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后李莲英还活了3年,没了主子,他过得怎么样?

西安新社区


我是莫地方,我来回答。

慈禧死后,李莲英生活不太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李莲英还是知道。

他很早就给自己留后路。

李莲英自小进宫,后受慈禧看重步步高升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出身于河北,自小进宫,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逃往热门,李进喜也去了热门,并获懿贵妃的青睐,逐步爬升为二总管。

懿贵妃就是慈禧,后为李进喜改名李莲英,并在安德海死之后,正式成为大总管,这个时候他才21岁,他是慈禧身边红人,这要不少人巴结他只能其能在慈禧面前美言几句,这也为李莲英找了敛财之道。

李莲英并未恃宠而骄,安德海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做事小心谨慎为下任求情,宫中不少人都尊敬李莲英,另外就是他置办住宅,娶妻以及照顾光绪,看出来他为人不坏。

慈禧去世后,李莲英没了主子,自然也不会受到重用。

他先为慈禧守孝100天,隆裕念其为皇家服务多年,特准许他“原品休致”接着李莲英“舍财保命”要其晚年生活有一定保障。

李莲英离开皇宫后,并未回到故乡,而是留在京城,可能是想陪伴慈禧,或者为家人安全不回老家。

他留在北京三年到底住哪?

李莲英出宫后,先将自己豪宅“李寓”的牌匾给摘了,可以看出他想过平常人生活,从另一点看他想躲避仇家追杀。

李莲英从政多年,必然有不少仇家,他为可以安详晚年,必然隐姓埋名才能确保晚年,这个是可以理解。

根据考证,李莲英隐姓埋名后的居所总共有两处,一处是中南海西苑门外北夹道,另一处则是西城区棉花胡同83号。

这两次安全、不易给人找到,这要李莲英才能安享晚年。

李莲英没了宫廷束缚,他如何过人生最后三年

住和安全解决了,可其虽离开皇宫束缚,过上惬意生活,由于多年宫中生活要其染上不少病。

宫中生活提心吊胆,规律,事事围绕慈禧,李莲英宫中生活规律忙碌。

安逸退休生活,他虽不在为任何人服务,可这对于服侍慈禧一生李莲英十分失去了主心骨,在加之年老体衰,这要李莲英退休三年,就离开人世。

李莲英去世,隆裕厚葬,不过其死存在疑点?

李莲英去世后,隆裕厚葬在了京西恩济庄太监茔地。

李莲英的坟墓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坟墓前有石柱桥及牌坊,材料均汉白玉制成,高三点五米,宽一米许,为牌坊横眉上书“钦赐李大总管之墓”,院内东西侧各有亭子一座,其规格实为历朝太监之首。

李莲英之死到底有何原因,死于“烟后痢”应该就是最终答案。

李莲英一生算是可以的,可在1966年李莲英墓被打开时,李莲英并没睡在棺床上了,尸身不完整,而墓穴较为凌乱,墓穴顶端有洞,他墓穴给盗可能性很大。


莫地方


大太监李莲英自从8岁入宫,直到60岁,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离开了皇宫,可以说,李莲英将几乎一辈子的时间都放在了宫中,放在了慈禧太后身上。因此,慈禧对李莲英自然也是好的没话说。

今天我们不说李莲英在慈禧生前的事情,我们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这天开始说起。

百日守孝,出宫还宝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突然去世,没想到紧接着第二天,掌控了大清朝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殡天。陪伴了慈禧太后几乎一生的李莲英从北京一直步行为慈禧出殡。

想一想,当时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身为大总管骑马坐轿的资格应该是有的,但是李莲英却走着为慈禧送行,这一份情谊,就是旁人比不了的。之后,李莲英为慈禧太后守孝了100天整。

到了1909年的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李莲英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皇宫,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走之前呢,他将自己之前慈禧赏赐给自己的宝物选择整理了一下,认为是国宝级的宝物,一共有七个大箱子之多,交还给了隆裕太后。

临行前,他向隆裕太后磕头说“我在宫里伺候了太后五十多年,太后对我恩重如山,这恩情这辈子我报不完,下辈子我接着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宫里给太后守了白天孝,在宫外,我再给太后守孝三年。”

画外言“没想到,三年后,李莲英就去世了。”

