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特级教师朱允芳:疫情背景下,语文网络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战“疫”有我 同心前行

朱允芳

省特级教师朱允芳:疫情背景下,语文网络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战“疫”有我 同心前行

朱允芳,陕西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陕西省德育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第三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优课”评审专家,商洛市师德标兵,全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先后发表教育科研论文20余篇。现任教于商洛市镇安县城关小学 。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时至开学,疫情未退,面对学生“宅”家学习的现状,一场教育改革的浪潮随之而来。一时间,师者不论是否拥有高超的媒体操作技术,都得迅猛成长,倾尽心血的适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的教育格局。各级学校的网上教学,形式五花八门。然而,语文乃国之母语,我认为线上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线上教学要立德树人。

语文学科本身就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承载着为祖国培育人的重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秉承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建立德树人目标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无痕渗透。当下,举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的抗击疫情,人常说,多难兴邦,磨难造就伟大的民族。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这场灾难中获得心灵的精神成长?我想培训的阵地就是课堂。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设跟着疫情学语文的系列课程,指导学生关注疫情,诱发他们的深层思考,进而内化为精神内核的成长。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官方网站的资料探究冠状病毒产生的根源,畅谈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借助官方发布的疫情报告,引导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借助疫情中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讲逆行者的故事,谈谈对“英雄”的认识,写写身边的逆行者,让孩子们明白该如何爱护我们的国家;读读钟南山和李兰娟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渊博的学识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作用。人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疫情背景下的场景,疫情背景下的人和事便是唤醒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本鲜活的语文书。

二、内容选择要紧接地气。

线上教学,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这个一定要慎重选择。开学延期,学生居家不外出,手头上没有新课本,让他们长时间的盯着电脑,对身心和健康都有损害。更何况学生在“线”的那头,我们在“线”的这头,互动不能深入,学生自律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多方努力。再加上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差异,处在城市的孩子信息发达,有很多的资源可供利用。但是身处偏远乡村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的条件艰苦,有的地方没有网络信号,即便是有,每天超大的流量费用也可能让家长负荷不了。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建议大家:

1、选择篇幅短小,易于自学的内容来教学。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不宜让学生完全依赖视频课堂或者按照本学期新课本的顺序上课。可以选择古诗词、日积月累、文言文、儿童诗、歌谣、名言警句等作为教学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篇幅短小,便于抄写,也便于采用听读的方式来学习,减少学生长时间盯着电脑的隐患。而且这些内容,主要是落实诵读目标,也便于检测学习的效果。

2、选择书法作为教学内容。

写好汉字是课标贯穿始终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课本中的生字、生词、诗词录成几分钟的写字微课或者编成文字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引导学生在居家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书法练习。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宅”家学习的浮躁,修炼学生的身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审美情趣。

3、关注时事,把疫情资料作为教学内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又完善于生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这方大舞台。当前,疫情肆虐,我们要引导学生心系祖国,关注时事。例如:李祖文老师结合当下的疫情设计了“跟着新闻学语文”的系列语文课程。有从钟南山爷爷的话中看词语差异;有从新闻报道中看调查发现等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三、课堂教学要妙趣横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线上课堂,师生所处空间不同,学生缺少管控,互动也不能深入,学生一直盯着电脑,容易倦怠,唯有妙趣横生的课堂才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黏在课堂上。

1、游戏激发兴趣,让学生恋上课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线上教学时,如果我们发挥游戏的魔力效应,把知识渗透其中,孩子们就会学得津津有味。例如我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猜猜两小儿围绕太阳的什么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说围绕太阳的大小辩论,有的说围绕太阳的温度辩论,有的说围绕太阳的远近辩论等等,答案层出不穷,紧接着我让学生朗读文本,读懂两个孩子的观点。学生参入的积极性很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讲解生动幽默,让学生如痴如醉。

线上教学,因为现场没有学生,老师的讲解容易出现没有激情的现象,学生听着一个语调,容易产生倦怠。此时你的眼中一定要有学生,讲解生动幽默,声情并茂,激情飞扬,语调抑扬顿挫,有启程转折,学生便会听得如痴如醉,课堂也就变得鲜活而又灵动了。例如:安康市第一小学副校长陈忠云老师开辟了一个网上听读古诗课,他的导入简洁而有朝气;朗读语调起伏,声情并茂;诗文赏析讲解到关键处,他总会抓住学生的心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忘情。例如他在教三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时,陈老师随着音乐入情地朗读后,然后激情饱满地讲解:“这首诗,与我们以前见到的诗略有不同,首先是前两句节奏相同,后两句节奏相同。其次是有两个轻声:鸳鸯、燕子。此外,这首诗没有题目。诶,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了,《绝句》不是它的题目吗?”然后激情飞扬的讲解绝句的特点,娓娓动听的介绍杜甫、赏析诗句、描摹春景、内化写法。整节课行云流水,在悠悠的琴声中动情而幽默的讲述,让听者如痴如醉。

3、自主探究诱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真理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自己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们。”因而,线上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讲解,老师要设计一些诱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一个老师设计了这样一组探究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从他们的观点中,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小孩又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两个小孩的辩论中,你有什么启发?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愿意收集资料来解答吗?这样一组循序渐进的探究题,诱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使课堂妙趣横生。

四、评价反馈要灵活多样。

线上教学属于异地教学,如果没有评价反馈,你的课就是纸上谈兵,无法了解真实的学情。如果评价反馈的方式单一,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灵活多样的评价反馈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教学古诗词,你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背诵录视频发在班级群里,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也可以让家长发朋友圈。你也可以让学生把诗境画下来,拍照展评。你还可以让学生用书法形式默写诗句,评出“小小书法家”。再如:跟着疫情学语文,你可以让学生绘制疫情统计图,然后展开分析;你可以让学生办手抄报,编辑成电子报册;你可以根据新闻报道,指导学生写研究报告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评价反馈方式,既让我们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价反馈形式下,乐在学中。

总之,疫情背景下,诞生的线上和线下教学,猛然间,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穿越了时空隧道,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模式,也许我们会面临严峻考验,但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坚信我们的八方努力一定会为孩子们迎来“宅”家学习的春天,我们也一定会完成华丽的蜕变。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