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清洁区、缓冲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置达标!传送口、隔离间、配比液、消毒筐……配置达标!外科口罩、额温枪、体温计、护目镜……储备达标!当三甲医院专家按照高标准核验给出三个'达标'时,张奉梅和同事们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今年2月10日校园医学观察隔离点验收时的一幕。

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张奉梅向学校领导汇报医学观察点建设情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作为校医院院长的张奉梅,和同事们一直在岗位上奋战着,起草防控疫情预案、加班加点建设校园隔离点、想方设法筹备防控物资……"达标不是目的,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才是目的!"张奉梅坚定的说。

健康所系,慢不得!松不得!放不得!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开始蔓延。张奉梅在自己的医护朋友圈里提前嗅到了紧张的气息。丈夫在学校附属医院工作,已第一时间接到上岗指令。而此刻的大学校园正值寒假,留守人员很少,一片安宁静谧。

"要不要关口前移?要不要兴师动众?"当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征询她的意见时,她毫不犹豫表明态度:健康所系,慢不得!松不得!放不得!越是看着安全,越容易出隐患。她第一时间与后勤管理处通电话,提出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起草学校防控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并迅速组建防疫工作小组,分设医疗保障组、药品和消毒用品供应保障组、消毒杀菌组、体温监测组4个专项工作组。在完成工作组的组建后,她对于每个组开展的相关工作都仔细核查,要求每个组的工作达到"零失误""零犯错"的目标。

预案定了,机制定了,却面临很多实施难题。特别是疫情突发缺少经验,培训标准怎么把握、重点怎么掌控?医用物资骤然紧张,大医院都后备不足,校医院又怎么扩展渠道?那段时间,张奉梅变成了"信息控"和"现场控"。她从网络上、电话里搜集最新讯息和前线实战经验,又多次赶赴烟台防控定点医院学习取经;通过网络会议、网络培训等形式,组织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加强医护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和防控保障水平。为了解决防控物资短缺的问题,她多次与资产管理处的同志一道,想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购置到了一次性外科口罩、额温枪、体温计、护目镜、消毒液等各种防控物资。为了使得每一笔物资的去向都有迹可寻,她牵头制定了《防控物资出入库管理制度》和《库房管理人员职责》等相关制度。

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前线最好的支援!

"丈夫在附院,我在校医院,孩子当家"。春节期间,张奉梅的三口之家,这样的三点"疫"线成了常态。提起这事,她直劲地摆手:"这有什么,那么多同行校友都撇家舍业上前线了,我在后方,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前线最好的支援。"

非常时期,隔离是最有效的防范。正月初六,校医院正式开建学校医学隔离观察点。对张奉梅和同事们来说,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攻坚战。因为隔离点设在校医院楼上临时启用的房间,很多弃用物品都尚未来得及清理,而且整个布局也不是按照医院模式展开的。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张奉梅"们每天的角色都在转换,从"清运员"、"保洁员",到"设计员"、"操作员",期间她们多次邀请烟台附院感染管理科和门诊部专家到校医院指导隔离观察室的建设。在张奉梅的带领下,经过同事们的反复论证和各部门通力协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病床少等困难,高标准建成23个隔离观察室。2月8日那天,当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整理完房间,已是掌灯时分。不知谁说了一句"今天是元宵",张奉梅才想起来,顿时觉得很亏欠大家。

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元宵节我们“不打烊”

寒假期间,留在学校的109名外国留学生成了校医院和各学院"联系最紧密的亲人",为他们配备体温计,形成体温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2月14日,一名留学生从江苏返校,张奉梅抢在前面完成流调工作,还特别为留学生做起心理辅导,经过14天密切观察,学生体温正常,无咳嗽,乏力等不适表现,2月28日顺利签署了《解除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截至日前,学校没有出现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

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张奉梅与同事核验发热登记情况

传播健康理念,助力"未病之病"防治

采访张奉梅的时候,她正在做《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教案。"开学就要给学生上上这一课,这是惯例,医学生更不应该缺席。"

作为主治医师,张奉梅最初学的是护理专业。但是在她眼里,防比护还要重要。"传统医学提出的'上医治未病',本质上就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今天我们提出的大健康理念,更是在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这次疫情发生后,她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将防疫贯穿始终",尤其大学校园里人群聚焦,是急性传染病的多发区,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校医院工作多年的她,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她积累了"三多"经验:

一是"多讲",从提醒新生入学疫苗接种到讲授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从给学生讲到给辅导员讲,由辅导员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传播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力争疏而不漏;二是"多练"

,平时多练兵才能战时不掉链。她带头研学中医保健知识与技能,指导师生做好日常保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直到春节前,她还参加了中医特色针灸学习班;三是"多防",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和膳食中心做好联防联控,建立了腹泻登记本,一旦有同一饭菜引起3名以上同学腹泻,立即通知膳食中心查找原因,避免学生食物中毒等疾病,同时致力于创建"无结核病校园"和实现校园零艾滋,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张奉梅: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护航人

防疫讲座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张奉梅,一名医疗战线的老兵,她在春意渐浓的校园里,守护健康,播种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