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承诺"


0


今年,结婚率创下了十年新低,与此相反的是,从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


2019年中国大陆已有760万对夫妻离婚,第三季度我国离婚率高达44%,天津的离婚率更是高达70.56%。


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

近年来,结婚率创新低、离婚率创新高的议题不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重要社会话题。

面对惊人的数据,让我国社会学家惊叹:


“中国家庭在飞速崩溃,中国婚姻在火速终结。”


许多人认为婚姻里没了爱,是导致离婚率上涨的主要原因。


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有这样一句话: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婚姻在很多年来始终是一种经济的存在,它连接的是名利、地位、家族、后代,唯独与爱情无关。


如今这样的说法显然有些行不通了,人们越来越独立,他们拥有独立的选择权,可以选择如何让爱情延续的方式,双方都希望在一段关系里,爱与婚姻共存。


然而事实上,爱情与婚姻并不等同,很多时候,爱情更注重的是感受,婚姻则是一种共存的状态。


也就是说,婚姻里可以有爱情,也可以没有爱情,就像爱情里可以有婚姻,也可以不需要婚姻。


彼此融合却又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又截然不同。


那什么样的爱情最完美?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总结出了一个经典的“爱情三角理论”。


一段完美的爱情是:激情+亲密+承诺。


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


1


在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中,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


亲密:是在一段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包括对爱人的照顾、赞赏、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没有亲密,只有承诺的爱是空洞的;没有激情,只有亲密的爱是情欲的;没有承诺,只有激情的爱是不理性的。


由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的才是最完美的爱情,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


美国性学专家在中国组织的一次性学论坛上公布了一个公式,用来计算各个年龄段的性生活指标。


性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


根据这一公式的推算,一个在三十年龄段的人,他的性爱公式为3*9=27,即他适合在20天内过7次性生活。


如果用做爱来衡量真爱的话,婚姻则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耐力和持久力,能坚持和同一个人一直做爱,那需要的不再是荷尔蒙,而是情绪上的着迷。


有一个纪录片叫《一周性爱改善实验》,记录了十对夫妻性生活后的变化,每对夫妻在七天之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十对夫妻,都有着共同的问题:对婚姻现状不满意,且性生活十分稀少。


他们之中有的两周才有一次性生活,有的甚至干脆没有了性生活。


节目组便邀请他们来参加这次性爱实验,让他们接下来的一周中,无论白天有什么争吵,晚上都必须过一次性生活。


虽然他们的问题都很严重,但是因为接受了这个挑战,所以每一对夫妻们都还是很努力地相处,以免晚上无法进行性生活。


实验结束后,他们都表示“性爱确实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通过做爱,我们基本解决了所有问题。”


当重新找到感觉后他们发现,其实彼此都没有改变过,对彼此的爱意也一直都存在,只是被生活的疲惫暂时掩盖了而已。


很多人低估了性欲的存在,性不仅仅是性,性是一种语言,是一座桥梁,是从孤独通往亲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属的熔炉。


在一段感情中,性不是简单的为了满足欲望,还是为了更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让彼此更着迷。


只有激情的关系无法长久,但是没有激情的婚姻更加艰难。


2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皮格马利翁。


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也即人的情感、观念和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它作为一种心理学启示就是,你的赞美、夸奖和愿望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让被期望者在无形的力量助推下,按照你的期望去做。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就能让另一半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


简而言之,好伴侣都是被夸出来的。


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


林肯说:“每个人都喜欢赞美。”


男人亦是如此,他们需要情感上的“信徒”,需要有个人能够在他失意时鼓励他、安慰他、警醒他,在得意时,又能够赞美他、欣赏他。


每个人的个性绝大多数都是与生俱来的,很难被人去改变,也不喜欢被压制,如果一方一心只想改造另一方,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消极性的语言,不仅不会如你所愿,反而对方还会对婚姻产生失望心理。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博士,耗时十年研究不同环境下水结晶的图片。


当一直向杯子里的水表达“爱与感谢”时,水结晶的图片惊人的整齐美丽;当一直听到“烦死了”等消极词语时,水结晶就显得丑陋而不规则。


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

人体中水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当不断听到鼓励与赞美时,身体会达到一种非常好的状态,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舒展且快活的,所以赞美的力量非常大。


炫夫狂魔蔡少芬就是如此,她与老公张晋是娱乐圈的模范夫妻,结婚多年依然幸福甜蜜。


这里,不得不说蔡少芬的婚姻之道。她是一个善于经营婚姻的女人,她曾说:“经营一段婚姻,如同对待小孩子一样,你要让他好,夸他就对了,能夸就夸。”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说: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而赞美一个人,会让他认同对自身的价值,并会潜移默化地朝着你期望的样子去发展,对于婚姻而言,是最好的助推器。


