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特級教師朱允芳:疫情背景下,語文網絡教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戰“疫”有我 同心前行

朱允芳

省特級教師朱允芳:疫情背景下,語文網絡教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戰“疫”有我 同心前行

朱允芳,陝西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陝西省德育教育先進個人,陝西省第三批學科帶頭人,陝西省優秀教學能手,陝西省“優課”評審專家,商洛市師德標兵,全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先後發表教育科研論文20餘篇。現任教於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 。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時至開學,疫情未退,面對學生“宅”家學習的現狀,一場教育改革的浪潮隨之而來。一時間,師者不論是否擁有高超的媒體操作技術,都得迅猛成長,傾盡心血的適應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的教育格局。各級學校的網上教學,形式五花八門。然而,語文乃國之母語,我認為線上課堂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線上教學要立德樹人。

語文學科本身就有著獨特的育人價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承載著為祖國培育人的重任,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秉承統編教材的編寫理念,建立德樹人目標與線上教學有機融合,無痕滲透。當下,舉國上下都在齊心協力的抗擊疫情,人常說,多難興邦,磨難造就偉大的民族。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在這場災難中獲得心靈的精神成長?我想培訓的陣地就是課堂。我們可以在語文課堂中開設跟著疫情學語文的系列課程,指導學生關注疫情,誘發他們的深層思考,進而內化為精神內核的成長。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藉助官方網站的資料探究冠狀病毒產生的根源,暢談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藉助官方發佈的疫情報告,引導學生明白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貴;藉助疫情中的人物故事,引導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講逆行者的故事,談談對“英雄”的認識,寫寫身邊的逆行者,讓孩子們明白該如何愛護我們的國家;讀讀鍾南山和李蘭娟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淵博的學識對於一個民族的重大作用。人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想,疫情背景下的場景,疫情背景下的人和事便是喚醒學生精神成長的一本鮮活的語文書。

二、內容選擇要緊接地氣。

線上教學,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教什麼”的問題,這個一定要慎重選擇。開學延期,學生居家不外出,手頭上沒有新課本,讓他們長時間的盯著電腦,對身心和健康都有損害。更何況學生在“線”的那頭,我們在“線”的這頭,互動不能深入,學生自律習慣的養成還需要多方努力。再加上學生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有差異,處在城市的孩子信息發達,有很多的資源可供利用。但是身處偏遠鄉村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的條件艱苦,有的地方沒有網絡信號,即便是有,每天超大的流量費用也可能讓家長負荷不了。所以,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建議大家:

1、選擇篇幅短小,易於自學的內容來教學。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遵循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原則,不宜讓學生完全依賴視頻課堂或者按照本學期新課本的順序上課。可以選擇古詩詞、日積月累、文言文、兒童詩、歌謠、名言警句等作為教學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篇幅短小,便於抄寫,也便於採用聽讀的方式來學習,減少學生長時間盯著電腦的隱患。而且這些內容,主要是落實誦讀目標,也便於檢測學習的效果。

2、選擇書法作為教學內容。

寫好漢字是課標貫穿始終的要求,我們可以選擇課本中的生字、生詞、詩詞錄成幾分鐘的寫字微課或者編成文字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引導學生在居家安靜的環境下進行書法練習。這樣可以克服學生“宅”家學習的浮躁,修煉學生的身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耐心和審美情趣。

3、關注時事,把疫情資料作為教學內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語文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而又完善於生活。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這方大舞臺。當前,疫情肆虐,我們要引導學生心繫祖國,關注時事。例如:李祖文老師結合當下的疫情設計了“跟著新聞學語文”的系列語文課程。有從鍾南山爺爺的話中看詞語差異;有從新聞報道中看調查發現等等,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三、課堂教學要妙趣橫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線上課堂,師生所處空間不同,學生缺少管控,互動也不能深入,學生一直盯著電腦,容易倦怠,唯有妙趣橫生的課堂才會把學生的注意力黏在課堂上。

1、遊戲激發興趣,讓學生戀上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線上教學時,如果我們發揮遊戲的魔力效應,把知識滲透其中,孩子們就會學得津津有味。例如我在教《兩小兒辯日》時,我先出示課題,然後讓學生猜猜兩小兒圍繞太陽的什麼展開辯論。有的學生說圍繞太陽的大小辯論,有的說圍繞太陽的溫度辯論,有的說圍繞太陽的遠近辯論等等,答案層出不窮,緊接著我讓學生朗讀文本,讀懂兩個孩子的觀點。學生參入的積極性很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講解生動幽默,讓學生如痴如醉。

線上教學,因為現場沒有學生,老師的講解容易出現沒有激情的現象,學生聽著一個語調,容易產生倦怠。此時你的眼中一定要有學生,講解生動幽默,聲情並茂,激情飛揚,語調抑揚頓挫,有啟程轉折,學生便會聽得如痴如醉,課堂也就變得鮮活而又靈動了。例如:安康市第一小學副校長陳忠雲老師開闢了一個網上聽讀古詩課,他的導入簡潔而有朝氣;朗讀語調起伏,聲情並茂;詩文賞析講解到關鍵處,他總會抓住學生的心理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忘情。例如他在教三年級下冊的古詩《絕句》時,陳老師隨著音樂入情地朗讀後,然後激情飽滿地講解:“這首詩,與我們以前見到的詩略有不同,首先是前兩句節奏相同,後兩句節奏相同。其次是有兩個輕聲:鴛鴦、燕子。此外,這首詩沒有題目。誒,可能有的同學會問了,《絕句》不是它的題目嗎?”然後激情飛揚的講解絕句的特點,娓娓動聽的介紹杜甫、賞析詩句、描摹春景、內化寫法。整節課行雲流水,在悠悠的琴聲中動情而幽默的講述,讓聽者如痴如醉。

3、自主探究誘趣,讓學生主動學習。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一切真理要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自己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的傳遞給他們。”因而,線上課堂教學不能一味地灌輸講解,老師要設計一些誘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一個老師設計了這樣一組探究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藉助註釋讀懂課文,思考:兩個小孩的觀點是什麼?從他們的觀點中,你發現了什麼?兩個小孩又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從兩個小孩的辯論中,你有什麼啟發?兩個小孩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這個問題能難倒古代聖人孔子,但難不倒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我們,你願意收集資料來解答嗎?這樣一組循序漸進的探究題,誘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發展了學生的高階思維,使課堂妙趣橫生。

四、評價反饋要靈活多樣。

線上教學屬於異地教學,如果沒有評價反饋,你的課就是紙上談兵,無法瞭解真實的學情。如果評價反饋的方式單一,又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所以,靈活多樣的評價反饋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教學古詩詞,你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最滿意的背誦錄視頻發在班級群裡,接受老師和同學的點評,也可以讓家長髮朋友圈。你也可以讓學生把詩境畫下來,拍照展評。你還可以讓學生用書法形式默寫詩句,評出“小小書法家”。再如:跟著疫情學語文,你可以讓學生繪製疫情統計圖,然後展開分析;你可以讓學生辦手抄報,編輯成電子報冊;你可以根據新聞報道,指導學生寫研究報告等等。這些靈活多樣的評價反饋方式,既讓我們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讓學生在靈活多樣的評價反饋形式下,樂在學中。

總之,疫情背景下,誕生的線上和線下教學,猛然間,讓我們和學生一起穿越了時空隧道,進入大數據時代的“未來”教育模式,也許我們會面臨嚴峻考驗,但只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潛心鑽研,堅信我們的八方努力一定會為孩子們迎來“宅”家學習的春天,我們也一定會完成華麗的蛻變。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