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万历这么多年都不上朝,甚至连六部大臣都不认得,怎么维护的皇权?

蓦然鎏域


明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除了前期的几位皇帝勤于政事,之后的皇帝都喜欢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像嘉靖皇帝信道喜欢炼药,追求长生不死;天启皇帝,应该算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万历皇帝近30年不上朝。有本叫做《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就是讲的明朝的相关事情,语言生动形象,把每个皇帝的性格特点都描摹的淋漓尽致。

明朝皇帝不上朝,其实是由于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的,明朝自宣德皇帝开始,官员呈送给皇帝的奏折,必须经过内阁,内阁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这种初步的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然后皇帝再在奏折上作出批示,称为披红。明朝皇帝往往把披红的权力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而一旦把这种披红的权力,交给宦官代行之后,皇帝等于是没事了。

嘉靖帝前期还是很勤政的。他继位之初, 制定了整顿吏治、裁抑宦官等方面的改革,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之后的“大礼议”事件,更是初现嘉靖过人之术。嘉靖本以外藩继皇帝位,为了巩固皇权,他使用了张璁,操纵出议礼派与护礼派之争,在“血溅左顺门”事件之后稳固了新皇的权威,彻底握住了皇权。而在嘉靖后期,他却二十余年不上朝,学道求仙,任用佞臣,那么对于朝政他真的放手了吗?“张弛操纵,威柄不移”是史料对嘉靖皇帝用臣谋略的记载。嘉靖通过核心集团加强中央集权,控制朝政,并逐渐退出前台,淡化上朝的工作,但实际并未放松一点手中的权力。

正如许多历史学家所指出,嘉靖其实是最懂得怎样做皇帝的人。正因为精通帝王之术,所以嘉靖不像高祖朱元璋那样日夜操劳,也不像后代朱由检那样大权旁落。他在位四十五年,二十七年不上朝,但是大小事务都被他掌握。也就是说,大明帝国这四十五年其实是他当家的。

万历帝为何不上朝,原因在于张居正的事件对他的打击太大,从小他就被张居正教育要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奈何张居正自己其身不正,贪腐事件对于小朱同学的影响十分深刻,加上立太子事件与群臣的对立导致万历帝心灰意冷不愿上朝,不过他不上朝不代表他没做事,对于一些大事,万历皇帝还是有所反应的。比如三次边疆军事战争,他就通过谕旨的形式来处理的,最后也是胜利而归,巩固了明朝的疆土。

小事就交给内阁大臣自己处理,大事的话就把几个主要的大臣召集在一起,开个小会,还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那时候宦官和文官相互制衡,皇帝还有锦衣卫,就算他不上朝,他对朝政之事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在军事上,皇帝独揽军事大权,也没有人敢造反。


Sylar弈


嘉靖、万历二人是明朝历史上两位在位时间比较长的两位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1507年9月16日)是明朝第十一个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进京继承大统,年号嘉靖,前后在位时间达45年之久,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去世。

朱厚熜的孙子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后,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去世,前后在位达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爷孙二人有多个共同之处。

首先,是在位时间长,万历在位48年,嘉靖在位45年。

其次,二人都曾经跟朝廷文官集团有过冲突。嘉靖一登基就因为皇考之称、亲生父母尊号等与内阁杨廷和等人发生“议礼”之争。万历也曾因册立太子的问题与大臣间发生了“国本"之争。当然,冲突发生后,二人结果不太相同。嘉靖是个玩政治的高手,老谋深算,擅玩权术,打压保守派,取得了“议礼”之争的胜利,从而大权在握,在其执政的后半段,执着于修仙问道。

而万历则没有这么幸运,“国本”之争中,要立宠幸的郑妃为贵妃,引起争议,后来又打算立郑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更是引发朝臣反对,虽然逼退多任内阁,廷杖责罚了众多大臣,但终没能拗得过文臣的围攻,只得立恭妃之子朱常洛为太子,立郑妃之子朱常洵为福王。这期间,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开始怠于政事,深居后宫,沉缅女色,不问政事。

再次就是二人都曾多年不上朝。嘉靖不上朝上面一段我们说了,其在位期间修玄好道,宦官活动低迷,阁权争斗激烈,但“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与其他皇帝不同,他摆脱了宦官集团的纠缠,在清除反对内廷外朝各种威胁皇权势力的基础上,开始加强了对内阁的控制,频繁的首辅更迭,显示出了其驾驭群臣,抑制阁臣,避免尾大不掉的特点,迫使这些臣子为人曲谨事己,“有如飞鸟依人”。

对于万历不上朝,其实恶果远比嘉靖严重的多,最后实际上导致了是皇权的下降。万历期间宦官势力猖獗,司礼监地位上升,各类矿监、税监成为其敛财的工具。而且其久不问政,打压内阁,加剧了朝中党争,政府机构涣散,使晚明的政局混乱不堪。


史说新传


嘉靖和万历祖孙两位明朝皇帝,是大明皇帝中的奇葩。同时也是中华几千年封建皇帝中少有的"甩手掌柜″!

