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讓動聽的民歌唱響網絡課堂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姜燕)疫情期間,致力於多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公益機構“飛越彩虹”多民族童聲合唱團組織全國各民族的音樂老師100餘人,發起“雲上飛歌”在線學民歌活動。全國各地的學員歡聚在飛越彩虹搭建的網絡學習平臺,交流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學習各民族歌曲,加深了各民族之間的瞭解和感情。


疫情期間,讓動聽的民歌唱響網絡課堂

圖說:“雲上飛歌”微信群學歌交流記錄。受訪者供圖(下同)

“雲上飛歌第6期,傈僳族打跳歌曲《相見樂》,這首歌很好學,大家不見不散哦!”學習微信群中,助教發出當晚的學習曲目,學員們紛紛熱情點贊。本期老師王永剛是麗江傈僳族有名的民間藝人,他將歌詞和演唱全曲發送到微信群中後,發送語音逐句教唱,介紹歌詞大意,指出學習難點。學員發送語音跟唱,老師逐一點評。助教還不時發送傈僳族群眾身著民族服裝伴著這首樂曲打跳舞蹈的場面,增加學員們的感性認識。教唱的老師們傳播本民族文化的意識也非常強,經常會介紹民族文化。

疫情期間,讓動聽的民歌唱響網絡課堂

圖說:傈僳族群眾唱著《相見樂》在打跳。

活動啟動1個月以來,已組織了納西族、藏族、布朗族、維吾爾族等多個民族的音樂老師在線教唱民族語言版本的維吾爾族歌曲《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納西族民歌《打穀調》、藏族歌曲《在那東山頂上》、布朗族民歌《今天日子好》等、鄂溫克族民歌《不是唯一的》。

因為是初次嘗試網絡教學,所以選用旋律相對簡單的歌曲。最初也想嘗試使用會議軟件等教學,但民族老師大都地處偏遠,網絡信號不好,對新技術掌握有限,所以採用了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微信群方式教學,將入群二維碼放在“飛越彩虹”微信公眾號中傳播,供想學者加入。

“飛越彩虹”秘書長王芳介紹,飛越彩虹還有一些合唱團教學,2月間疫情期間深圳合唱團就嘗試了網訓營。“就怕孩子們沒開學悶得慌,開半個月網課學唱歌,每天在唱歌中度過,快樂指數不斷增長。”王芳說,孩子們每天上一小時網課,一起做視唱練耳中音準、節奏、旋律、歌曲等方面的“雲練習”,學員非常投入地練習,老師認真地為學員逐個點評,學員提高明顯。網訓營也積累了網絡教學經驗,如在學員的旋律、節奏及音準的提高上更有效,在合唱和更精深的層面如氣息的教學上較難實現。這些經驗又在隨後的“雲上飛歌”中傳遞給全國各地的老師們,供他們為當地的民歌合唱團網上教學時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