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上书大骂嘉靖帝一无是处,嘉靖怒火中烧,却为何不敢处死海瑞?

Gviwin


海瑞是少有的敢骂皇帝的耿直boy,被人骂到脸上,嘉靖皇帝当然想杀他了。可这样一个难啃,蛮横的骨头,杀了容易,再找就难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样的一把好刀,嘉靖皇帝要把他留给儿子,还要把释放他的恩典留给儿子,让他心甘情愿地为儿子的江上保驾护航。





米小米的读书日常


海瑞这个人呢,是一个有名的清官,当时的浙江总督胡宗宪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突然开会到中间大家休息一下时候,胡宗宪说我跟大家讲一个笑话吧,前一些天海瑞出去买肉了,顿时整个会场可以说是哈哈大笑。

这件事情,当时整个在海瑞治理领域内的老百姓都不相信,卖肉的那人以为自己疯了,那天正好是海瑞的母亲60大寿,所以海瑞自己去买了2斤肉去给母亲做寿,一个浙江总督在这种严肃的军事会议上拿这玩意开玩笑,也确实证明海瑞这个清官名声在外。

嘉靖虽然一天到晚不上朝,而且总喜欢写那些看不懂的青书(这个东西不是只写给青楼女子的书,而是说写给上天的书,也就是说这个书写的完全就让人看不懂。)但是这个人并不笨,他明白,如果他杀了海瑞,那他自己可能就要背负一些骂名。

有一次嘉靖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跟手底下的人抱怨说海瑞这个小子一天到晚接我短,骂我,我巴不得直接把他给宰了,然后这人就告诉他,你必须得忍住,这个人是完全用自己的生命在成就自己名留青史的这个机会,你如果杀了他名留青史的是他,你将会遗臭万年。

确实,这种民生还有自己所作所为都比较正派,抓不到任何污点的人上头,也确实拿着些人没有办法,你比方说岳飞,岳飞在抓了他治了他罪,把他处死以后,有人亲自跑到秦桧的府上把他揪出来,说你跟我说清楚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了三个字,莫须有,可能有!就这样,秦桧落下一个什么样的名称?

嘉靖自然也明白这件事情,把海瑞给杀了哦,以后老百姓怎么议论你,而且海瑞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闹得是沸沸扬扬,朝廷文武百官底下的下层平民老百姓全部一清二楚,海瑞因为什么事情骂了你你因为什么事情在生气,(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你如果敢杀他,那你这些事情统统全部流传下去那你以后名器还要不要了?你这皇帝还想不想做了。

并且出于私人的原因,嘉靖皇帝的八个儿子里面只死了一个裕王,而海瑞又是裕王推荐给嘉靖,爱屋及乌,这件事情上面还必须得给海瑞一个面子。

当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就是整人嘛,朝廷上面整人还有什么难度,但是没过十个月,嘉靖就死了。


漩涡鸣人yy


海瑞骂皇帝,是他一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海瑞的价值也体现在这让他成名骂皇帝一事之上。骂皇帝之前,海瑞是户部主事,大约是六品官。假如没有骂皇帝这件事,海瑞一生的官职能否越过四品,恐怕很难说。一骂之后,成了千古忠臣的典范,之后,一路高升。最后做到南京都御史的高位,都和骂皇帝积累的政治资本有很大关系。

我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想否认海瑞的价值。我觉得,做为一个官员,海瑞是廉洁清正,无私无畏的。这就是所谓的德。有了这样的品德,海瑞做为清官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

海瑞上书骂嘉靖皇帝,有些话说的确实很难听,也让嘉靖很恼火。按常情常理,把海瑞杀掉,对皇帝来说,也能做的到。但嘉靖最终还是没有杀它。海瑞保住了性命。究其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嘉靖皇帝本人的态度。其二,与当进的政治形势相关。

先说嘉靖本人,他之所以不杀海瑞,有两个原因,一是不敢,二是不忍。先说不敢。《明史海瑞传》记载,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上书之后,果然大怒,气的浑身发抖。以手抵地。对太监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这时,边上的太监黄锦对他说:“海瑞这个人素来有痴名,他知道触犯皇上必死,已经买好棺材,与妻子诀别,在家待罪了。他家的仆人们也都逃走了。他自己是不会跑的。”