原品退休,下落成谜,最终惨死

隆裕太后感念李莲英深明大义知恩图报,准其原品退休,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退休了工资照发,六十两银子,这个待遇可以说在大清朝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之后,李莲英就销声匿迹了,没有和任何人有什么交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的家,名义上是在黄庄的彩和坊。但是那个时候这片地方十分不安全,所以想来李莲英是不会住在这里的。有人说他去了白云观,因为李莲英信教,不过白云观人很多,人来人往的,也不好说。所以到底他住在了哪里,没人知道。

但是不论是民间还是历史学界都有说,李莲英晚年雇了十个保镖看家护院,过起了深入简出的日子。每日里养养花养养鸟,还抽大烟,因为根据李莲英过继孙女所说,自己的爷爷就是死于烟痢疾。

这就说到了李莲英三年之后的死因,虽然说李莲英的孙女说自己的爷爷是死于烟痢疾,病死的,但是在李莲英死后几十年,当时我国正在经历破四旧的时期,李莲英的墓地就被当做四旧拆除了,没想到,破开李莲英墓室,打开棺椁后,竟然发现李莲英的棺材里面只有一颗头颅,上面有一根辫子,辫子还是一半白,一半黑,说明后半部分是后接上去的。

如果李莲英真的是病死的,那他的身体呢?为什么头发有后续接上去的样子,后来我国学者佟询写了一本名书,介绍了李莲英死因之谜,虽然没有直接历史证明,但是猜测,李莲英是在后海被人砍了头了,然后家人将其头颅安葬,却没找到尸体。

到底是谁杀了李莲英呢,我们也无从查证了。

关于李莲英的死法,也有很多种说法:

一,被革命党杀头,当时的革命党恨清朝的皇帝,恨慈禧太后,所以连带着李莲英也被恨上了,才导致了李莲英被革命党杀头。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可信,因为李莲英死的时候已经离开了皇宫这个纷争的地方,已经是一个无人去理的普通人了,不至于专门去杀他还容易暴露自己。

二,死于痢疾,这个说法呢,是出自李莲英的后人(都是过继的,并不是亲生的),关于这个说法,李莲英的后人们都是口径一致,说是在离开宫廷之后,没过多久就染上了痢疾,后来没有医治过来,病死了。但只是病死的话,属于正常死亡的,为什么会有头无身呢,所以小太阳认为,这个说法也不可信,只是李莲英后人为了掩盖某些真相所编造的原因罢了。

三,小德张和江朝宗,这个小德张是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太监总管,李莲英还在的时候就和李莲英不对付,和李莲英并称为清朝三大太监,小德张对李莲英财富很眼红,就连抄李莲英家都是小德张提出的,而江潮宗呢,是大总统袁世凯手下的得力干将。

按照这个说法,是李莲英在家的时候,收到了一份请帖,而请帖的主人就是江朝宗和小德张两位,之后呢,李莲英赴宴就被杀死在了后海,后来,李莲英的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

这个说法是我国已故史学家颜仪民所提出来的。

结语

李莲英作为清朝有名的大太监,留给我们的多是不好的印象,其实他本身没有那么坏,并没有达到祸国殃民的地步,要是把他和魏忠贤赵高等人相比,倒还真是有些高看了他,李莲英为人圆滑,并且皇太后要处置一些妃子宫女什么的,李莲英都会尽力的帮助他们减轻罪责,所以在后宫李莲英还比较受欢迎呢。

慈禧去世后的李莲英,他每天到底是如何度过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但是肯定不像宫中那样需要提心吊胆的生活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出宫之后的这三年,李莲英过上了很开心的生活呢?你们觉得呢?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慈禧死后,十目所视的李莲英处境十分艰难。

但李莲英不是蠢人,他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所以,几十年前就给自己留了后手


后手一: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死后,李莲英守了100天的孝。

回来后,也就是宣统元年,李莲英就把过去历年慈禧赏给他的珍宝,总共七大盒,交给了隆裕皇后。

上交时,他说:

这是皇家东西,不应该流入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此外,据《老太监回忆录》里说,李莲英还把他收藏在宫里的80万金条,按亲疏关系分给了他的亲信和亲属们

这一手,是典型的“舍财保命”。

他这么做,就是告诉那些想打他歪主意的人:我已经没有钱了,你们别瞎惦记了

不过,这招看似完美,但并没有达到李莲英想要的效果。

因为,北京文史研究馆的颜仪民论证过,小德张曾奏请隆裕太后下令查办李莲英财产。

要知道,小德张可是在李莲英出宫后、隆裕太后当上皇太后时才慢慢得势的。

也就是说,惦记李莲英钱的人,大有人在。

甚至,后来还有学者认为,李莲英的死也是和他的钱有关。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这种说法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实,咱们也就听一听罢了。

