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會不會減產?

土豆老師說三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今年小麥會不會減產》因為地區和天氣不一樣。你這個問題也不好回答。

我是山東菏澤的。我們這邊小麥應該會減產,主要是因為老天爺不下雨。都說春雨如油,現在馬上都要進農曆三月份啦!一場春雨也沒下過。想要給地灌溉,河裡也沒有水。你說它能不減產嗎,

三月下旬左右,小麥開始拔節和出穗,如果沒有灌溉和春雨,小麥的營養就跟不上。那就會造成小麥出穗困難。會直者導致小麥減產的情況,下圖是我們家今年的小麥。各位可以看一看。希望你能看到我的回答,謝謝!





農民山大爺


年小麥會不會減產?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從小麥種植的總體情況上來看,到目前為止,村民小江認為今年的小麥生長普遍偏晚。小麥的長勢與往年相比略差一籌。以往這些年的這個時段,小麥基本返青或絕大部分返青。而今年這個時段小麥才剛剛進入返青期。而一般情況下小麥的增產亦或減產,都是與歷年或上一年的產量來做權衡比較的。(增產或減產也一般以上一年的畝產來做比較的)。就以目前的小麥的生長情況來預判今年小麥會不會減產,我認為還有些為時過早。因為小麥是否增(減)產還要看下列諸項。

一:優選小麥品種。

在去年種植(小麥)的基礎上,優選出更精良的種子。當然現在種植一般都以購置(定購)種子為主,也有自留種子的。無論是定購種子還是自留種子,都應做到保證質量精選良種。

二:合理密植。

根據墒情及小麥品種,綜合歷年的種植經驗來進行畝施種量的播用。需注意的是秸稈還田的種植地塊,比純土田地塊施種量應略多。機器播種的比人工手工撒播的用種量應略多。稻麥套種的播種量應多於純地塊的用種量。如:我區的半冬性小麥,純土田地塊歷史播種地塊為12~14公斤/畝。

當然從播種量上來考慮其密植度,也是從根本上合理密植基礎。還應注意的是播種時要注意其播種率單位面積裡的均勻度。機械條播時應把控好其行距。要保證其出苗及成穗後的透性及光照。

對於前期對小麥密植度沒有把控好的,如過稀的,在出苗後要及時進行補種、補苗、補水、補肥等。過密的要進行及時的間壓實、間苗、劃鋤、控旺、及推遲水肥料肥的施播等。

三:病蟲害的適時防治。

小麥的生長過程中,一般來說病蟲害的發生的概率還是比較多的。主要表現有:

1、赤黴病。

赤黴病是一種氣候型病害,也是一種真菌引發的病害。其主要表現在小麥揚花灌漿期,好發於陰雨或溼度較大的環境下。此病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杆腐及穗腐。其中穗腐會造成穗部的腐爛,極易造成小麥的減產。

