊斋》——《考城隍》(其二)

关帝神视角:

今日你同诸神一同面试,要选一个能分善恶,明辨是非的人出来担任"河南城隍",但仅仅只有两个人参加。你不由感慨,真是世风日下,每天死去的人那么多,竟然只有两个人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题目为"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其中一人名叫宋焘,他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赞不绝口,一致同意宋焘当选。

选择1:你不同意,随即问宋焘:"怎样来判定有心无心,如果凭借往日行为臆测,是否不太准确。如果一人往常都是有心为善,你又怎么知道他这一次不是真心改过。"

宋焘答曰:"我这句话不是作为标准来用,是要提出一种定赏罚的方式。"

"那你以为,无心为恶的界限在哪里。善,可以不分大小,以为无论大小都不应该受罚。但恶就必须区分大小以确定刑罚不是吗?难道无心之恶,不论大小吗?不好意思,你说服不了我。"但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宋涛被任命城隍。(完)



选择2:你和大家都同意让宋焘当城隍,但是宋涛本人却痛哭流涕地说:"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你大为头疼,若是因为这份孝心答应了他,若别人也这样要求,岂不乱了秩序。

选择2.1:你一时心软:"如果张生(一同考试的人)愿意,可以由他代理九年,给你九年假期。如若张生不愿,你也须得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

选择2.2:虽然我看中你的才能,但是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因你乱了秩序。你们一家与人为善,从无劣迹,即使你不在,会有亲朋好友帮衬你的母亲。只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必是不能免除了。(完)

有话说:《考城隍》作为《聊斋》的首篇,大家都认同它给整部聊斋定下了赏善罚恶的基调。清朝评论家但明伦:"《考城隍》,寓言也。自公卿以至牧令,皆当考之。考之何?以仁孝之德,赏罚之公而已矣。""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见宇宙间唯'仁孝'两字,生死难渝。”

那么我以关帝神的角度看到了什么:1、虽然规矩是死的,但有些事,规矩就是规矩。人情与个人好恶不可逾越规矩。2、人品,为立足之本,不能忘记。(而如今,好人,却是会被人嫌弃。)不由想起"好人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