不管怎样,李莲英用这一招换来了自己三年多的安稳生活。


后手二:

李莲英离宫后就不再出头露面了。

当时,他名义上的家是海甸黄庄彩和坊。

这可是一座豪宅,不但假山、花园应有尽有,来头也相当大,是庆王爷和内务府大臣立山送给李莲英的。

但有着十几名保镖的李莲英并没有住在这里“安享晚年”,而是直接把彩和坊“李寓”的牌子摘了。

他不再和社会上的任何人有任何来往,连他最亲近的徒弟们,也不知道李莲英的下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失踪了”。

但根据后来的学者考证,李莲英出宫后,只换过两处住所:

一处是在中南海西苑门外北夹道这里,还有一处就是西城棉花胡同83号这里。

他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棉花胡同83号,几乎不贸然外出。

而他的其它房产,比如:西城棉花胡同、东城帽儿胡同、地安门南大街东侧的黄化门41号.....都分给了他的亲戚们。

由于没有详细记载,我们也无法得知这位在大清朝末期呼风唤雨的老人,在这三年里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但我们大体能猜到,这三年,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吧。

没有了童年的饥饿,没有壮年的提心吊胆,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或回忆过去的时光,或看一看手中的书籍,或听一听外面世人对他的八卦猜测……

总之,相比于他的前任安德海,他的晚年真的已经很完美了。


最终没有逃脱的宿命:

宣统三年,也就是李莲英离宫的第三年,在一个连续阴天的正月里,李莲英突然离世。

他的家人黄庄彩和坊给他出了殡,此时的清朝已经残灯末庙,但隆裕皇太后,依旧赏赐给这位昔日大总管千两白银的丧葬费.

并于海淀区玉渊潭思济庄村安葬了他,墓地石牌坊横额的宇则是:“钦赐大总管事公之墓”

对于李莲英的死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吸大烟患上“烟后痢”后,在家病死。有人说,和当时步军统领衙门正堂江朝宗在什刹海会贤堂吃完饭后,在后海被土匪所杀。还有人说,他是被小德张、GM党报复所杀……

但无论哪种说法,我们都可以从中猜出一二,李莲英并不是正常死亡: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当年李莲英家人对于他究竟是在哪里死的闭口不谈,讳莫如深。

即使多年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教授佟洵,找到李莲英的过继孙女,调查李莲英的真正死因时,也只是得到了“爷爷死于痢疾,是病死”的答案。

1966年,李莲英的墓被打开,里面只有头骨,没有身体,更加验证了他非正常死亡。

但时至今日,各路专家学者研究多年,也没有找到李莲英的真正死因,我们也无法凭空猜测。

只能说,呕心沥血经营多年的李莲英,虽然给自己准备了多手后路,但依旧没有逃脱掉死于非命的命运。

可悲可叹!



德叔讲电影


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挖开,清理棺椁时,人们只发现李莲英的头颅和辫子,而自头颅以下的躯干则全都不翼而飞!

李莲英虽为太监,身份低贱,但因为追随慈禧太后,也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财富,然而,没了慈禧太后的庇佑,相信李莲英的日子并不好过,要不然也不会身首异处,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莲英是清朝末年的太监总管,慈禧太后身边第一红人,权倾一时!1855年,7岁的李莲英净身入宫,1864年,16岁的李莲英被调到慈禧所在的长春宫做事,得到慈禧的重用。

虽然雍正皇帝规定,太监最高品级为四品,然而慈禧太后却破例赏赐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由此可见对李莲英的宠爱。

李莲英伺候慈禧太后45年,是为慈禧身边第一人。由于慈禧太后专权弄政,李莲英也因此臭名昭著。朝廷中不少大臣,对慈禧太后敢怒不敢言,因此,只能将气撒在李莲英身上。


因此,李莲英可以说是仇家无数。

1908年,慈禧太后逝世,当时的李莲英已经60岁,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后,李莲英出宫隐退。