2、麥鏽病(葉鏽病)。

其病害的主要表現為葉片、葉鞘、莖稈和穗部等其葉片、莖稈、穗部等出現紅褐色或褐色;鮮黃色;的色斑等。此病會影響小麥的發育和灌漿,嚴重影餳小麥的品質和產量。

3、小麥的白粉病。

小麥白粉病可侵蝕小麥植株地基以上的各部,其主要表現在葉片和葉稍,亦可侵蝕擴張至穎殼和麥芒。對引起小

麥減產可見一般。

4、小麥葉枯病。

此病易發於小麥抽穗期,其主要受環境影響因素較大。主要侵害葉片和葉稍,如發病時不加以防治,則易引起小麥植株的整體枯亡。會給小麥造成減產。

5、小麥黑穗病。

顧名思義是小麥穗株發黑。初起為穗外有一層灰色膜,內部充滿黑粉。小麥抽穗後薄膜破裂,黑粉飛潑。其病主要病害麥稈、葉和葉稍。防治不力會給小麥產質量帶來影響。

6、小麥根腐病。

其病好發於乾旱或半乾旱區域,易引起小麥莖稈根基的腐壞,若遇多溼環境還會引起莖稈枯萎,葉斑;穗基部枯竭,從而導至減收減產。

7、其它類病蟲害。

除了以上病害外,小麥還有一些常見的病蟲害如:小麥的全蝕病(又稱立枯病或黑腳病)、蚜蟲、吸漿蟲、紅蜘蛛、葉蜂、胞囊線蟲、金針蟲、等病蟲害均要對症而治,適時防治。

:對小麥生長過程料肥的跟蹤和合理施入,以及後期的日常管理。

由於今年天氣情況及疫情影響,對一些藥劑料肥的運輸供給有所節制甚至是停滯。導至很大一部分小麥地塊料肥水肥缺失,從而導至大部分小麥長勢減弱;後勁不足;二次分櫱不充分;返青期延後或衰弱等。目前己進入三月中旬,種植戶要抓好當前小麥返青的有利時機,根據墒情及小麥的長勢,對氮、磷、鉀肥或復混料肥進行側重施入,以勢對前期小麥長勢不足的催化。

後續在小麥返青、拔節、抽穗、揚花、灌漿、等以及病蟲害和水肥料肥的跟蹤管理等各個環節,要適時、足量、到位。

總結。當然今年小麥會不會減產還取決於前期的基本墒情管理。除草、追肥、及後續的各項日常管理,以及良好適宜的生長環境(包括天氣、自然、外部、以及生產管理等環境)。在滿足上述諸項的基本要素的情況下,村民小江認為,今年小麥不會減產的。


村民小江


我預測可能有80%概率會減產。

小麥作為四大主糧之一,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原材料,但是今年小麥會不會減產。首先我們要明白,你是問你個人還是全國小麥的總產量,我將以個人和全國小麥產量分析會不會減產。

一、個人層面

大家都熟知農作物產量高低,除了看自然因素外,還要考慮個人種植管理因素。如果一個人種植經驗豐富,管理得當,提前預防小麥病蟲害防治,那麼你家的小麥產量和往年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當然要排除自然因素的影響,如干旱、冰雹、蝗災等,這麼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會大幅度影響您小麥的產量。

★小結:個人層面上的小麥產量因個人管理方式而定,無法預測。

二、全國預測

全國小麥產量的預測就會有大趨勢,會根據病蟲害發生預測、種植模式、降水量等都可以大概預測出來小麥的產量。這裡我們先分析一下,如今已經影響小麥產量和未來將會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展開分析。

1. 疫情影響: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在小麥追肥和病蟲害防治的工作沒有做到很好。由於有些地區限制外出,農事活動也遭到限制,這將會對小麥返青期影響生長髮育。

2. 病蟲害預測: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對我國2020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預測表明,2020年小麥病蟲害發生將重於2019年。將可能發生那些病蟲害,可以提前預防,降低危害。

  • ① 小麥病蟲害赤黴病偏重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9 000萬畝,需預防控制面積在1.5億畝次以上。其中,長江中下游、江淮麥區大流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流行,其他麥區中等或偏輕流行。

  • ② 小麥鏽病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6 000萬畝,重發區域主要在湖北和陝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麥區。

  • ③ 蚜蟲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1億畝次,重發區域主要在黃淮海麥區。

  • 小結:從病蟲害發生預測上看,如果做不好提前病蟲害預防工作,這些病蟲害將會小麥產量造成嚴重的損失。

★★★總結:在個人的角度分析,小麥產量會因您種植管理程度有關。但是在全國預測,由於疫情和病蟲害的影響,小麥減產將會有80%概率。所以我們要做好小麥病蟲害預防工作,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以上僅為我個人建議,希望對您有用。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我是@小五植保科普小課堂,一個關注農業害蟲防治策略的人。我會定期發佈一些農業害蟲基礎知識,希望對您有用。如有需要,請關注我,謝謝!


小五植保科普小課堂


今年小麥會不會減產?

