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地方會有提前準備棺材在家的習慣?

於野洋


不誇張的說,雖然棺材必然和死亡聯繫在一起,但棺材在我們這是個吉利的存在。我們這一般不說“棺材”,就直接說“材”。下面我以我的見聞來說說,不對的地方請大家糾正。


聽我外婆說的,我們這以往的習俗是人過了60歲就要請匠人給自己做“材”了,近十幾年來,可能是因為人的平均壽命長了,做“材”就定在過70歲以後。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做好了“材”放在家裡,反而能讓“材”的主人長壽,很多年都用不到。大家都不避諱早早的看著“材”做好。


做“材”是件特別重大的事情,時間上很講究,要選在有閏月的那一年,不必定在閏月,隨便那年的哪一月開始做都可以,好像是說有閏月的年比較吉利。把做“材”的匠人請在家裡,一般是兩位匠人,這種活絕對是不催工期的,慢慢來做,時間很漫長。做“材”首選柏木,柏木特別重。除了柏木,常用的是松木、桐木。請匠人前就已早早買好了“材”板。我們這邊每年有挺盛大的民間貿易交流會,方言稱呼“河灘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辦會的地方以前是河灘或者因為靠近河灘,“河灘會”雷打不動的總有好幾家賣“材”板的攤位,以往是兒女給父母買好“材”板,現如今年輕人都不太逛“河灘會”了,多是老年人自己去這會上採購。做“材”的最後一步是上漆,男“材”和女“材”不一樣,“材”是一頭大一頭小的,男“材”大頭描著龍,女“材”大頭描著鳳,此外會畫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題材的畫在“材”的側面。有些人會直接讓把上漆這步驟完成,有些人先不做這一步,就半成品先擱在家裡,這倒沒什麼講究。

“材”做好後,大家普遍的說法是“房子”蓋好了,要放鞭炮擺酒席慶賀的。一般是請的親近親戚,兒女幾家人、外甥一定要到場。


中國人自古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喪葬文化代代流傳至今,很多還是以前的講究。我知道的就這麼多,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張晴柔


提前做棺材這個習慣在七十年代以前的農村,可以說是很普遍的事情,我記事起就知道我家裡有一口棺材,放在家裡差不多十幾年,是給我姥姥準備的。那時候不叫棺材人活著説棺材不吉利,就叫大棉襖,以前生活不富裕,人死了也沒有火葬場這個詞,都是土葬,棺材的質量老年人會很重視,上好的料子就是獨材不用拼接的,耐潮溼的硬木,棺材板要厚點的,耐腐蝕。他們在身體好的時候就為自己準備了,好安享晚年,免得到時候子女弄的不如意,也是為自己不留遺憾吧。現在人們的觀念轉變了,土地大量流失,大部分人去世後都是火葬,但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是私下會準備點好的木料,儘管現在有專賣喪葬用品店,他們圖的是安心。願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




南飛雁233164001


我的老家河南省項城市,就有提前準備棺材的習慣,還記得小時候,我爺爺當時70就把棺材板準備好了,放在屋簷下一層一層的,當時小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的。沒少跟小朋友在上面玩。大概過了4、5年,有一次放學回家,突然多了兩個人,在大門過道里量板子,我爺爺當時身體還算硬朗,每天都在現場監工。遇到不滿意的還要討論一番。當時覺得很納悶,這是要幹嘛呀?沒等幾天棺材的雛形就顯現了,那幾天每次走大門過道心裡就怕怕的。

也許是小孩子忘性大吧!沒怕幾天好奇心就按捺不住了,還趁著大人沒注意爬裡面玩呢!等做好了,裡面用紅布圍的邊,好像底板上也有紅布。棺材的外面還用黑色瀝青,刷的黑亮黑亮的。等做好了就一直放在過道邊上。還用防雨布蓋上。又等了兩三年才真正用上。後來聽大人說這是喜棺材。只有壽終正寢的人才實至名歸。


中國零距離觀察


在我的記憶裡,打我懂事家裡就擺放著我爺爺的棺材,我們那不叫棺材,叫“壽方”。大概在我爺爺50歲前後就準備好了。家鄉習俗只要家裡有老人的,兒女們都會早早準備好壽方。通體油著黑漆,油漆幹後襬放在房間裡,寓意著長壽吧。等老人逝去,才叫棺材。