李莲英出宫后,活了三年,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逝世,享年63岁。

按照李莲英的孙女(过继)所言,李莲英是病逝,但李莲英在辛亥革命期间突然病逝,而死后棺椁中只有头颅和辫子,由此引发人们对李莲英死亡之谜的猜测。
李莲英的躯体在何处,为何死后身首异处,他又真的是病逝的吗?真的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或许,真的是被仇家找到了吧。


Mr茶农姚


相伴慈禧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咸丰,不是同治,不是光绪,更不是宣统,而是李莲英。

李莲英7岁净身,8岁进宫,10岁开始伺候老佛爷,这一伺候就是一辈子,整整53年。

53个春夏秋冬,两人在互相的陪伴中,慢慢度过。

1908年,慈禧去世,李莲英最敬爱的主子走了。慈禧在的时候,有慈禧罩着,李莲英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爽。但是,慈禧走了之后的三年中,李莲英到底过得如何呢?

慈禧走了之后,李莲英快速隐退

慈禧是1908年11月15日走的,最悲伤的莫过于李莲英。从身份上来看,李莲英是仆人,从关系上来说,那是曾经日日相伴的伙伴。

于是,慈禧死后,李莲英开始为慈禧守孝,这一守就是百天。百天期满,李莲英就此隐退。不隐退行吗?好像不太好,一是年龄已经大了,二是裕隆太后、溥仪等人都有自己的的仆人,此时,隐退是最好的选择。

隐退三年后,李莲英跟随慈禧的脚步也离开了人世。那么,在隐退的日子里,李莲英的日子过得如何呢?

李莲英隐退的日子,衣食无忧

作为慈禧太后最欣赏的太监,作为慈禧最亲密的伙伴,在其一生中,李莲英获得了不少赏赐,光是宅子就有三处。这还不算李莲英自己私下黑吃的财物。

李莲英爱财,大家都是知道的。在慈禧西行途中,地方官员都没少贿赂李莲英。另外,江宁织造每年都给李莲英进行贿赂。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怎么不好对付了?就是钱的问题。

另外,李莲英就算不勒索,但也架不住别人硬送啊,谁不知道李莲英是慈禧手下第一号大太监?钱,李莲英一定是不缺的,物质生活一定能过得去。

李莲英这个人一向低调,在其墓志铭里,有这么一句话:“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什么意思呢?说李莲英对上敬重,对下宽容,而且长年如此,坚持不松懈。

从这个墓志铭可以看出,李莲英得罪的人并不多,所以退休后的生活相对宁静。

但是,李莲英死后下棺之时,却发现李莲英只有脑袋,没有身体,这是典型的“尸首分离”,这是谁这么恨李莲英呢?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

李莲英死亡之谜

李莲英后人说,李莲英死于痢疾,而且李莲英有抽大烟的习惯,这属于烟后痢。但是,却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说李莲英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连英死的时候正是革命党活跃那一年。二是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在这篇文章中,披露了李莲英墓地挖掘的全过程,并且确定了李莲英身首异处的事情。佟洵认为,李莲英一定是死于非命。

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他做了另外的工作,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从资料中,唐没有看出来李莲英在宫里和谁有过节。而且李莲英没有权力,又有安德海做参照,宫中竖敌极少。因此,被宫中仇敌所杀又有点不成立。但是,唐益年肯定地认为李莲英的死很蹊跷。

愚以为,最大可能就是革命党人所为,革命党人非常恨满清政府,对慈禧更是恨得牙痒痒。慈禧既然死了,而李莲英的行踪又被发现了,他们如何会错过这绝好的机会?

综合说来,李莲英在慈禧走后的三年里,大部分时间过得比较平静,只是三年后也走了阎王殿。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非正常死亡,而凶手最大可能就是革命党人。


蓝风破晓


李莲英之墓

1966年夏天,一群人在北京恩济挖掘一个土丘,然而挖掘这个土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个土堆的土质过于坚硬,挖了一周多依然没有进展。那为什么大热天的这群人劳师动众地挖这个土丘呢?是的,这个土丘非常重要,可不是一般的土堆子。原来,这块土丘是在一块墓地上,墓地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清朝末年大名鼎鼎的大太监李莲英。

李莲英的墓顶是用三合土浇筑的,其原料是用糯米汤混合鸡蛋清还有黄土白灰混合而成,所以整个墓塚固若金汤,挖掘之难可想而知。

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指导下,从墓碑附近下手,从上打到下发现了一条通道,很快就找到了墓室。

进入墓室后人们发现李莲英的墓葬是按照金井玉葬的规格下葬的。什么是金井玉葬呢?