自去年秋播以來,小麥主產區總體上氣象條件較為適宜,大部分地區的播種及時,出苗良好,苗情長勢也總體較好。截至3月14日的一週,根據農業氣象監測,西北地區中部、華北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區的冬小麥仍然處於越冬期,新疆西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南部、黃淮等地已經進入了返青起身階段,江漢大部分地區小麥處於拔節期,西南地區東部處於拔節至孕穗抽穗期,南部處於抽穗開花期。從苗情來看,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的佔比分別為24%、75%。

從土壤墒情來看,除了河北西部、陝西中部等地區的土壤處於缺墒狀態之外,其他大部分冬小麥主產區墒情較為適宜。再加上近期的天氣條件總體偏高2-4攝氏度,日照較為充足,部分地區還有降雪降水等天氣,總體上對冬小麥返青起身生長有利,對西北地區的土壤化凍和春小麥播種也有利。

從存在的問題來看,一方面今年暖冬氣候特徵明顯,部分地區冬小麥出現旺長;另一方面,倒春寒的天氣或將出現,對旺長的麥田、土壤暄松的麥田小麥生長或將不利。農業專家也建議隨著近期要做好麥田管理,適時灌溉、合理施肥,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最後,再看今年小麥產量的預期,首先今年小麥的播種面積比去年也是略有下降的,農業部門在秋播前提出來力爭今年面積保持在3.3億畝以上,但在各種因素影響下,面積略減仍是不爭的事實。其次,考慮到小麥的生長期比較長,而且在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單產的變化不大,所以今年小麥減產與否,還要觀察3-4月份主產區會不會出現倒春寒,以及後期生長關鍵期的天氣狀況,比如說乾熱風、連陰雨、爛場雨等等。再者,前一段農技部門公佈今年冬小麥病蟲害的預警,認為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條鏽病等,後期也需要農民朋友做好一噴三防等措施。

綜上所述,距離夏收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小麥生長也將逐漸進入關鍵期。考慮到2019年小麥的年景比較好,品質高、單產高,總產也應該是近年來最好的年份,估計今年夏收小麥如果能達到去年的水平,對農民增收應該是有了充分保障了。


糧小咖


恰逢陽春,冬小麥正處於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再過70余天小麥就要收穫 ,糧食豐收是全國人民的期盼,除去越冬期的影響之外,今年小麥能否豐收還要過四道坎,羅列如下:

第一道坎:倒春寒

近期北方氣溫迅速上升,小麥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同時進行,馬上進入抽穗揚花期,是小麥生長的最關鍵時期,只期待天氣能平穩過渡。

第二道坎:病害侵襲

1、條鏽病:在河南南部已經開始點片發病,見病時間比往年早了近100天,早發和重發的態勢已經形成。

2、赤黴病:病原菌主要在玉米秸稈和稻樁等農作物殘體上大量存在,且北方小麥抗赤黴病的能力普遍較差,只能期待在接下來的20天內不要有過多降雨。赤黴病可致小麥絕產。

 

第三道坎:乾熱風

乾熱風在全國較重發生的的次數為每10年1-2次,一般區域性乾熱風年年都有,輕則減產1-2成。

 

第四道坎:穗發芽

臨近小麥成熟時下雨或收穫期間下雨就造成小麥穗發芽,是造成小麥降產降質的罪魁禍首。

 

以上要素有的是既定的事實,有很多還不確定,也沒必要過度的擔憂,同時也有利好的信息傳來:

一、各級政府重視

為穩定小麥產量,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相關預防方案,並強調要強化責任,加強測控 ,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多措並舉、科學防控,群防群治。

1、對於條鏽病要做到“帶藥偵查,打點保面”將其控制在點片、初發階段,全力遏制條鏽病的再度蔓延;

2、強調在倒春寒來臨之前加強小麥肥水的運籌和噴施防凍劑;

3、對於赤黴病要做到“見花打藥,主動預防”,遏制病害大面積流行;