听到黄锦这样说,嘉靖皇帝才平静了一点,又重新读海瑞的奏疏。嘉靖大怒之时,对海瑞的态度是先抓起来,没有说杀掉他。原因很简单,宋明以来,封建政治形成了以文人为核心的体制。臣子上书劝诫皇帝是正常的。如果触怒皇帝,被惩罚是可以的。直接杀头。是不符合律法规定的。此为嘉靖所顾虑的。其次,如果嘉靖要处理并杀掉海瑞,必然要向天下公布海瑞的错误。那么海瑞的上书内容,必然公之于众。而海瑞奏疏中所说,都是事实。这一点,嘉靖皇帝很清楚。此书一向天下公布,无疑让天下人都明白,嘉靖就是无道的昏君。这就是嘉靖不敢的原因。他也怕杀了忠臣之后,留下千古骂名。

海瑞触犯嘉靖与后来的杨涟左光斗触犯魏忠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杨涟,也是一个小官,因为敢说敢干,以一个六品小官,居然成了明光宗的顾命大臣之一。最后因为弹劾魏忠贤被杀。魏忠贤之所以敢毫不犹豫的整死杨涟,而嘉靖却留下海瑞一命。本质上是因为地位不同。嘉靖是皇帝,他当的是自己的家。而魏忠贤当的是天启的家。对于真正的忠臣,嘉靖留了他一命,魏忠贤却要杀之而后快。原因很简单,忠臣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有利的。魏忠贤可以只考虑私利,而嘉靖再昏庸,也会偶尔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上面讲的是嘉靖有不敢,下面再说不忍。嘉靖为什么会对海瑞产生不忍之心。因为他虽然任性,但毕竟不傻。他也能从海瑞的奏疏中,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明史》说,当黄锦告诉嘉靖,海瑞不会逃跑的时候,嘉靖默然,少顷复取读之,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嘉靖为什么会为一篇骂自己的话而感动太息呢?看看这篇奏疏的内容就可以明白。海瑞骂皇帝的关键内容是嘉靖热中修道,荒废朝政,以至于造成国家政治混乱。上书中所有的具体事情,都与此相关。海瑞在骂皇帝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谩骂,把朝政混乱的责任全推给嘉靖,而是从儒家伦理道德中,为皇帝找到许多推脱的借口。并对皇帝的改过自新,寄予很大希望。一个最主要的观点是,他把皇帝的错误大部分归于诸臣不能规劝皇帝的身上。“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谓陛下厌薄臣工,是以拒谏。执一二之不当,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过举,而恬不知怪,诸臣之罪大矣。”

海瑞在骂皇帝的同时,也把满朝的大臣都骂了。皇帝犯的错误,都是你们做臣子不劝阻造成的。这个观点,大概让嘉靖看了之后,恼怒之余,又产生很舒服的感觉。这是嘉靖对海瑞产生不忍之心的原因。

皇帝的不敢,不忍之心,是海瑞保住性命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嘉靖晚年的政治形势有关。

嘉靖晚年,政治比较混乱。这个混乱局面的造成,与嘉靖修道有直接关系。政治的长期混乱,必然产生人心思治的倾向。这种想法,导致了明朝后来的隆万改革。隆万改革,从严嵩下台,徐阶上台发端,到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结束。这段时间,是晚明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想改变政治上混乱局面的人。这时候,一个不知死活的海瑞出来向造成政治混乱局面的第一责任人嘉靖发难,是这些人所乐见的。于是,他们也会想方设法保住海瑞的命。

有人说,因为海瑞是个人才,嘉靖皇帝想把他留给后代使用。这种说法是否受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影响,我不敢肯定。但我觉得这不是历史事实。海瑞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这个程度。他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廉洁和忠诚。这种品德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嘉靖容忍了海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内心对于修道之事,大概在晚年是有些后悔的。原因很简单,修道是为了长生。修道的结果应该使的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但是,现实是,吃了不少仙丹之后,嘉靖的身体大概也慢慢出问题了。身体上出现病痛,也就很正常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认真的考虑,自己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修道,到底值不值得。对不对?正在这时,海瑞的上书来了。这就不能让嘉靖皇帝思绪万千了。

总之,海瑞一生的事业,就在于骂皇帝。骂皇帝是有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海瑞敢于去做,就是大勇。骂皇帝,是为了改变政治混乱的局面。这是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为了大多数人利益,可以豁出命去干,能做到这一点,海瑞就值得永远的尊敬。


