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友善”之花在“战疫”中更加亮丽

自疫情发生以来,基层一线涌现了很多感人事迹,有始终忘我奉献、坚守一线的党员干部;有义务宣传防控知识的九旬老党员、捐出自己压岁钱的7岁小学生;有四面八方支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还有义务销售滞销果蔬产品的企业、免费义务送餐的志愿者团队,他们的“凡人善举”,是基层疫情防控中“最亮的星”。

疫情是人性善恶和个人修养的试金石,也是道德与人心的一场“大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身边的一些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事迹,感人肺腑、让人难忘。这些我们身边人的善行义举,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汇聚了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团结斗志。这些典型人物事迹素材,需持续挖掘宣传推广,选树榜样、讲好故事,彰显“平凡英雄”不平凡的担当、一心为民的情怀,弘扬“互助友善、同舟共济”的精神力量。

同时,在疫情防控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友善的现象,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有的对防控工作人员恶言相向,甚至破坏围挡护栏、借酒闹事、无理闯卡;有的网民造谣传谣,搞地域黑,扰乱人心;有的谎报返程时间、瞒报行程轨迹,拒不配合医学观察,毫无公德之心;有的不听劝阻,扎堆聊天,对疫情防控要求充耳不闻等等。针对这些不文明、不友善现象,要及时规范惩戒,严格执法执纪,深化警示教育,守好疫情防控不可触碰的法纪红线。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遵循。“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准则中,相对处于基础地位,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培育“友善”言行,具有基础性、广泛性、操作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扶危济困、和气待人、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等都是“友善”的范畴,人人可做、人人可为。同时我们要看到,“友善”价值理念的培育和践行也面临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现实挑战,需要进一步促进深化提升,让“友善”融入每个人的内心,化作日常的行动自觉。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让我们每个人一起努力,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与人为善、向上向善、以善致善,让“友善”之花靓丽绽放、硕果满枝,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