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检战“疫”3·15】如何避开舌尖上的安全陷阱?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诚实守信 健康消费

【京检战“疫”3·15】如何避开舌尖上的安全陷阱?

【京检战“疫”3·15】如何避开舌尖上的安全陷阱?

大家防疫期间在家都干什么啊?

工作!吃饭!睡觉!

谢谢大家捧场,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避坑”秘籍,教您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1.莫把李鬼当李逵

日子过得好,零食少不了。大家在刷剧吃零食的时候,可能已经着了一些黑心商家的道儿。看下图红色划圈部分,弄清正牌与冒牌的区别了吧?

【京检战“疫”3·15】如何避开舌尖上的安全陷阱?

诸如此类,还有豆本豆VS豆友豆、豆禾豆;旺仔牛奶VS旺好牛奶;六个核桃VS六仁核桃等等,山寨产品背后很可能是脏乱差的“黑作坊”和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存在着无数健康和安全隐患,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知识点来了: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保障的正规商家,仔细查看商品的标识,特别要留意文字、图形商标,还要查看生产厂商名称、厂址、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正宗名牌商品的价格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有一定的价位区间,因此对于价格相差太大、价格过低的“名牌”商品,要提高警惕,仔细辨别。


2.想点外卖需谨慎

点外卖省时省事,深受不少人亲睐。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外卖行业存在着商家无店经营、无证经营、食品来源不明、夹杂异物等问题。另外由于受疫情影响,有商家的门店未能按计划营业,存在库存食品可能已经过期,甚至腐败变质的风险。

【京检战“疫”3·15】如何避开舌尖上的安全陷阱?

知识点来了:

尽量选择有实体店铺的商家,在外卖平台上查实商家公示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后再下单。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大家还是尽量自己做饭,将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和刀具分开,蔬菜、肉类等做熟再吃,保证饮食的安全卫生。若点外卖,建议点热食,不点冷食,就餐前记得清洁双手。


3.虚假宣传莫相信

疫情防控期间呆在家里,是不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可能不少人开始琢磨运动瘦身、养身保健等等,下面铁检君就给大家讲讲保健食品的相关知识。

保健食品是经国家批准,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产品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蓝色草帽样标志(如下图)。

【京检战“疫”3·15】如何避开舌尖上的安全陷阱?

也就是说,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不是药品,更不能代替药品。那些声称保健品可以治疗疑难杂症、明示或暗示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的宣传,完全不可信。

知识点来了:

不要盲目听信商家的宣传,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批准文号,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备案的保健食品中,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促进排铅;8.清咽;9.辅助降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15.减肥;16.改善生长发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水分;23.改善皮肤油分;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26.通便;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2019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提出拟对上述保健功能分别进行调整功能声称表述、取消和进一步研究论证,有新的消息我们会及时跟进,请随时关注铁检君噢~


遇到上述舌尖上的陷阱怎么办

1.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反映;

2.拨打12309向检察机关反映;

3.还有最重要的,如果是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铁检君在此,关注北京铁检公众号,点击检察战疫小程序就可以向我们反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