七月流火140400643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公元1565年,官至六品的海瑞抱着必死的决心 ,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毫不留情直言嘉靖沉溺于长生不老之术,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荒废朝政,听信谗言,造成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朝野上下,万马齐喑。



自古忠臣比比皆是,他们劝谏皇帝的方式都是比较委婉。没有一个像海瑞一样敢于直言皇帝:一意修玄,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蘸,修蘸所以长生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


嘉靖还没看完,就气的把奏折摔倒地上,怒喝到道:“快把海瑞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大臣吓得跪倒一地,齐喊:“陛下息怒”。旁边宦官黄锦小声说道:“这个人跑不掉了,听说在递上奏折前,他已经为自己买好棺木,只在家等死。”嘉靖听罢,沉默许久,又捡起奏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冷笑到:“他想做比干,可朕不是纣王。”

嘉靖不是昏君,他心里明白海瑞所说句句属实,不是在哗众取宠。这么多年来,无论严嵩、徐阶这些大臣,无不顺从于他!海瑞冒死直谏是个忠臣,但也深深伤了嘉靖的自尊。如果听之任之,皇帝的尊严何在、威望何在!嘉靖越想越生气。1566年,嘉靖下令把海瑞关进大牢,但一直没有处死海瑞。海瑞就这样在大牢中熬了十个月,直到嘉靖驾崩。

嘉靖为啥迟迟不处死海瑞呢?是因为“投鼠忌器”。如果仅凭这道大骂自己的奏折, 就把海瑞杀掉,那他真的要背上千古昏君的恶名!嘉靖不会如此低智商,他在等处死海瑞的借口,等大臣们弹劾海瑞有啥不轨之举。可惜,老天没有给嘉靖过多的时间。假如,嘉靖再多活三年五载,以他瑕疵必报的性格,大牢中的海瑞难逃一死。


洛水清风


海瑞(1514—1587)字汝贤,自号刚峰,琼山(海口)人,明代著名政治家。

听听,刚峰,光听名头就知道此人有多硬,我们所熟悉的海瑞一般都是清官,对下不贪财,对待上级不巴结,这在污浊的官场中可以说是少有的一股清流,如果仅仅如此,那么他也没那么有名,最令人大跌眼镜的一件事是他在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批评皇帝!

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知道他批评的可不是宽宏大量的皇帝,而是历史上有名的道皇帝,嘉靖,从大礼仪之争到左顺门事件,百官伏阙,这一件件无不体现出嘉靖的不认输的强硬性格,纵观嘉靖一朝除了严嵩这位听话的首辅,在这之前首辅之位可是走马观花一样,这其中不得善终的大有人在,嘉靖可不是对待臣子宽厚的主,当然他好像对谁都不怎么感冒,包括自己的亲儿子!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为什么当海瑞死谏他,他却没有杀了海瑞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以嘉靖的聪明,他知道海瑞不怕死,像海瑞这样的清官,死是成全他,死是为他正名,如果杀了海瑞,那么只会给这件事火上浇油,暴君的名号他是永远都甩不掉了,况且这时候他也不再年轻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更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激情了,简单来说就是老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Cen丶香蕉


【文藏来答】海瑞抬着棺材骂嘉靖帝,嘉靖帝却不杀海瑞。海瑞绝处逢生,还要感谢四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海瑞画像)

一、东厂总督黄锦

海瑞的奏折言辞激烈,把嘉靖帝骂的狗血淋头。嘉靖帝读完,龙颜大怒,气得手都发抖了。嘉靖帝把奏折扔到地上,命令左右侍从:“赶快抓住海瑞,别让他跑了!”

当时黄锦正好伺候在身边,他及时提醒了嘉靖帝一句:“海瑞这个人素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知罪该万死,都买好棺材,跟家人诀别了,家里仆人也都散了,他肯定不会逃跑的。”黄锦这句话看似无关痛痒,却恰好指出两点:一,海瑞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二,海瑞就是个倔驴,皇上没必要跟倔驴一般见识。黄锦跟随嘉靖帝五十多年,执掌司礼监和东厂,可以说是嘉靖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他这句话的分量,不言而喻,嘉靖帝因此打消了立即处决海瑞的念头。

