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最近聽鄰居講了一個笑話,他兒子班裡一個孩子放學回家,急急忙忙地跑進廚房,問正在做飯的媽媽:“媽媽,我是從哪裡出來的?”媽媽聽到後有點慌了,或許是孩子長大了!於是跟他解釋老半天小蜜蜂和小鳥兒是怎麼出生的。“這些我都知道,我想知道的是我從哪裡來的?”媽媽很快地想到,這種解釋,不能滿足我的孩子了,就更進一步跟他解釋嬰兒的出生過程。最後孩子還是不滿意:“媽媽,小毛是從煙臺來的,小維是從青島來的,那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時的媽媽哭笑不得,一臉的茫然。

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或許是做父母的疏忽。我們常常沒有仔細聽孩子真正的問題,就以為知道他們在說什麼。我們自己滔滔不絕,就是沒有停下來聽聽孩子想說的是什麼。

大多數父母常認為要聽孩子說一些學校朋友交往等生活瑣碎,是一件沒有意義和乏味的事。我們每天挑著生活的擔子,下班回家已精疲力竭,真不希望孩子來打擾、囉嗦。更主要的是,要做家務事、要休息,哪有時間坐下來聽孩子說話。

然而,父母的拒絕傾聽,對孩子是多麼大的傷害,他們會以為父母不再關愛他,對他的問題沒有興趣。久而久之,親子之間溝通的管道阻塞,等孩子問題發生時,恐怕為時已晚了。

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根據上面的這個例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內容,希望能給迷惑中父母有一點點提示。

一、從傾聽中學習

我們的孩子不僅僅是個天真的寶寶,或許也是一個優秀的觀察家,而且具有創造力。生活中,他們常常靈機一動,想出比大人更好的點子,往往令我們自嘆弗如。

很多時候,孩子旁觀我們的行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錯在哪裡,但為人父母者,總認為只有我們去教孩子,告訴他們錯在哪裡,他們怎麼可以或可能教我們什麼。我們的一些驕傲阻止了我們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如果我們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耐心地、細心地傾聽,我們會發現孩子敏銳的觀察和靈活的思考會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二、抓住機會把愛表現出來

據研究估計:每個孩子在15歲之前,至少會有50萬次犯錯的表現。但是,這些對於我們做父母的而言,其實也是給了我們50萬次和孩子分享生命意義、促進親子良好關係的機會,而我們常常失去了表現愛他的最好時機!

父母常常會責怪孩子不聽話,而這些行為或許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因為我們平時就很少去傾聽他所關心的事,甚至等孩子長大了,他們也不習慣去關心父母的情況,這些問題看上去其實也是挺可怕的?

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父母也往往忽視了一些比較“乖”或沉默的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一些內心的問題,沉默並不表示沒問題,有時孩子可能遭遇到困難或挫折,但他不會說,甚至不敢說。

如果他們把心中所想的表達出來,你可能會驚訝他們的問題比愛說話的孩子還多。如何使孩子說出內心的話,如何瞭解孩子的行為,只有從“傾聽”做起,這對孩子的一些焦慮、緊張、挫折等心理,是一個很好的疏解和淨化作用。進而瞭解問題癥結所在,共同想出解決的方法。

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三、父母需要找回失去的能力

每位母親初為人母時候,或許都能從嬰兒的哭聲中分辨出來孩子是餓了,還是尿了。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似乎也隨之喪失了這種能力。於是,當我們聽到孩子的尖叫聲,就迫不及待地衝進去,發現他只不過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力,或者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是否也常被孩子的反應弄得團團轉?停下來,傾聽一會兒,孩子可能正為一件自己的大作而高興呢!這或許是做家長的現在首先應該找回的超能力。

孩子是否總認為不理解他?學著傾聽孩子的心聲,拉進親子距離

傾聽,在現代的孩子教育問題中,或許只是為教育家再三講解的技巧,但是在家長們眼中卻成了一樣擺設,這也許就是我們正在犯的一個錯誤。如果家長們能夠暫時擱下手邊的事,耐心聽一聽每一顆小心靈的話語,你會發現太多可愛有趣的事,無形中也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同時,從瞭解孩子的感覺和想法中,你可以看到孩子正在茁壯成長是多麼令人欣慰!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在為與孩子的溝通問題犯愁,請在留言處留下您的心聲,我們共同努力探討吧。如果您也覺得我的分享有意義,請您也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