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爛麥穗"病怎麼防治?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小麥爛麥穗是小麥赤黴病的俗稱,由真菌中的多種鐮孢菌侵染引起,主要侵害小麥的幼苗以及穗部。赤黴病的病原菌在土表的小麥植株殘體和冬小麥植株上越冬。每年北方冬小麥產區4月上旬可見病菌的子囊殼明顯增多,小麥抽穗後引起發病。

小麥赤黴病發生後,可引起小麥苗腐、莖基腐和穗腐,穗腐也被麥農習慣稱之為爛穗。赤黴病的發生與小麥抽穗期的降雨天數和麥田的相對溼度關係密切。降雨日越多,田間溼度越大,赤黴病發生的幾率也會越大。

受赤黴病病原菌侵害的小麥,病苗葉片濃綠,地上部分與小麥根腐病苗症狀相類似。將小麥赤黴病病苗拔起,剛剛出土不久的幼苗常常會見到種子呈現紫紅色病斑。抽穗揚花後的小麥穗部發病,初期只是在1——2個小穗基部呈水浸狀,病害發展穗部失綠後,會在穎的合縫處出現橙紅色黴層。麥田潮溼時,麥穗受害部位會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黴狀物。多溼年份,感病小麥在成熟時,穎及麥芒上會生出黑色小點。

穗期防治小麥赤黴病,可在小麥穗子抽出5%——10%的抽穗初期,選擇畝用40%戊唑·

咪鮮胺水乳劑20——25毫升,或畝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畝用烯肟·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95克,堆兌水噴霧。赤黴病防治用水量不宜太少,最好畝用水30——45公斤稀釋藥液。


鄉村螢火蟲


小麥赤黴病俗稱爛麥穗頭,是小麥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為害麥穗和莖稈,發病多表現為小穗枯黃或形成枯白穗,潮溼時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上生有粉紅色黴層。當前安徽、江蘇等地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正是小麥赤黴病防控關鍵時期,而且從發佈的病蟲情報看,今年小麥赤黴病可能會大發生,因此提醒種植戶一定要注重提前預防!

小麥"爛麥穗"病怎麼防治?

首先,抓準防治時間,小麥揚花初期(即5%-10%的麥穗揚花)是最佳防治時期,但小麥揚花期容易會遇陰雨天氣(4月份雨水較多),打藥時間及防治次數就需要調整。據有經驗的農技人員根據小麥赤黴病發病規律及防治效果總結了一套防治口訣:“陰天見穗打,晴天見花打;下雨搶前打,雨後要補打;不低兩次打,必須適期打。”

第二,合理選對藥劑,可選用戊唑醇、己唑醇、氟環唑、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羥胺及其復配己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鮮胺、丙硫·戊唑醇等藥,因多菌靈連續多年使用,已產生抗性,在今年有可能大發生的情況下,建議少用多菌靈及其復配製劑。注意輪換用藥,避免過快產生抗性,並使用足夠有效劑量,確保防治效果。

第三,科學施藥,採取二次稀釋配藥,使用噴霧器時要噴足水量、噴施均勻,有條件的可選用自走式噴霧機或無人機飛防,可添加高效助劑,促進藥液展著、吸收,提高防治效果。

雲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這是小麥赤黴病。防治小麥赤黴病,掌握見花就打的原則,田間有小麥開始開花了就可以用藥防治,用藥時間便於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有氰烯菌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咪鮮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噴霧防治,一個星期以後在防治一次。小麥赤黴病防治牢記三句,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天搶前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