4、較好灌漿水,充分防範乾熱風的危害;

5、視天氣情況適時搶收,確保顆粒歸倉。

二、宣傳執行到位

1、科學監測到位,宣傳到位;

2、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勞力都在家,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災害的預防。

 

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中國人民是智慧的人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密切關注,科學防範就一定能確保今年的小麥豐產豐收。

 





種業威少德啵嘚


對於小麥會不會減產這件事我認為,會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大量減產

第一,除草劑時間預警

部分地區的小麥已經進入拔節期,小麥除草劑還沒打的要慎選除草劑。含2甲4氯,2,4滴不要再用了。

小麥拔節以後,施用除草一旦發生藥害,容易對麥苗莖稈和幼穗造成嚴重傷害,產量損失大,而且幾乎沒有補救餘地,這是一般不建議在小麥拔節之後施藥的主要原因。

小麥拔節以後,進入穗發育階段,對2甲4氯等除草劑的敏感性相對增強,也是一個原因。

另外,小麥拔節以後,田間雜草一般較大,此時用藥防效差,而且除草保產效果明顯下降。

如果田間雜草發生量特別大,不除可能對產量造成重大損失,而天氣條件正常即施藥後較長時間氣溫平穩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草相,因地制宜的選用麥田常用莖葉處理劑除草。其中,2甲4氯等激素型除草劑和甲基二磺隆、唑草酮等藥藥害風險較大,儘量不選用。

第二,小麥紋枯病來勢洶洶

(圖片中的小麥基部葉鞘上有明顯的中間灰色、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是紋枯病的典型症狀,可以確定小麥發生了紋枯病。)

近期水分充足,很容易出現紋枯病,部分地區的植保站已經發出警報。

(紋枯病,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紋枯病

紋枯病主要危害小麥葉鞘和莖稈,發病初期在小麥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黃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以後病部逐漸擴大,顏色變深,並向內側發展危害莖部,小麥拔節後症狀逐漸明顯。

病苗枯死

發病初期,第一葉鞘上出現灰褐色雲紋病斑,後因抽不出新葉致使病苗枯死。

花稈爛莖

拔節後,在基部葉鞘上形成中間灰色,邊緣淺褐色病斑,病斑融合後,莖基部呈雲紋花稈狀。

防治建議

植保站專家建議:

在化學防治上,農戶在小麥返青後期至拔節初期開展以防治紋枯病為主,兼治部分地區麥蜘蛛、苗期蚜蟲等其他病蟲的總體防治。大部分地區藥劑主治時間在3月中下旬。




鄉村的秋


今年的小麥會不會減產?我想,地域不同,情況也不相同,以我們這裡來說,我看今年我們這裡的小麥不會減產,而且還是一個豐收年。

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現在正值油菜花開,田地裡一片金黃,我去地裡看油菜花開,感覺今年的油菜長勢特別旺盛,一派豐收的景象。油菜是和小麥同期播種的,油菜長勢這麼好,說明年前天氣不旱,雨水能夠保證小麥前期的生長需求。小麥生長的關鍵期是從播種到越冬前。年前如果雨水多,墒情好,小麥出芽率就高,分櫱就多,麥苗長的就壯實。這就如同蓋房子一樣,基礎紮好了,房子才能建的牢靠。我又順便觀察了麥苗的長勢,田裡麥苗綠油油的一片,長勢確實不錯。

就拿年前的墒情來說,小麥播種時墒情不錯,年前的雨水,又滿足了小麥發芽和分櫱的需求,小麥只要出苗好,分櫱率高,就為小麥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年前的兩場雪,為小麥越冬起到很好的保溫防凍作用,又滿足了小麥越冬墒情的需求。這些都為小麥增產豐收墊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在再來說說今年疫情對小麥有沒有影響?越冬麥苗期的小麥基本上不咋管理,可以說疫情基本上對小麥生長沒有影響,。現在小麥開始返青拔節,疫情封閉已經放鬆,正好跟上小麥田間管理。

