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深圳大学落选双一流?

谢雄枝


深大落选什么头函不要太在乎外在的加持!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深入不懈地搞好学术,终有一天你想不要什么名堂都不形!


user3469551645338


深圳大学,历史短,起点浅,水平低,决定它目前的命运。有的教师是广东师范学院毕业,在中学教了几年,通过私人关系,进去教了几年书,就评为教授,你说这样的大学,有什么水平?开办几年来,之所以那么多人报考它,主要是考生看中了深圳这座城市,想毕业后留在深圳工作,而不是看中这间大学。


手机用户52103914249


我看能不能答到点上:

1、“双一流”跟以前的“重点大学”,“211”,“985”一样,换汤不换药,都是国家财政支持和倾斜的培优扶优项目,有浓厚的行政分配资源的色彩。

2、深圳作为曾经的市场化改革先锋,可以探索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吸引资源与人才,比如校友马化腾等大佬的捐赠一样,深圳这地方不差钱,深大也能搞到钱。

3、深大的学术研究能力应该不比大部分的中西部政策性支持的“双一流”高校差,发展后劲也很足,既然广东省内名额有限,那深大就不去争了,发扬特区精神,把教学和学术研究做好,借以时日,实力上超过绝大部分“双一流”高校是很有可能的。


用户92633948123


深圳大学算是网红大学,网络上比较火。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大量的学生和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填报,我当年报志愿的时候连985.211都没有听过。信息差导致谁的名头响,位置好,谁就受益。

深圳大学地处深圳,我们平常听说的那些高科技公司基本都在深圳,而且深圳大学宣传的好,这就让一批不了解填报志愿的高分考生高分考生进去入到深圳大学。

再说说为什么评不上双一流,双一流其实就是以前的985,211。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这些211基本都是某个行业的老大,以最有代表性的油电地矿四所大学为例,这四所大学在各自的行业基本没有对手,但只是特色大学只能评选为211,现在也只能进一流学科。985是综合性大学,在多个行业处于领先。

再看一下深圳大学,并没有在某个领域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落选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按校友影响力的话,211.985的学生基本上在各自行业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学校的师资力量,生源和资金也远远超过深圳大学。


一只大鸽子


深圳大学,是近年来才全面进入一本招生的,一般近几年才升入一本的大学,是很难进入双一流的。广东因为生源多,为了照顾本地生能进入一本升学率,才在这几年扩招一本生的。深圳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一个大城市,加上政府对深圳大学的大力支持和投资,这些年大家喜欢这个城市,争相报读深圳大学,这些年,录取分数线一直上升。以前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本来就二本院校的。


落叶的声音


不是落选,人家深圳大学那是根本就懒得申报,不跟你玩;同城的南方科技大学国际排名进入中国大学前十,同样没有进入“双一流”大学行列,可人家依旧完全收获高分考生。

名头不重要,关键是要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和科研,实实在在提高教学科研实力,这才是王道!


欣然好志愿


喷子很多,占了多数。其中,有些是罗列以前的数据或现象,有些是人云亦云,有些是不懂装懂,真正客观的意见不多,但看得很准。国内排名,大家应该知道的,不想多说。深大的历史,不是起点低,底子薄,恰恰相反,关心的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深大的排名,国际国内都不难找,关心的也不必费心去黑,从纵向去比一下她的进步数据,比起用文字去发泄偏见来得更真实。我见过很多学校在打品牌和历史知名度,深大从现任校长的态度到现实的表现,给我的印象是埋头踏踏实实做事,用事实低调前行。底蕴是什么,除了时间,没有什么是用浮燥可以去积蓄起来的,不用急,慢慢来,深大会用深圳式的埋头发展和自信微笑迎接未来,深大,加油!!!


黎智庸


不是双一流也无所谓

深圳大学, 苏州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不是双一流也无伤大雅,地域优势很明显,财大气粗,地方财力支持雄厚。

出于教育发展全盘考虑,原有的985和211基本都平稳过渡到双一流,原有的照顾因素依旧,当然这几所地方大学,还需要继续能力,办一个好大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多彩体坛


大学(University / College),学名为普通高等学校,近现代大学直接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




儒商誠品


现在中国许多大学科研不成,教学水平也不成,管理关系户非常严重,或者按老资格排队任用,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非常困难,前途一片迷茫,这样的大学早就除掉985和211的招牌,真的不知道怎样评上去,简直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中国所有大学,应该每几年审核下,根据科研、教学、学校官理、人才任用和学生就业等情况,制定一个标准,达到要求给以985和211,给多一些资格,没有达到标准,减少资源,做到优胜劣汰,让这些做也36,不做也36的大学,给以压力变成动力,让这些一事无成的大学,不要以为挂了985和211的招牌,永远享受国家最高资源,让这些无作为的大学,认清社会发展,国家需要,踏踏实实为国家培养人才,认认真真搞好科研成果,否则遭受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抛弃,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