邁出


其實這是部分農村地區的一種風俗,在他們看來,年齡高於70歲去世的話,那麼都屬於是喜喪,而70歲之後依然還在世上的人,則會自己給自己準備好棺材放在家裡,準備這棺材並不是想要早點死,而是告訴人們,自己已經對死亡這件事能夠坦然的面對了,可以說這口棺材是一口喜棺。

對於這個棺材,還有很多禁忌。

1、生人過了60虛歲生日後,就可以定製棺材,包括骨灰盒、陰宅公墓等,為自己百年後做好打算,以免給) L孫後代添麻煩。正所謂人活百歲,終究-死,提前選好自己中意的棺材、墓地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以免閉眼之後,後悔莫及。

2、已經制作好的棺材在保存時,必須要蓋.上棺材蓋,不可分離擺放,不然則會影響生人壽數,盼其早死。棺材在沒有使用之前,如需運輸搬動,棺材大頭必須朝前,方可搬運,禁忌棺材小頭朝前搬運。

3、於60虛歲之後過世的先人,棺材上可繪畫《二十四孝》、《山水風景》 等;於60虛歲之前過世的先人,棺材上則不可繪畫以上圖案,以繪畫《男壽女福》等圖案即可;於30歲之前過世的少亡人,棺材上則正常上色或白皮棺材即可。

4、骨灰盒不可放在棺材內,兩者不可雙套使用。棺材和骨灰盒只可選-種,不可下雙葬。不然極其容易導致犯呼。夫妻過世合葬時,應儘量協調統一,或是都使用骨灰盒,或是都使用棺材,這樣更方便夫妻合葬“陰婚搭橋”,後人也更可家庭和睦,子孫興旺。

5、做夢夢見棺材,常見有兩種解法一種是升官發財、大吉大利之吉兆; 一種則是重孝臨頭、黴運纏身之凶兆。故夢後第一時間均應找信得過的師傅具體查看為佳。總之-句話,夢見棺材,非同小可,務必慎重對待為佳。


揹著芝士走世界的傳播


筆者老家座標湖南株洲市湘東某縣的一個小山村,這裡山川秀美,風光旖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那裡的風土人情。

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則。說到棺材,筆者不由得想到:江西某地為強制推行火葬制度而轟動全國的“搶棺砸棺”事件。物及必反,土葬是中國農村延續上千年的歷史沿襲。相信,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順時而謀,老百姓遲早會茅塞頓開,支持和配合政府新殯葬改革。我國規劃2020年實現火葬區殯儀館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並達到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要求,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設施覆蓋到鄉鎮,逐步建立基本殯葬服務制度和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遺體火化率逐年提高,骨灰格位存放、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雖然全國好些地方早已推行科學火葬,但是我們老家這邊至今還未全面推行火葬,95%以上仍以土葬為主。小時候,見到家裡面有老人的主家一般都會提前準備好棺材並上油漆,顏色一般為深紅或暗紅色,前後還有八卦和八仙蟲鳥等圖案。一般來說,都是放在大堂靠天地國卿神主位單側位置。其實,筆者是很膽小的,每次見此情景不由得寒毛豎起,心蹦蹦跳,特別是晩上,見到棺材更是膽顫心驚……

筆者已過不惑之年,父母和鄉鄰基本在五十歲左右就己準備好棺木,算是為自己留好後路。一般來說剛打好的棺木是本色的即不做油漆塗刷。待到老人已過花甲之年後,就得上漆處理。特別是早期生病的人,更會提前準備妥當,以防不測。

筆者是100%支持火葬制度推行的。箇中原因,不一而足。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和人們知識水平和意識提高,科學殯葬一定會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和支持,棺材早晚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陳家書院


提前準備棺材在家有三方面考慮:

一、提前準備以防措手不及。假如家裡有年歲高的老人,人可以預料生,但誰也不能預料死。一旦有老人去世,那立刻就產生了生死界限,如果不能隔離那將帶來極端的恐懼和不吉。因此棺材不能臨時去買,以防忙於喪事(這時死者家屬也是不吉的象徵,就算有棺材店,老闆對此也忌諱),無暇和不便去臨時買棺材。

