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坑爹之事,自古至今都有。大家都知道,不需要翻出来说。但是……

在今天全国抗疫情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人跳出来招摇过市的“坑爹”。我们一方面觉得可笑,一方面也该思考。


01孩子显摆官职,谁允许的?孩子于世爱虚荣,是谁造成的?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2月14日,何某在天门完成规定隔离期后,通过其担任荆州市商务局市场运行科科长的父亲何某仿私人关系,联系了一辆由天门来荆州采购物资的顺风车返回荆州。就在途中,他通过微博自报家门,称其在湖北全省封路的情况下,通过“当官的”父亲疏通关系,把他从天门接回到荆州。

微博一发,就有好事者把他1月6日在微博上晒出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公布与众,显示其在2019年全年总支出286万余元。

荆州市纪委监委做出反应:其父何某仿即被荆州市商务局停职。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事后致歉,解释说“派车”是自己虚荣心,账单是营业流水。但是已经晚了,坑爹掉了乌纱帽。

孩子显摆官职,谁允许的?谁不重视造成的?孩子虚荣哪里来的?被坑的老父亲应该已经在思考。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02孩子这么处理冲突,是谁没有教好?孩子滥用官威,谁熏陶的?

无独有偶,石家庄某县,一名14岁少年在外出取快递时,和防疫点的老大爷发生了激烈冲突,少年闯卡失败后,和大爷发生争吵,并叫嚣“我爸是县委的,打我呀!”。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2月7日下午,其父第一时间到卡口,向值班人员赔礼道歉,并赔偿围栏损失,对方予以谅解。2月8日当地公安机关对王某某进行批评教育,纪委监委已经介入调查。坑爹赔钱道歉。

孩子这么处理冲突,是谁没有教好?孩子滥用官威,谁熏陶的?这件事绝不是赔钱道歉这么简单。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03反思则惊醒,不思则“坑”家“坑”国

作为旁观者,作为教育人,我更加关注谁是如此结局的始作俑者?谁又是真正的受害人?如果我们不去反思,不做剖析,还会有更多的不肖子孙继续“坑爹”“坑娘”“坑爷”“坑奶”……


首先,事件的罪魁祸首是父母。倘若当事人不是生在现在这个家,而是另一对父母的另一个家,就不会犯下如此的错。当然,我们不能打保票断定他比现在优秀,也许会更糟糕,但如此“坑爹”做法出现的可能性几近是零。因为,一个人所处家庭不同,面对的父母就有差异,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就不一样。我们常说“孩子命,家注定”,家最大的不同就是父母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教养观念与方式的千差万别。于是,我们说问题的症结在父母那里,今天的“果”源自于往日父母教养的“因”。

其次,真正的受害人是孩子。在过往一个个“坑爹”事件中,表面上看是儿女的不端行为“坑”了父母,令父母名声扫地,或身陷囹圄,实则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人。他们承担了因扭曲了的教育而导致的后果,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他们都是首当其冲的当事人,触犯了法律没人可以代之受罚。事件发生后,他们往往还要背上“败家子”的骂名。他们才是可恨又可怜的人,他们首先是被自己的爹娘“坑”了,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充当了不当教育的“炮灰”。

再次,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富裕、名人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莫让优越的物质条件取代了“富二代”“官二代”的精神成长,否则,“财”与“权”就可能变成万劫不复的“灾”,成为隐藏在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坑”。


疫情当下,“坑爹”不止:怎样才能不被孩子坑,也不坑孩子



重视此事,利己利孩子,利国利民

第一,对待这样的事有知有觉。重视自然有办法更改航线。

第二,平时以身作则,不管什么职位,什么身份,多为社会做贡献。身教带动。

第三,言传,笔传,微信传,让不搞特权进入孩子的信念系统。


但愿此类“坑爹”事件不再复演,也期待更多的家庭从错误的教养模式中脱将出来,关注孩子人性的化育与优秀品格的养成,把“先做人,后做事”当成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则,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出能担当复兴中华大任的栋梁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