二、内阁首辅徐阶

嘉靖帝虽然没有立即处死海瑞,但仍没放弃杀海瑞的念头,把他关入了诏狱。而这时,有一些大臣叫嚣着杀海瑞。内阁首辅徐阶劝嘉靖帝:“君主圣明则臣子正直,海瑞固然鲁莽,然而他不过是仗着您是明君,才沽名钓誉,想捞个直谏重臣的名声罢了。杀了他,就成全了他的名声,不如宽容他,还能彰显您的圣明。”嘉靖帝听徐阶说的有道理,再重新看看海瑞的奏折,决定还是先不杀海瑞了。

三、刑部尚书黄光升

虽然嘉靖帝中了黄锦和徐阶的“圈套”,暂时不杀海瑞,但要释放他,还缺少一个台阶,毕竟海瑞把嘉靖帝骂的太不堪了。

刑部尚书黄光升从中斡旋,求得嘉靖帝交由刑部审理此事,于是,在诏狱吃牢饭的海瑞被转到刑部大牢。刑部审理之后,黄光升上奏折说,海瑞上疏劝谏陛下,好比儿子骂父,罪不至死。海瑞虽然痛骂嘉靖帝,但他是非常忠君的。黄光升这封奏折把剑拔弩张的君臣对立,弱化为父子之间的劝勉,大事化小,给了嘉靖帝一个不杀海瑞的台阶。黄光升还一直把海瑞留在刑部大牢,以防发生变故,同时方便照应海瑞,毕竟牢饭不好吃。直到同年年底嘉靖帝去世,黄光升便奏请新帝释放海瑞出狱。

(黄光升像)

四、嘉靖帝

海瑞虽有黄锦、徐阶、黄光升等人多方位营救,但最终话语权还是握在嘉靖帝手里。好在嘉靖帝也意识到海瑞说的是真话,他反复读海瑞的《治安疏》,曾言:“海瑞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半年后嘉靖帝病重,他还对内阁首辅徐阶说:“海瑞说的都对。朕现在病重,如何还能处理朝政?朕不知爱惜身体,以致疾病缠身,如果朕还能到便殿去理政,怎会被海瑞骂?”嘉靖帝至死都没开口说处死海瑞,用意不言而喻。

(海瑞墓园)

参考书目:《明史·海瑞传》,明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六》,明何乔远《闽书·黄光升传》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海瑞与嘉靖的冲突,体现在海瑞给嘉靖上《治安疏》,历朝历代给皇帝上疏者不计其数,有人报祥瑞博龙颜大悦,有人分析时弊展示政治抱负,有人反对皇帝做某些事据礼力争,嘉靖怎么看待海瑞上疏,最终决定了海瑞的生死去留,我们不妨从嘉靖的角度来分析下海瑞上书的目的。



嘉靖看到疏文开篇言到: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什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民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海瑞这是为人民说话来了,君道不正,臣职不明,社稷民生就无法保障。海瑞的政治理想——求天下万世大治。疏文较长,不一一解读,大致意思是:嘉靖一心修道,兴土木建道观,信奉“二王不相见”,不视朝,朝廷纲纪混乱,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亮点句子“天下不直陛下久矣”,“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可谓对嘉靖造成10000点暴击伤害,随后海瑞又劝谏嘉靖节省振作,采用措施使国家强盛。



嘉靖作为明朝第一聪明皇帝,善于玩政治势力制衡,肯定要透过表面看本质,猜测海瑞有无朋党,受何人指使。

《明史》中载: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从这段中,不难推断出,海瑞“痴”——性格耿直执拗,这一点嘉靖也早有耳闻,而且海瑞死谏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验证海瑞无朋党。



《明史》: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

可以看出,海瑞此疏让嘉靖醍醐灌顶,对往事有所感悟,一方面是嘉靖身体不好,感觉这些年信道长生不明智(秦皇汉武信道,最终又如何),另一方面,嘉靖感慨民生不振,欲有所作为。

但是嘉靖聪明而且好面子,不处罚海瑞说不过去,处罚狠了,海瑞留个好名声,嘉靖成桀纣昏君了,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其实就是拘留几天。后面的发展: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刑部定死罪,嘉靖没批准,说明嘉靖已经认可了海瑞的上疏,并且从心里上,不追究其死罪。

自古名臣常有,明君难遇,以嘉靖的才智,选贤任能,革除弊政,改革吏治,练兵强国,明朝的发展可能会大不一样,惜哉!