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明朱氏王朝有限公司,是由董事长掌握最终决策权,而由总经理负责公司运营并受董事会监督!

首先是嘉靖,他在"大礼议”事件中,与朝臣弄得灰头土脸之后,干脆不上朝了!用这种方式报复群臣。但不上朝可不意味不掌权!嘉靖虽有潜心修道的嗜好,但却一刻也没有放松权力。他通过任用严蒿为內阁首辅大臣来操作朝政,双方通过內阁″票拟”(草拟文件)送皇帝″批红″(盖章)的方式来上传下达。而且为制约严蒿,嘉靖又在內阁中任用次辅对其加以牵制。又派心腹太监涉及政事…重重制约之下,实权当然为嘉靖所掌握了。只有他才有最终决定生杀予夺,贵贱荣辱的权力!

而万历呢,他早期依赖老师张居正辅佐,搞改革、除弊政,虽不彻底。却也颇有一番新气象!然而好景不长,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便很快消极怠政起来。他也在学习祖父的作派,搞他个″內阁负责制″!实际上內阁也负不了什么责,只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大权还是由万代通过内阁首辅掌握的!

别说他们了,木匠皇帝天启够荒唐的吧?但任凭魏忠贤多么飞扬跋扈,不还是被接任天启之位的崇祯一举拿下了吗!这就说明,明朝的最高统治权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而无论其多么的荒唐…


北疆同心


先说嘉靖吧,首先我们得知道虽然嘉靖二十七年不上朝,一门心思炼丹修道,但他并不是一个愚蠢的昏君。这一点从他十五岁即位便在“大礼仪之争”之中胜出,并狠狠打了在宦海沉浮几十年,三朝元老扬廷和的脸,这场辩论更重要的意义是打击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实力,加强了皇权。说回正题吧,嘉靖二十多年不朝,国家还能正常运转,皇权还牢牢掌握在嘉靖手中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成熟完善的制度

早在汉武帝之时,皇帝就设立了“内外朝”制度,皇帝不出面内廷和外廷机构也能正常运转。皇帝只需要下命令就可以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也分为内外廷,内廷官主要为二十四衙门的公公们和锦衣卫等勋臣们,外廷为内阁-六部-各百官……,其实就是文官集团。从朱瞻基开始,明朝的皇权就已经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前者由内阁控制,后者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控,嘉靖虽然不上朝,但大臣有事可以给嘉靖写奏章,然后由内阁票拟,提出处理意见,交由秉笔太监批红,当然皇帝也会看奏章,不可能将皇权彻底交与他人。所以嘉靖不上朝国家也不会乱。



第二:架空内外廷,加强皇权

上文说了明朝内外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对皇帝是一种威胁。嘉靖在“大礼仪之争”中削弱了以扬廷和为主的文官集团,也就是灭了外廷的威风。之后开始削弱太监的实权,嘉靖召回了在外镇守的太监,又架空司礼太监的权力,让他们成为一种摆设,架空了内廷。使皇权得到了加强。



第三:施展“帝王之术”

嘉靖是明朝皇帝中最会“帝王之术”的皇帝,他把文武白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嘉靖手底下的聪明人不少,但和嘉靖本人相比都是蠢货。嘉靖利用手下臣子的贪欲,使他们互相争斗,互相掣肘,互相制衡,不管是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不管他们是忠是奸,都被嘉靖完弄于股掌之中,这就是嘉靖的高明之处:时不时在内阁官僚中制造矛盾,时而给他们出个谜语,时而让他们彼此诬告,互相拆台,使他们疲于奔命,心甘情愿的为皇帝服务。

再说万历,万历其实也和嘉靖一样,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不理朝政,只要看奏章批复指挥就可以了。


探寻历史奧秘


嘉靖和万历皇帝,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不理朝政,只要看奏章批复指挥就可以了。朱明朝,主要依靠太监、特务(即所谓的东西两厂的锦衣卫),来行使皇权。朝中的内阁,只有行政的议事权、执行权,而无决策权,这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法律制度规定着,因而,皇帝认不认识内阁六部九卿,并没有问题。

明世宗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即1507年9月16日是明朝第十一个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即位,年号嘉靖,在位时间达45年之久,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去世。