帝后陵寝地宫中,设有白石棺床,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

李莲英的墓非常考究,里面有很多的陪葬品,每一件都很珍贵,如钻石帽饰,青玉土浸剑,满黄浸玉镯,青玉褐浸环等。陪葬的东西值钱,从哪里来?说明李莲英生前是很受宠的,虽然他仅仅是一名太监。

一步步得宠

李莲英,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他入宫前的名字叫李进喜,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的名字。直到李莲英进宫一十四年后,慈禧心血来潮,就给他改成了这个名字。李家里兄弟四人,他是老二,他父亲原是一无业游民。后来,李莲英认了他的亲叔叔为父亲,因为叔叔无儿女。

由于李莲英父亲勤劳能干,李家的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叔父死了以后,李家被迫去了北京。此时李家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李莲英不得已入郑亲王端华府当太监。

民间传说,李莲英来到北京,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有在宫里当太监的老乡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

那么宫里那么多太监,慈禧是怎么单单注意到他呢?这还是要感谢他的引荐人沈兰玉,也是他入宫时唯一认识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爱美,她不但十分注意皮肤的保养,对发型颇有讲究。

宫中太监给慈禧梳头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发型,看得她都腻了。沈兰玉就把将这件事告诉了李莲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听了沈兰玉的话后,心里便有了主意。

李莲英不忙时就用哪些些胭脂水粉到宫外售卖,经常向她们讨教梳发的手艺,回去还刻苦训练,待他感觉技艺纯熟之后,让人没想到是慈禧看了这种发型后眼前一亮,直接被惊艳到了,于是便把李莲英留在身边。

安德海之死,前车之鉴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清朝另一位有名的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刚到慈禧身边时,安德海正得慈禧太后宠爱,是老佛爷面前的大红人。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朝末年宦官,今河北省南皮县人。他10岁时入宫,在咸丰身边当太监。

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孝钦显皇后的好感。之后在辛酉政变中,他立下大功成为了慈禧的红人,称他"小安子",很快被提携为总管大太监,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可谓鲜花和掌声无数。

人红了之后总是会忘了自己姓啥,安德海也不例外。原本是伺候别人的,现在朝中百官对自己恭恭敬敬,其他太监对自己也是阿谀奉承,安德海逐渐开始膨胀,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恭亲王等朝中大臣不放在眼里。

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使得同治常被慈禧太后训斥。同治对他非常不满,有一次同治问他的身边太监:我要是当上皇帝,是不是想杀谁就杀谁?太监问他想杀谁?同治便在太监的手里写了三个字:小安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同治对安德海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但是有老佛爷的庇护,同治也拿他没办法。

1869年,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就以为同治准备结婚典礼为借口,一再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采办婚礼用品,获得了慈禧同意。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带着一家人,另有保镖、太监、仆人等三十余人,打着钦差大臣的身份,坐着龙船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来到了山东,开始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根据大清祖制,太监出宫需要登记的,而内廷事务应由内务府大臣办理,太监不能插手,插手更是违规。而且,大清律令规定,若是奉旨出差,军机处应该先明发上谕给地方政府,还要有传牌勘合。

然而,安德海并没有走这些法定的程序。安德海一路上疯狂敛财,还在山东为自己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日宴,这一来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本来就对安德海的行为非常看不惯,没想到他撞到自己手上了。丁宝桢就将安德海抓了,列举了安德海各种罪证,在济南将他正法了。丁宝桢杀安德海,一下子就震惊了全国,让朝野上下大快人心,百姓也都拍手称快。

处世哲学:两面都讨好,谁都不得罪

因为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接替了他,成了大总管。他吸取安德海的教训,绝不恃宠而骄,处事为人低调和气。哪怕是宫女太监们犯错,他也竭尽所能帮他们解围。所以不管是前朝大臣,还是后宫上下,都对他赞赏有加。他不干涉朝政,深谙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善于察言观色,揣摩慈禧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的欢喜。

有次李莲英陪慈禧到颐和园中去放生。当慈禧把鱼和鸟放生后不久,奇怪的是这些鱼和鸟又纷纷回来了,李莲英马上献媚,对慈禧说:

“老佛爷就是观世音菩萨转世,这些鱼和鸟都舍不得离开您呢!”