小麥是我們北方人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生長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吃飯問題。

提起小麥,說來話長,過去不管小麥是豐收年或是欠收年,生產的小麥總是不夠吃。那個時候,由於生產力低下,種子和肥料等多種原因,小麥產量低的很。那個時候,口糧以玉米麵為主,小麥面吃的少,經常是玉米麵少摻一些小麥面吃,能吃上一頓全小麥面,也就是常說的好面,那是一種很美的口福。哪裡像現在這樣,天天吃好面,能吃點玉米麵那是美事,現在和過去相比,真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去麥田裡拍幾張照片,傳給大家看看,你們看我們這兒的麥苗長勢有多喜人。現在正值小麥返青期,麥苗青翠欲滴,綠油油的一片。我感覺今年天氣不會旱,再加強麥田的後期管理,今年的小麥豐收有望。

也望老天開恩,經常下點雨,保證墒情,讓小麥後期能夠很好的生長,不要讓疫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再讓小麥減產。(歡迎大家參與評論)






家鄉情緣


一、早施提苗肥

遲播小麥出苗後,因氣溫低,應抓緊搶施速效提苗肥。遲播小麥冬前主莖只有3-4片,年前營養生長平均不到4片葉,大多數麥苗冬前不能分櫱,應普施、早施提苗肥,以促麥苗早發快長。在冬季低溫階段碳銨釋放快,供肥迅速,看苗每畝追施7.5-10公斤,或施尿素每畝4-5公斤。冷浸田、漬水田結合追施氮肥每畝可補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以提高抗寒性,促麥苗生長。

二、追施臘肥

遲播小麥抗寒力弱,易遭受低溫凍害,追施臘肥能利用以有機肥為主的農家肥釋放的熱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每畝施用廄肥或土雜肥1500-2000公斤,鋪施於麥苗行間,或每畝施尿素8-10公斤,除供應麥苗少量冬季緩慢生長外,還可起到冬施春用的作用,促進小麥多長根、早返青、鞏固冬前分櫱,促進春發分櫱。基肥施用充足的可適當減少臘肥用量,防止後期無效分櫱增多,群體過大,節間拔長而引起後期倒伏,不利高產、穩產。

三、巧施返青肥

遲播小麥有效分櫱發生期比適期播種的長15-30天,適量施用返青肥有利於爭取早春分櫱成穗。因此,對分櫱不足的遲播麥田,可在2月底至3月初早施返青肥,做到看麥施用。每畝可施尿素3-5公斤或碳銨10-15公斤,也可施人糞尿水肥500-750公斤。對脫肥明顯的麥田和凍害嚴重的麥苗,可每畝用碳銨15公斤或尿素5-10公斤。缺磷麥田每畝補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對土壤肥沃或底肥足的麥田,在氣溫高、墒情足的情況下,有遲播麥早發現象,春後應控制追肥的施用,防止後期出現倒伏。

四、重施拔節孕穗肥

小麥拔節孕穗肥是指從拔節到劍葉露尖期間施用的肥料。拔節時如底肥和臘肥施用少而又遲播的麥田,應注意重施肥,特別是對拔節時群體發展不足、落黃過早、葉片窄小薄而直堅等有脫肥表現的,更要及時及早追肥,肥水結合,每畝可施尿素6-8公斤。對拔節時群體偏大、葉色濃綠、葉片披垂,小櫱葉色遲遲不退而又廕庇較重的旺長苗,要適當控制,如葉色一直不轉淡的,就不必施拔節肥。拔節孕穗期除施用氮肥外,應適當增施鉀肥,有利於莖稈充實,幼穗分化發育良好。

為促進遲播小麥多爭有效穗、提高千粒重,在小麥的抽穗至乳熟期,每畝可用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對水50-75公斤噴施,可增加粒數,促進早熟,增加產量。


