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我的金融IT20年

「专访」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我的金融IT20年

1998年,博时基金成立,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同龄的它,见证了基金行业22年的业务与技术变迁。

紧跟互联网浪潮,是第二批上余额宝的基金公司;率先搭建Teradata架构和Hadoop结合的数据仓库;建立了行业内第一套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第一家采用RPA机器人做账的基金公司,将做账效率提升30%;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业务各个环节......

那些似乎近年才流行起来的技术名词,在博时基金已经提早进入了应用阶段。20多年来,作为公募行业的泰山北斗,博时基金不断探索新事物、新领域,始终引领行业逐浪前行。

22年后的今天,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从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一个技术老兵的讲述中,从一个博时基金元老的经历中,去了解博时基金22载的金融科技实践。


来源 |《恒生世界》2020年第1期


从1998到2020


我们无法剥离开业务的发展,单独来看技术的演进。“技术的发展跟业务是一致的,因为技术始终为业务服务。”王德英从业务发展的视角将技术发展的阶段进行划分。

1998年,南方、国泰、华夏、博时等基金公司相继获批成立,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基金行业的序幕。彼时,在中国基金业只有封闭式基金,只能投资股票等相对单一的品种。“在基金行业起步的阶段,业务线相对单一,投资品种也相对单一,所以最开始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投资交易系统。”

2000年,中国基金市场进入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开放式基金成为基金设立的主要形式。也是在这一年,伴随着基金行业的里程碑式节点,王德英加入博时基金。“有了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的业务线从一条线变成了两条线,一个是投资,一个是销售。”业务系统也随之变得更为丰富,包括TA、网上交易、直销系统等,都属于销售条线,与投资交易、估值等投资条线的系统形成了基金行业的核心系统。伴随着销售条线需求的增多,衍生出CRM系统等销售管理的系统。

「专访」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我的金融IT20年

QDII业务出现 基金投资范围从国内到全球


2006年,随着QDII业务出现,中国基金的投资范围从单一国内市场变成全球市场,对于系统的需求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从投资系统角度看,原来只需要支持A股交易,现在还需要支持境外投资;对于估值系统而言,原来只需要支持国内的投资品种,现在还需要支持其它投资品种......“有了QDII之后,相当于基金公司的业务,投资市场有了进一步的扩充,现有系统也要相应地快速跟进。”

从2013年开始,随着“余额宝”的诞生,带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爆发。新技术的发展为产品、模式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带来可能,比如T+0模式。“人工智能的作用则更加广泛,在销售、投研、风控上都有所应用。”

一部基金IT发展史,就是一部基金行业发展史。技术的进步也是正如同业务发展的缩影。“金融科技不同阶段的应用,为业务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老五家”的回归


2015年到2019年,从暂时跌出前十到2019年管理资产规模重回前三,博时基金经历过转型的阵痛,实现了自己顶级序列的“回归”。提及其中的奥秘,王德英用三个关键点来概括。

第一个是客户需求的把握。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有很大的差异性,美国资本市场,包括基金市场,发展已经相对稳定,大的阶段性的机会不多。“但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不管政策层面,还是资本市场,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市场机会。我们把握住了机构客户这几年快速增长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

「专访」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我的金融IT20年

“余额宝” 开启互联网合作创新


第二个是持续创新。比如和互联网的合作创新,除了天弘基金之外,博时基金是第二批最早上“余额宝”的基金公司;同时,开发创新型产品,比如黄金ETF、现金宝等;响应政策,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开发央企结构调整ETF、央企创新驱动ETF等……“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博时抓住创新的机会,实现了产品规模的快速突破。”

第三个是快速响应。“问题导向,快速响应”这是王德英强调的内部管理准则,“可能国外有一套成熟架构,可以按照既有的流程操作,但是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业务快速发展,所以有什么任务就需要快速找准目标,快速解决、快速协同,从而把握住市场机会。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博时基金的IT体系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提升。“最近这几年我们称之为升级换代年,从基础设施到数据平台,从基础技术架构到应用系统,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

业务与技术密不可分。无疑,博时基金快速发展的背后,技术为业务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创新提供了保障和不可替代的助力。


“一体化”的进阶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会发现之于基金行业,甚至放宽到整个金融行业而言,信息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惊人相似的路径。

第一个阶段的关键词是“系统”。“为了做业务,需要建设功能适应业务发展的各个系统。”

2002年的秋天,博时基金第一家与恒生合作开发O3初始版本,王德英回忆:“当时从SQLServer、微机变成当时小型机、Oracle这个版本,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容量,提高系统的速度,提高系统的适应性。”这一次合作,奠定了O32的基础。时至今日,恒生投资管理系统O32已经成为中国资管行业的标配,管理了机构投资者近9成的资产。同时,包括CRM系统,call center系统等的建设,共同的特点都是为了各个业务建设的单一系统。

随着行业发展,基金公司经营的业务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各业务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显而易见的需求是,“投资需要看到销售的数据,销售需要投资的数据,包括合规,还牵扯到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至此,系统之间的整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博时基金开始审视自身。在2007年,博时基金请IBM做IT战略规划咨询,梳理公司整体的系统架构。“我们站在系统整合,使业务之间的关联或者运转效率更高、减少摩擦的角度来考虑,从数据、技术、应用等各个层次,对系统之间的整合提出初步的框架。”