其实这些鱼和鸟是李莲英早就安排好了的,提前饿了好几天,放生时,他特意在笼中放了食物,所以那些鱼和鸟又被食物引了回来。不过,经过李莲英这样一说,慈禧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戊戌政变,慈禧再次临朝“训政”,光绪帝载湉被幽禁于瀛台。慈禧经常给他吃些馊了的剩菜剩饭。李莲英可怜他,数次撒谎说去探望,将新鲜的水果偷偷给光绪送去。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后,慈禧和光绪仓皇逃到西安。一直等到李鸿章和洋人签下《辛丑条约》后才回京。 当他们到保定时,天气极冷,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发现光绪还在房中无所事事地干坐着,一问才知光绪竟然连被褥都没有。

李莲英可怜光绪,当下跪着痛哭,并连说:“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说完便把自己的被褥给了光绪,而他自己却干坐了一夜。回到宫中后,光绪还和人感叹:“若不是李安答,恐怕现在我已经不能站在这里了。”

由于李莲英自己定位清楚,再加上他又很会讨慈禧和皇帝的欢心,不恃宠而骄,更不会仗势欺人,会做人会做事,不给慈禧惹事,慈禧能不宠爱他吗?

所以,李莲英的官职一升再升,很快就升到清朝祖制规定的“四品”极限了。尽管李莲英声望和地位已经非常高了,但慈禧还是不满意,在他46岁时,又索性破格赏他二品顶戴花翎。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批又一批,善解人意,排忧解难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最会服侍慈禧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有时也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晚年的慈禧已经离不开李莲英了。他虽然生活富裕、位高权重,可是在慈禧面前仍然谨言慎行,从不会张狂,就这样谨慎了一辈子。

慈禧死后,李莲英的生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驾崩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这样李莲英就失去了靠山,而他也十分的知趣,以年老体衰为理由,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60岁时离开了皇宫。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皇宫去哪里呢?

  • 有一种说法是李莲英在北京的一个叫做棉花胡同的地方安度晚年,大门不迈二门不出,一心只过自己的安逸生活,直到自然去世。

  •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莲英被杀害了。李莲英到底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进墓那些人发现坟墓十分的考究,但打开棺材以后发现惊人一幕,棺材里只有一条长辫子,具体去向无从考证。但是李莲英的碑文上面介绍是完整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生前得罪人太多了才导致如此。

纵观李莲英的一生,就可以用其墓志铭上的十六字来概括: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校书郎工作室,玖月秋


历史漫谈君


“树倒猢狲散”,慈禧死后李莲英出宫生活,最后落了个死无全尸。

李莲英长相不咋地,赭黄脸长满痣,长脸颊,高颧骨,肿眼泡,扁大的鼻子,厚厚的嘴唇,看起来不像面善之人,但他身边的同事对他都比较赞赏。李莲英其实刚开始并不叫李莲英而是叫李进喜,出生在河北大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李玉曾以修鞋为业,李莲英小时候帮父亲干活,附近的人都叫他“皮削李”。而李莲英这名字是在他16岁时慈禧赐给他的。他进宫后当了梳头太监,还有个外号叫“小篦李”。

李莲英8岁进宫当太监,19岁就成了太监二总管。21岁时,太监头子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接任大总管,年年轻轻就在宫中混的风生水起。晚清三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李莲英在宫里工作的时间最长,他光伺候慈禧就有40多年。清朝祖制规定太监官衔不能超过四品,可慈禧却为李莲英打破祖规给他个二品官帽。


李莲英右

李莲英为人低调,他怕自己会走安德海的路子。尽职尽责伺候好慈禧,不得罪人,不涉政是他的工作方向,他的墓志铭“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敢稍懈。”这是对他的真实写照。对待主子恭恭敬敬,对待不如自己的同事很宽容,年年坚持从不松懈。


慈禧带光绪和文武百官西逃返回时,走到保定住下。隆冬季节,太后和李莲英的铺盖都够厚实且精美奢华,而可怜的光绪皇帝铺的盖的啥都没有。李莲英侍候过慈禧就来探望光绪帝,他看见光绪一人在灯前枯坐,周围无人伺候。李莲英“扑通”跪倒在光绪帝面前抱着光绪的腿痛哭流涕:“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说:“若无李安达(对太监称安达,是一种尊敬或巴结的意思),我活不到今天。”