沐九兒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進入3月份,氣溫加快升高,小麥加快返青,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小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建議農戶去自家的麥田走走,觀察一下小麥長勢、土壤墒情、病蟲害等情況,及時做好這4個方面的管理工作:小麥合理施肥、控旺防倒伏、病蟲害防治以及預防倒春寒,為2020年小麥高產打下基礎。

一、3月份麥田合理施肥

小麥3月份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對於北方小麥而言,3月20號之前屬於小麥返青期,之後屬於小麥拔節期,從返青期到拔節期小麥對肥料的需求量是迅速猛增的,如果肥料不足的話,直接影響小麥的最終產量。所以3月份施肥也是非常關鍵的。

那麼3月份施肥應該選擇用什麼樣的肥料呢?許多種植戶都選擇了尿素,還非常堅信的說我造成施肥一直都是用的尿素,都用了一二十年了,一畝大概30、40、50斤,用多少的都有,更狠的還有60-70斤。

尿素為小麥提供氮肥是不可缺少的,對小麥葉片、莖稈的發育都有積極作用,但是過量的單一使用氮肥(尿素)對小麥造成很大的危害:①尿素過量,造成小麥旺長,後期容易倒伏;②氮肥過多抑制小麥對磷的吸收,建議小麥畝穗數及穗粒數的數量,造成小麥減產;③氮肥過量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加重田間病害的發生;④氮肥過量還會導致小麥後期貪青晚熟,使麥粒秕瘦,降低小麥玉米的千粒重,造成減產。所以呢,小麥春季施肥千萬不要單一的使用尿素,要搭配磷肥(例如磷酸一銨或者磷酸二銨等)施用,或者施用高氮的小麥專用複合肥(例如28-6-6或者35-5-5這樣的複合肥)。

具體施肥方法如下:

田塊苗數在一百萬株以上的可以一畝20斤尿素加上磷酸一銨或者二銨5-10公斤,如沒有,也可選擇28-6-6或者35-5-5這樣的複合肥都可以,一畝用量在20-30斤。

田塊苗數小於100萬株大於50萬株的中等建議大家用28-6-6或者35-5-5這樣的複合肥,一畝在40斤左右。

田塊苗數小於50萬株的一畝地用20斤尿素加上20斤28-6-6或者35-5-5的複合肥,這樣搭配使用效果比較好。有條件的呢,可以用上一些好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二、3月份麥田控旺促弱工作

1.小麥控旺:旺長的小麥後期容易出現倒伏,造成減產,一定要及時做好控旺工作。小麥控旺一般都採用化學藥劑控旺,打控旺藥是有時間要求的,一般情況控旺在年前進行或者年後小麥返青期控旺,小麥一旦拔節後一定不能再打控旺藥了。同時注意控旺藥使用劑量,不能過量使用,容易導致小麥不長,影響最終的產量。

小麥控旺藥劑選擇:常用的主要有多效唑和矮壯素。不過單獨使用多效唑,在土壤中殘留時間較長,對下茬作物生長有抑制,建議多效唑與甲哌鎓一起使用。施藥後,能快速被植株的莖葉吸收,控制小麥體內赤黴酸的合成,有效控制植株徒長(瘋長),矮壯植株,防倒伏,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將葉片合成的營養物質轉移到穗粒上,提高結實率和籽粒飽滿率,施後葉色深綠。

2.小麥促弱:長勢弱的小麥,不利於後期生長,同時會減少穗粒數,影響產量。建議在返青期每畝追施20斤尿素,為加強弱苗生長,到了拔節期再追施16斤尿素,促進分櫱,保證最後的產量。同時可以葉面施肥,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補充營養,促進小麥由弱轉壯。

三、3月份麥田病蟲害防治工作

3月份小麥處於返青中後期以及小麥拔節期,這個時期主要病害有:紋枯病、條鏽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就是蚜蟲。

防治小麥紋枯病: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當病株率達10%左右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井岡黴素·三唑酮、井岡黴素等。