第二个阶段关键词是“整合”,从单一强大的业务系统,到注重系统以及业务之间的关联度和整合性。

「专访」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我的金融IT20年

“一体化” 自上而下进行规划设计


第三个阶段的关键词是“一体化”。不管是“系统”,还是“整合”,主要是自下而上做一些规划设计,“一体化”开始更多是自上而下地做规划设计。“看系统、数据或者技术架构时,不再是由单一某个业务来驱动,而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去做数据、技术架构、业务层面的统一规划,形成一体化的平台。”基于这样的思路,博时基金已经建设了微服务、容器化的企业技术架构,同时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

业务部门提什么需求,生成什么报表——这样的模式是惯常的做法。通过统一的数据底层,“不管上层有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报表,底层都能满足,不用有一个需求,就得打补丁、重新做。”博时基金采用Teradata传统的架构和Hadoop两者结合的方式,对源数据、数据标准、数据模型进行统一考虑,将公司包括投研数据、销售数据、运营数据等整合在一个底层平台上,其弹性架构可以适应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

博时基金还建设了行业内第一套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原来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大家是半手工,或者用一些零散的工具来做,各个模块的整合效率就没有那么平滑。“相当于系统从需求、开发、测试、运维建立了一条流水线,所有过程都在平台上完成,更加体系化、工业化。”不管是技术、数据、技术架构,还是在研发管理层面,博时进入了一个更加一体化的阶段。

这三个层次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用王德英的理解来概括,这是一个从“系统”到“整体”,再到“一体化”的进阶之路。


“ABCD”的探索实践


“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新技术在一年内的发展,而低估它在十年内的影响力。”相比于对技术的狂热追捧,抑或是保持观望态度,博时基金显然不是其中任何一种。如果要给博时基金下个定义,那么他们是“理性”而又“实干”的。

“最为成熟的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在基金行业得到了部分应用,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王德英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泡沫,但已有一些新的突破和应用。

新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变化,他用三个“新”来描述。其一是带来新的业务能力,比如通过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投研能力、风控能力、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其二是转化为新的产品,比如大数据指数产品,或者利用大数据选股,提高选股的精细度和智能化;其三是创新出新的运营模式,比如云模式,不论是SaaS还是IaaS,使得基金公司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降低复杂度,减少投入,快速营业。

「专访」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我的金融IT20年

云计算 技术应用最为成熟


在研究、投资、管理、销售、服务等基金行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已经在博时基金得以应用。

首先,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智能投研上的应用。通过信息的自动挖掘,将机器学习运用于量化投资上去发现一些新的因子,或形成新的投资策略;在投资交易环节,运用于算法交易,将指令通过机器自动拆分成委托下单交易,提高自动化交易效率和效果。

第二个是在智能投顾领域的应用。严格意义上是机器投顾,用机器来替代人。原来是面对面由顾问提建议,现在通过风险收益特征的发掘,匹配出最适合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由程序自动配置,提高投资收益风险比,降低波动性。

第三个是智能风控的应用。从风控管理的角度,基金公司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以及操作风险五大类风险。

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方面,应用场景其一是智能财务分析,通过机器学习挖掘上市公司主体,如潜在数据缺陷或风险;其二是智能舆情,通过自动抓取各渠道信息,进行语义自动分析和打标签的动作,从而识别公司或债券的风险等级;其三是将知识图谱运用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识别上,第一层识别上市公司治理的实际控制人,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第二层识别产业结构的上、下游企业,从而识别产业链的风险的传导机制和影响范围。

在流动性风险方面,通过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博时能够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比较准确地预测客户对余额宝货币基金的赎回量和赎回时点,便于基金经理做好流动性管理。

“在操作风险应用方面,有一个比较纯IT管理的概念叫AIOps。Algorithmic IT Operations,基于算法的IT运维,已经成为运维领域的重要趋势,将机器学习算法引入运维中的监控和故障分析领域,分析系统历史问题及关联关系特征的规律,更早地预知到IT系统风险,从而提前介入和处理。

第四个是智能营销与服务。在客户画像的应用上,博时根据客户的交易特征、市场特征、行为特征,对客户打标签,在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过程中,针对性地推荐最为适合的产品。“我们把客户分成14个族群,根据客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

第五个是智能运营,目前主要是自动化运营。通过机器人作业系统来进行自动判断与操作,从而提高效率。“博时基金是行业内第一家用机器人做账的基金公司,通过这套系统,将做账效率提高了30%。”

在王德英的眼中,科技对金融业务的作用方式体现为并行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系统化,首先最基础的是把原来手工的操作用系统来实现;第二个层次是自动化,通过自动化进一步提升系统业务的运转效率;第三层次是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益。




“科技对业务的价值首先是对业务的运营保障,保证业务运营稳定;其次是整合优化,通过 IT的加入,使得业务运转质量和效率更高;更进一步的,IT甚至有时可以起到部分引领业务的作用。”我们发现,金融和科技在紧密融合,金融不断地追求科技,而科技则不断地赋能金融。

可以预见在未来,之于基金行业,科技将赋予它更多重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