美国婚姻问题专家,温格·朱利在他的《幸福婚姻法则》中提出了幸福婚姻的“三大定律”:


第一条:太太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如果太太错了,请参照第一条执行。


孩子定律:


第一条:孩子永远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

第二条:当丈夫引起你的不满时,请读三遍第一条。


家产定律:


第一条:除了一张双人床外,其他一切东西都可有可无。

第二条:当日子过得愈来愈琐碎,请共同高声朗读第一条。


夫妻双方若能遵守这三大定律,世界上所有的婚姻问题专家,都该另谋出路。温格·朱利提出的这三条定律,最本质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对方,欣赏对方。


每个人都最希望得到爱人的鼓励与支持,夫妻之间只有给予欣赏、给予赞许、给予强化,把苛求变为奖励,关系才会更加融洽,感情才能不断深入。


爱有时并不是沉默不语,而是需要表达的,幸福的婚姻更需要双方情不自禁透露内心对对方最好的情感。


戈特曼曾说:


建立起喜爱和赞美系统,94%的人可以拥有幸福的未来。


婚姻里,指责和差评,只能耗尽彼此的期待;欣赏和赞许,才能让爱情无限循环。


3


深情与承诺相左,爱情该何去何从。


真爱由两部分组成:情绪恋爱、理性恋爱。


多数人都是第一种情绪恋爱,被情绪、欲望所支配,让那些有情人产生了爱情的错觉,理性恋爱是爱情经过了情绪恋爱后必然走向的一个阶段。


它经过了大脑无数次理性的思考之后,从心里走向的更高阶的爱的认知。


比如承诺、比如求婚、比如婚姻。


我认为,这是爱情最高级的表达方式,也是爱情的终极目标。


现代人有激情,有亲密,唯独缺少了爱的承诺。


这个承诺,并不是要求我们理性地去选择恋爱,也不是爱情最终一定要走成我们承诺的样子,而是你能想到的对爱情表达的最好方式。


利维坦曾说:


“我个人目前虽然是一个不婚不育主义者,但一直认为婚姻制度就目前来说并未走入死胡同,毕竟,婚姻还是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对于承诺的最佳表达方式。”


2019全年760万对夫妻离婚:除了性和激情,婚姻还需要

真正的理性其实是感性。


电影《理智与情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18世纪的英国,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只传男不传女,这种财富的继承方式,使女性在婚恋上一直处于弱势,倘若父亲去世,她们只能拿着微薄的抚养费寄人篱下,而嫁给一个“有钱人”成为了女性改变拮据生活的唯一方式。


《理智与爱情》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段故事。


父亲去世了,姐姐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只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费,遗产全部归给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包括她们住的房子,也要让出来交给哥哥。


这时,姐姐埃莉诺遇到了诚实善良的爱德华,在她眼中,他和善,可敬。


但是,爱德华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太年轻了,就鲁莽地和史露茜小姐私定婚约。


尽管彼此倾心,但是爱德华是一个守信的绅士,他依然愿意遵守诺言,宁愿放弃家族继承权,也要兑现对史露茜小姐的承诺。


感情,有时是需要理性来平衡的,爱情走到婚姻,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智。


《鲁豫有约》里,有一段吴尊关于婚姻方面的阐述。


鲁豫说,有的男人会很花,吴尊回答,我不想给我女儿难堪,我想女儿长大了可以很骄傲地说你看我爸妈的感情。


承诺的另一面是什么?是自律。


对待家庭和爱人,自律或不自律的人会拥有截然不同的婚姻。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


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可能是幸福的婚姻。


每一段理性的婚姻背后,都需要夫妻双方从始而终的自律。


而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彼此依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4


周国平曾说: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吃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时代更迭,观念在发生改变,大众认知里对离婚的宽容度变开放了,所以觉得自己可以成为感情里变心的人,觉得那是情有可原的。


同样的还有互联网上推送的各种数据,出轨率、结婚率、离婚率,这让一些人觉得婚姻不可靠,开始对婚姻不再期待,甚至成为出轨、不婚、恐婚的理由。


我们要相信的是,互联网数据呈现给大众的也只是概率分析,并不是准确的数据。


实际上婚姻并没有那么可怕,多数人也都还在婚姻当中盘旋,我们要做的是,理性地树立起自己对感情、婚姻的一套适用于自己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有个明确的认知,既然承担了一份爱,就要让这份爱有归属感。


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理性和承诺。


同时,我们要相信,在爱情里自己是个专一且长情的人,无论如何,只要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你还足够深情的活着,终有人会走进你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