防治小麥條鏽病:在小麥返青拔節期或條鏽病發病初期,用醚菌酯懸浮劑、肟菌·戊唑醇懸浮劑等進行噴霧防治。

防治小麥病毒病:可以選擇用氯溴異氰脲酸、嗎啉胍乙銅等產品進行防治。

防治小麥蚜蟲:蚜蟲的防治最佳時期是返青末期拔節初期,藥劑可以選擇:吡蟲啉、吡蚜酮、高效氟氯氰菊酯、氟啶蟲胺腈等。

特別提醒:如果兩種或者幾種病蟲害一起發生,可以將上述藥劑進行混配使用,一定要進行二次稀釋哦。四、3月份麥田預防倒春寒工作

這些年氣候異常,倒春寒已經成為常態,去年暖冬,今年倒春寒肯定會出現,北方倒春寒出現時間一般在4月5號清明節前後。倒春寒對小麥的影響很大,減產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引起小麥花的敗育,嚴重的小麥穗分化之後沒有籽粒,上部正常,下部空癟,嚴重的整穗都沒有籽粒。

針對倒春寒,我們一定要做好提前預防工作:①促使麥苗壯不旺,抗寒抗逆性增強;②時刻關注天氣預報,寒流來臨之前提前噴施抗凍產品:蕓薹素內酯+美賽德磷酸二氫鉀+氨基酸葉面肥,抗凍增抵抗力;③寒流過後及時噴施殺菌劑,防止病害發生。

總之,3月份是小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做好上述的4個方面,才能為小麥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區丁姐


今年不少地區在小麥拔節後期至出穗期,大幅降溫導致麥田幼穗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和花粉粒減少,因此許多麥田出現了嚴重的“光桿”和“禿尖”現象,大幅減產早已成為定局。雖然早就知道今年小麥會大幅減產,但是把小麥收回家後還是不免黯然神傷。

對於一些受災害嚴重的地塊,一畝地只能產三五百斤糧食而已,產量不如去年的一半。老農種了20畝地,去年收了兩大堆足足有二萬多斤糧食,而今年僅有一小堆預計最多有七八千斤糧食。今年小麥減產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性的減產,即便一些看起來還不錯的地塊,一畝地的產量也難超過800斤。

收下來較乾的小麥可以賣到1.2元/斤,一畝地產500斤小麥的情況下則能賣600元,如果除去成本農民辛苦一季反而要倒貼錢。

老農給大家算算種小麥的賬

整地:深耕1遍、旋耕2遍、耙地1遍,部分地區深耕會有補助,即便如此一畝地至少也需要100元。

播種:我們這邊一畝地需要播種35斤,市場上麥種價格很少有低於1.7元/斤的,一畝地僅麥種便需要60元,另外還需要20元的播種費用。

施肥:小麥一般多施2次肥,底肥和追肥,兩次施肥一畝地至少需要150元。

噴藥: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及葉面肥等,小麥整個生長週期至少噴藥3~4遍,不算人工僅算藥的成本一畝地便需要30~50元。

灌溉:播種一遍水,入冬一遍水,開春一遍水,最少灌溉3次才可以,每次灌溉一畝地至少需要30元,三次下來一畝地則至少需要90元。

收割:現在收割機越來越多,收割費用比前幾年便宜了一些,小地塊一畝地需要60元,大地塊一畝地需要40元。

種一畝小麥不算人工的情況下至少需要510元的成本,如果算上人工成本怎麼也得700元以上,然而今年一畝小麥僅能賣600元,農民朋友辛苦一季反而倒貼不少錢。

對於種植大戶來說,他們的日子更加不好過,農村土地租金價格居高不下,一些好的地塊至少需要1000元/畝,按照種植兩季計算,平均每季租金為500元/畝。種植成本、人工成本及土地租金等,一畝地下來至少需要1200元,算下來一畝地要賠600元,即便秋季玉米或大豆收成理想,賺的錢也不夠麥季賠,相信現在不少種植大戶已經淚流滿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