云居说历史


我不认为嘉靖帝不敢杀海瑞,只不过暂时不杀罢了。据《明史 海瑞传》记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去世前夕,海瑞上疏陈皇帝不是。“帝得疏,大怒,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论内禅,因曰:‘海瑞言具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上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捞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情况很清楚,不是嘉靖不敢杀海瑞,而是等待时机,要杀人还不让大家有异议。不料,自己先海瑞而去,穆宗立,新皇大赦,把海瑞放了。说嘉靖不敢杀海瑞,是对嘉靖对处死海瑞的呈文留中不发的误解。其所以留中,是因为海瑞上疏,字词间虽有对皇帝的骂詈,但纠其心,是为大明江山。如果贸然处死,会杜绝忠言,给自己留下不尚贤的恶名。以嘉靖的小聪明,不会不顾虑这一点。而户部主事,肠子太直,以为嘉靖不想处死海瑞,想出风头卖乖,结果讨了一百大杖。可见,朱厚熜的心思不是一般人所能猜透的。


二曲人


嘉靖皇帝威福自操,乾纲独断,即位之初,独自一人面对满朝文武“大礼仪”,最后胜利告终,不要怀疑嘉靖的能力,除了他妈妈外他是想让谁死谁就得死,不存在不敢处死海瑞的问题!那为什么海瑞活下来了呢?

1.对嘉靖来说,海瑞上疏骂皇帝发生在嘉靖四十五年,这一年已经进入了嘉靖生命的倒计时,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心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对一直希望长命而修道的嘉靖来说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善行给自己延长生命,所以看到海瑞的上疏虽然恼怒但没有立即处死海瑞,而是选择把海瑞逮捕入狱,送刑部论死,听候发落……注意这里没有说不杀海瑞,只是交给刑部论罪而已!因为户部有个叫何以尚的官员请求皇帝释放海瑞,嘉靖发怒把他打了一百大棍,关进诏狱,日夜用刑伺候,可见嘉靖对海瑞的愤怒,再后来,病重的嘉靖自身难保,哪里有精力去处理虽然骂自己但并没有死罪的海瑞!

2.他人的营救:一个是宦官黄锦,在嘉靖怒不可遏时说:“海瑞进谏前,自知难逃一死,遣散了家人,别了妻儿,买了棺材放在家里,等着朝廷治罪,他是不会跑的……”正是这番话让嘉靖冷静了一些,为海瑞的生命赢得了时间;另一个是首辅徐阶力劝嘉靖,并且在其他阁僚主张处死海瑞时,被徐阶压了下来,也为海瑞的不死争取了时间;还有一个是刑部尚书黄光升,他把海瑞上疏比喻成儿子骂父亲来减罪,把海瑞留在狱中并积极营救!

几个月后,嘉靖驾崩;徐阶等草拟的嘉靖遗诏里说“……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至此海瑞等人被赦免释放出狱,并官复原职!

综上所述,不存在嘉靖不敢杀海瑞的说法,海瑞的存活是形势所致,是和嘉靖生命赛跑赢得的,假如嘉靖那一年不死,再活个三五年,不招人待见的海瑞断定活不了!



南门岭的柿子树


海瑞的名声太大

海瑞作为明朝官场的一股清流,他的知名度在全国是非常高的,与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员来说,海瑞是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海瑞在民间干了许多救济百姓的好事,是天下百姓公认的父母官,为朝廷树立了很好的形象,如果皇帝将海瑞处死,那么无异于暴露了朝廷的真面目。



留着海瑞

皇上也知道当时的官场风气非常的不好,官员腐败现象太严重,海瑞连当今皇上都敢骂,那么还有哪个官员是他不敢得罪的,所以皇上想留着海瑞来监督其它的官员,论清廉,家无余财。论胆量,连皇上都敢骂,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正好派出去,当个按察使,皇上省心,百姓开心。海瑞果然也不服皇上期望,刚上任没几天,就翻出了内阁首辅徐阶家人占用田地,偷税的案子。即给皇上追回欠款,又给海瑞自己加深了不畏权贵的形象,又为百姓收回了土地,可谓一石三鸟。



皇上也要面子

如果嘉靖皇帝杀了海瑞,可能只是消了他的一时之气,但自己的形象就是迫害忠臣,罪同桀纣。而若自己放了海瑞,自己的形象就是虚怀纳谏,宽宏大量。权衡再三,嘉靖帝自然就选择后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