二、棺材也叫“壽木”,這一方面代表了人們趨吉避凶的心理,也暗含了它的功能,即它可以為老人增福增壽,它作為儲備物時老人並不認為它不好,相反認為對老人有益,就像有的地方會提前建墳墓,因而也是兒女盡孝道的體現。

三、提前準備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購置好的木材。在有的地方棺材又叫“千年木”,寄託了人們對它耐用的期望。另外人們相信好的棺材能給子孫後代帶來興旺,因為棺材在墳墓裡,就和祖墳聯繫起來,我們經常說人家運氣好是祖墳冒青煙,而祖墳的存續時間越久對子孫後代蔭庇的作用就越明顯越長久。因而人們很在意棺材的材質,會提前花時間選料。


茶馬古道上的文化


的確如此,鄉村農民一般五六十歲,不管身體健康與否,都首先自備棺木,在我們四川普遍現象存在,一般好多人年伶並不老就趕緊.制定這一計劃。其實農村人思想意識形態守舊認為,人逝去後火化不吉太殘忍,所以好多農民都非常反對火化要全屍入土才心安利得。實則是舊思想不理志思維。在生時預早製作棺木當成頭等大事。有些年老者是為後人減少負擔,不僅連歸去衣物全都制定齊全,而且還將埋棺地點壽山造備,這純屬不妥之舉。我們社會不提倡這種極端之舉,人雖故有離世之期,順其自然,不論火化土安前傳後教,你把壽山建得在怎麼豪華,死如燈滅,都是沒多大價值意義的。只能說是無趣的浪費,所以,不管你把逝者搞多大派頭送上山他毫無知覺,是累壞的生存者,也並非孝敬所為。真正的孝敬是在生時,對老人的關心關愛和照顧。享受天倫之樂,晚年幸福。所以人歸逝如安隨隨便便,不宜大超大辦主人也減少負擔。


前鋒34


這個習俗,在中國的大部分農村都是有的!究其原因,其一:為了以防不測。防止老人那天突然離去,有備無患。在農村,老人去世,是需要立即放入棺木的,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如果事到臨頭根本來不及,在同村,這是一種很不吉利的事情。其二:對生死看得比較開,並不會因為死亡,而忌諱棺木的存在。其三:在農村有見棺發財之說,為家中老人準備棺木,有福及子孫的寓意。其四:在農村,棺木也叫壽木,家中備有棺木,是期望老人更加長壽的寓意。有些事情比較神奇,家父前年病重,醫生都已下病危通知書。當時全家惶惶,我媽回老家的時候,有一農村的道姑聽了我爸的生辰八字後,見我媽回家準備棺木,我媽說在城裡沒法放,道姑說準備壽衣則可以,醫院的治療不要放棄,能挺過一週的話就沒有大礙。回來後我立馬買了套壽衣,果然一週後父親好換,幾天後出院。





善一趣談


在古代的時候,皇帝一開始登基就會給自己修皇陵,很多皇陵裡面的陪葬品和修葺的豪華。給了後人很多的震撼。有的地方習俗現在老百姓也有在自己生前會給自己提早準備墓地或者棺材。很多時候我們對這種風俗並不瞭解,會感到有一種害怕。但是通過分析瞭解到原因,更多的是對人老去的無奈。老人健在,為自己提準備棺材出於以下原因。

第一,是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在老人到70歲算是一個比較長壽的年紀。到了70歲之後去世是喜喪。一般的老人都會提前為自己準備棺材放在家裡。這棺材也叫做壽棺,或者是喜棺,在很多的農村地區都會有這種風俗。

第二,是怕給兒女添麻煩,同時也防止兒女的不孝。老人年紀大了,身體各項機能都在退化,身體毛病也會很多,做事情往往力不從心。人死後的葬禮,也算是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為了這件大事情老人就會提前為自己做好準備,儘量不給兒女添麻煩。同時他們也防止,自己死去之後,兒女們還為出錢沒買棺材的事情產生矛盾,自己會死後不得安息。

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提前為自己準備棺材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對於自己身後事的安排,已經不是一件有負擔的事情,對於棺村的準備也不用再提前。其中也受到火化政策的宣導影響,認為火化也是一種較好的喪葬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