按照宫女回忆录,慈禧和李连英几乎形影不离,就连深夜还召他进寝宫谈事。有慈禧护着大臣们谁懂都动不了他。巴结他的人多了去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李莲英的“老佛爷”驾鹤西去。李莲英守灵100天后,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 ,他离开前,向隆裕太后献还慈禧历年赏赐,令隆裕太后感动。

李莲英不差钱,出宫后日子过的很潇洒。

李莲英曾权倾朝野,就连跟随慈禧西逃就有白花花的银子进账。他在高位上工作了几十年,钱财堆积如山。京城内外都有他的豪宅,几乎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家。


例如有名的豪宅军机处、地处海淀西边的碓房居、彩和坊的李公馆。李莲英在河北大城老家,有耕地36顷,钱财无数;除去银号、金店存款外,光藏在宫内的现银也有300多万两。在戊戌以前,他就把自己的财产、首饰珠宝分给自己的兄弟姐妹。

另外李莲英很有安全意识,他有自己的专门保镖,处处都有保镖护卫,活得很潇洒,经常游山玩水。

李莲英是虔诚的道教徒,据说曾拜白云观的观主为师,道名叫做“灵杰”,道号为“乐园道人”,出宫后依然痴心念佛。



但是出宫两年李莲英便死了,死的很蹊跷,他的丧事是在彩和坊公馆停灵举办的。

李莲英的死是桩谜案。有人说他被仇家所杀。他的家人说,宣统三年的清明节前,李莲英患“锁喉痢”病,便脓出血去世。

隆裕太后拨银千两把李莲英埋葬在海淀镇西南十多里的恩济庄太监公墓。这里埋葬着2700多位太监。后来李莲英墓被打开,令人惊诧的是棺材里面只有头,尸身却去向不明。

从此关于李莲英之死的说法多种多样。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还有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到底他是如何死的至今是个谜。


小姐姐讲史


虽然没了靠山,但积攒大量财富的李莲英在剩下的日子里过得应该不会太差,据载慈禧死后,李莲英为慈禧守孝百日后便选择了隐退,并于三年后过世,只是他的死颇有蹊跷,到现在仍是个谜。

李莲英伺候慈禧五十多年而恩宠不减,自有他的聪明之处,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如今慈禧死了,而李莲英自己也知道到了该退休的日子,更何况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后面前的大红人,得罪的人也不少。伺候了别人一辈子,也该到了自己享清闲的时候了,因而李莲英便向隆裕太后请辞告退离宫。

李莲英是个贪财之人,在伺候慈禧时,凭借职务之便贪了大量的财物,光宅园就三处,史料上虽没有记载在他最后的三年里过得怎样,但凭借其拥有万贯家财,李莲英离宫后的日子应该不会差。只是他的死确有蹊跷,而关于李莲英的死也是重说纷纭,大致归纳一些大概有这几种说法:

  • 其一,得痢疾而死,这是李莲英家人的说法,但据专家说,这个说法并不可靠,因为李莲英死时正值初春,不可能患痢疾。

  • 其二,死于革命党人之手,这一说法也同样遭到否定,因为此时的李莲英已经不再涉足官场,杀一个退休的老太监,对于革命党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 其三,被土匪杀死于讨债路上,这种说法更像是无稽之谈,李莲英拥有大量财富,还没到亲自去讨债要钱的地步。

  • 其四,被江朝宗和小德张联合杀害,这种说法仍是不可靠,因为李莲英死前江朝宗已被外派到陕西任职。而小德张也同李莲英没有啥利益冲突。

李莲英之死虽无定论,但其之死属于非正常死亡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混沌聊史


李莲英和安德海这两个太监,都是慈禧跟前的红人。李莲英和安德海是同时进宫,安德海靠着慈禧太后,地位比当时的李莲英高了许多。安德海在慈禧跟前伺候的时候,不可一世,形式张狂。最后安德海被杀,而李莲英代替了安德海,成为慈禧跟前的红人。

李莲英十分的聪明,从安德海的下场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摆正了自己和主子之间的关系,了解主子的脾性和爱好,做事处处谨慎。对待主子恭敬衷心,对待下属也比较宽厚。 和安德海相比,李莲英实在太会做人了。

聪明机智的李莲英

慈禧太后爱看戏,有一次看戏的时候,有个艺人唱的特别好,慈禧太后非常的高兴,就赏了这个艺人一盘糕点。这个艺人慌忙磕头谢恩,壮着胆子给慈禧说:“谢老佛爷赏赐,这些好吃的太金贵,奴才不敢吃,能…赏儿别的……”。说到最后都有点结巴了。

