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省是那四省?

淺黃的老鬼


我國的東北地區有三個省,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東三省,東北三省是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份。其實在民國時期東北地區有四個省份,這第四個省就是熱河,熱河在清朝時期是皇帝常去的避暑聖地,那裡夏季溫度適宜,所以深受歷代皇帝喜歡。

晚晴時期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皇帝山莊真避暑,百姓仍在熱河中”,這是諷刺清末的咸豐皇帝,只管自己避暑乘涼不管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在避暑山莊的附近有一條熱騰騰的溫泉,這也就是熱河這個名字的由來。清朝時期熱河並沒有以一個省級區劃,由於皇帝經常到承德避暑山莊的行宮,所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但那個時期是直屬朝廷管理。

1914年,民國政府把熱河從河北省劃分出來,成立熱河特別行政區直接屬於民國政府管轄,在1928年民國政府將熱河正式更名為熱河省,其目的就是為了便於直接管轄,熱河地理位置特殊,在外蒙還沒有宣佈獨立時,民國政府控制熱河,可以隨時關注外蒙動向。抗戰期間東北三省淪陷,此時的熱河成為了戰略要地,華北地區的安危都在熱河身上。

後來熱河也被日軍佔領,被日本劃分成偽滿洲國政府,在抗戰勝利時,熱河又變成了過去的省級規劃。新中國成立之後,熱河的戰略位置變得很低,且人口也並不多,如果按照省級規劃發展,會耗費許多的人力物力。經過多方研究考慮,最終在1955年將熱河省撤銷,其省域併入遼寧、河北、內蒙古自此東四省就變成了東三省。


大國曆史記


提到大帥張作霖,人們就會想到那個家喻戶曉的地名——東三省,即黑龍江、吉林、遼寧。尤其是各種影視劇的影響,大家對東三省再熟悉不過。

這個叫法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在民國的時候,真正把東北幾個省統稱在一起的是東四省,而不是東三省。

東四省?那多出的這個省是哪裡?內蒙嗎?不是,而是現在已經消失的省——熱河。

清宮劇裡沒少出現避暑山莊的戲份,皇帝皇后吃西瓜解暑,避暑山莊在哪呢,就在熱河。

熱河是一條很大的河嗎?不是,就是避暑山莊裡一口溫泉。因為這口溫泉即使在冬天不結冰,人們就叫溫泉所在的武烈河為熱河。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們都知道,清朝實際上有三個首都:發家的盛京(瀋陽),常年坐鎮的北京,以及位於承德的避暑山莊。清朝皇帝怕熱,每年夏天都要去熱河的行宮避暑,並在這裡處理政務。

從行政區劃上講,熱河是隸屬於直隸總督管轄的。但由於皇帝在熱河,總督敢管嗎?熱河靠近清朝發家的東北,以及作為盟友存在的蒙古,所以把熱河交給管民政的直隸總督不是很合適。

怎麼辦?清朝皇帝們是很有一套的。他們在熱河設立了熱河總管,管理熱河轄區內的滿矇事務,到了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改稱都統。熱河都統管的可不只有避暑山莊,還有內蒙古的昭烏達盟(內蒙古赤峰)和卓索圖盟(蒙、冀、遼三省交界)。

熱河都統都是由皇帝最信得過的大臣出任,級別是正一品,後來降為從一品,但也要比正二品的直隸總督高一級。

直隸總督也管著熱河,但只能管熱河的漢人民政,比如打官司,催公糧。熱河其實是和直隸平級的,相當於處在直隸地面上的“直轄市”。

清朝滅亡後,由於熱河特殊的行政編制,讓民國如何管理熱河是個很頭疼的問題。民國的精英們想到一個辦法,乾脆讓熱河和直隸(河北)分家吧,就近劃出一個省。

1914年,省級的熱河特別區成立,但半年後就給取消了,換了個具有民國範兒的行政名稱——熱河道。1928年9月,北洋大佬們下課後,歷史掀開新的一頁,成立熱河省,省會承德。

熱河省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下邊沒有市,直接劃分為40個縣。熱河是蒙漢混居的地區,為照顧民族習慣,20個旗屬蒙制縣,20個縣屬漢制縣。

現在天天講東三省,在民國時哪有東三省的叫法?都是東四省黑吉遼熱。現在熱河所在的承德,從來沒有被當成東北城市,但當時就是。當時的國人也都把熱河省當成東北的省,一提東北必提黑吉遼熱。

有部很火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在細節上就處理的非常到位。《團長》裡就提過熱河,說“(不抗日)東四省就姓日(本)了”。

這才是尊重歷史的叫法,提到民國時,壓根沒有東三省,只有東四省。大家都知道“東三省”有著名的抗日義勇軍,其實“東四省”熱河也有抗日義勇軍,也屬於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一部分。

到了1949年,熱河省並沒有消失,而且熱河省隸屬於東北局,也是把熱河當成東北一部分的。1955年,隨著形勢的穩定,就把熱河省分給了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比如朝陽、阜新給了遼寧,昭烏達(赤峰)給了內蒙古,省會承德給了河北。

如果熱河現在還存在的話,你去了承德,就等於到了東北。


地圖帝


民國時期有奉天(遼寧)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熱河省o


愚公愛喝茶王傳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