嘉靖是个玩政治的高手,“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他摆脱了宦官集团的纠缠,在清除反对内廷外朝各种威胁皇权势力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内阁的控制,频繁的首辅更迭,显示出了其驾驭群臣,抑制阁臣,避免尾大不掉的特点,迫使这些臣子为人曲谨事己,“有如飞鸟依人”。

嘉靖帝老谋深算,擅玩权术,打压保守派,取得了“议礼”之争的胜利,宦官活动低迷,阁权争斗激烈,他大权在握,乾纲独断,建立一套行政制度,通过任用严蒿为內阁首辅大臣来操作朝政,双方通过內阁″票拟”(草拟文件)送皇帝″批红″(盖章)的方式来上传下达。而且为制约严蒿,嘉靖又在內阁中任用次辅对其加以牵制。又派心腹太监涉及政事…重重制约之下,实权当然为嘉靖所掌握了。

明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是内外廷,内廷官主要为二十四衙门的公公们和锦衣卫等勋臣们,外廷为内阁-六部-各百官……,其实就是文官集团。明朝的皇权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前者由内阁控制,后者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控,嘉靖虽然不上朝,但大臣有事可以给嘉靖写奏章,然后由内阁票拟,提出处理意见,交由秉笔太监批红,当然皇帝也会看奏章,不可能将皇权彻底交与他人。

嘉靖架空内外廷,加强皇权。嘉靖在“大礼仪之争”中削弱了以扬廷和为主的文官集团,也就是灭了外廷的威风。之后开始削弱太监的实权,嘉靖召回了在外镇守的太监,又架空司礼太监的权力,让他们成为一种摆设,架空了内廷。使皇权得到了加强。

嘉靖施展“帝王之术”,玩弄权术,利用手下臣子的贪欲,使他们互相争斗,互相掣肘,互相制衡,不管是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不管他们是忠是奸,嘉靖时不时在内阁官僚中制造矛盾,让他们彼此诬告,互相拆台,使他们疲于奔命,以嘉靖帝为中心,秉承嘉靖帝裁夺。嘉靖帝有最终决定生杀予夺,贵贱荣辱的权力!一切权力之争都在他的控制之中,是他用严嵩来制衡夏言,再用徐阶来制衡严嵩,在他的统治之下,他不愿意看到也不允许有任何人可以号令百官,除了他自己。

他才是集团老板,是董事长,夏言也好,严嵩和徐阶也好,只不过都是他的总经理,打工仔,他们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如果有谁胆敢越过他的权威行事,那就是他自己找死。

万历皇帝, 朱厚熜的孙子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1572年,10岁,即位,年号万历,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去世,前后在位达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万历皇帝,《风雪定陵》里有记载道: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

万历权术不及嘉靖,“国本”之争中,要立宠幸的郑妃为贵妃,引起争议,后来又打算立郑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更是引发朝臣反对,虽然逼退多任内阁,廷杖责罚了众多大臣,但终没能拗得过文臣的围攻,只得立恭妃之子朱常洛为太子,立郑妃之子朱常洵为福王。

万历皇帝早期依赖老师张居正辅佐,搞改革、革弊政。虽不彻底,却也颇有一番新气象!但好景不长,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便很快消极怠政起来。他也在学习祖父的作派,搞他个″內阁负责制″!实际上內阁也负不了什么责,只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大权还是由万历通过内阁首辅掌握的!

万历不上朝,导致了是皇权的下降。万历期间宦官势力猖獗,司礼监地位上升,各类矿监、税监成为其敛财的工具。而且其久不问政,打压内阁,加剧了朝中党争,政府机构涣散,使晚明的政局混乱不堪。



历史风雅颂


朱明朝,主要依靠太监、特务(即所谓的东西两厂的锦衣卫),来行使皇权。朝中的内阁,只有行政的议事权、执行权,而无决策权,纯粹是一个作用不大的社会组织。因而,皇帝认不认识内阁六部九卿,并没有问题。因为朱明朝时,皇族宗室与社会的利益矛盾十分尖锐,皇帝不敢常面对为维持社会稳定,而不断争谏的朝官们,干脆就躲在太监的身后。社会怨言大,就杀白手套的太监,以平天下之愤,如此往复,以维护皇权及宗室的利益。


安平144796971


万历皇帝十几年不上朝,但是朝政由太监和锦衣卫等等和皇帝的亲近的的臣子为他卖命,而日常管理的政务?早就有成熟的法律规定,由大臣们自己依照法律规定执行就可以了。可是也有突发事件来不及处置的,比如努尔哈赤的崛起就是这些事件中的一件。由于皇帝和大臣顶牛?致使努尔哈赤逐渐做大了,以至于,后来的满清朝廷最终取代了大明王朝。这个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惰政埋下的地雷,最终葬送了朱家的大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