也该当这个艺人运气好,慈禧居然没有生气,反而问他想要什么。这个艺人跪着对慈禧说:“老佛爷,您洪福齐天,能不能给我赏个字?随便什么字都行”

老佛爷听了之后,不仅没有生气,提笔写了一个福字赏给这个艺人。写完之后,慈禧身边的一个小王爷,看到字写错了,左边那个偏旁部首多写了一点。慈禧看到自己写错字,也不能承认自己写错了,重新再写一张。而这个艺人如果拿了错的福字回去,别人会非议慈禧太后,这样他会有性命之危,这个艺人急得直出汗。

后来还是李莲英反应机智,说:“老佛爷的福,比任何人都多一点”。除了老佛爷,普通人肯定没有这样的福气,所以这个多了一点的福字,就被慈禧收了回来,就着李莲英搭好的梯子,两人下来了。

对待旁人经常结善缘

在李莲英成了慈禧面前的红人之后,并没有像安德海那样张狂。反而很懂得收敛自己。慈禧太后身边换过很多个奴婢,只有李莲英一直没有被换掉,陪在她身边。慈禧太后虽然独揽朝政,心狠手辣。但也有脆弱的时候,随着高处不胜寒,能在他身边宽慰她,说上话的也只有李莲英了。李莲英是慈禧真正的心腹。

傍上慈禧这棵大树,李莲英并没有鼻孔朝天。对待嫔妃宫女,能帮上忙的也会顺手帮忙。为人也比较圆滑,虽然有慈禧的信任,但是在光绪面前一直是恭敬有加,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会对光绪照顾一二。慈禧和光绪有一次返回北京的时候,适赶冬天,晚上慈禧和李莲英住的的都不错,李莲英去看光绪的时候,发现光绪却连被褥都没有。抱着光绪的腿,跪下痛哭,说奴才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给了光绪。光绪虽然和慈禧不和睦,但是对李莲英确实感恩有佳。

总结:李莲英61岁的时候,慈禧太后死了。在慈禧太后死了之后,李莲英给慈禧守孝100天,1909年二月,给慈禧太后守完孝的李莲英,就出宫了。

在1911年的时候,李莲英63岁去世。

李莲英活着的时候,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都对李莲英比较喜欢。李莲英是一个左右逢源为人圆滑,处事谨慎的人,所以在慈禧太后死后为难他的人并不多。当然肯定还有看李莲英不顺眼的人,或者是和李莲英有仇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莲英在死后,被人杀掉身首异处,而他的墓碑里只有人头,不见尸身。


青史汇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宦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个特殊的存在,在清朝有这么一个大太监,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坏。她在清宫中担任太监总管,长达40年,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他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咸丰时期净身入了宫,他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灵牙利齿,博得了慈禧太后的宠爱。慈禧太后词,她身穿黄马褂,头顶二品顶戴。在清朝一系列的太监中,李莲英在个人待遇上是前所未有的。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驾崩,此时另一名太监上任大总管,李莲英退居幕后。按照常理来说,李莲英即使在出宫前将宝物奉还给了大清,还将自己的财产分割给了身边亲近的人,即使这样,他的退休后的生活依然相当有保障。

慈禧死后半个月,隆裕太后成为了后宫之主,李莲英向隆裕太后献出了慈禧,历年来给他的赏赐。并求他放自己出宫。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莲英离开皇宫后,并未回到自己的老家,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了紫禁城。

李莲英,此人绝非一般的太监,他更像一位曾手握大权的官。手中有权利难免会沾染政斗,自然也避免不了沾染血腥,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李莲英大小仇家不少于30家。

于是李莲英在紫禁城里隐姓埋名了起来,原本以为迈入老年没有少年时期的奇函和壮年时期的提心吊胆,但是迈入老年的李莲英被各种疾病缠身,原来出来宫之后的李莲英生活毫无作息规律,在加入迈入老年,身体慢慢的就垮掉。

晚年里,李莲英虽然收养了一个女儿,可这个女儿终究也只是他晚年孤独寂寞时的陪伴罢了。人一旦自己不想活了,各种病痛自然会不请自来。不出三年便因一个小小的风寒去世了。

李莲英去世后,隆裕太后还特意拨白银千两命人将其厚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