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有个朋友连着安利了几遍《十三邀》,让我对这次的采访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向在访谈中显得高高在上的许知远这次似乎放下了身段,访谈期间都把小本本掏出来记笔记了。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因为这期大师,他从2013年就在邀约,直到2019年才终于见到了面。

他就是许倬云老先生。

一位历史学家,1930年出生于无锡,父亲参加辛亥革命,但他由于先天的肌肉萎缩,只能待在家里。读书,是他做的最多的事情。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他是王小波的老师,亦是王力宏的舅公。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许知远评价他,说他是宝藏,是密码。

40分钟的节目,不知道对你的启示有多少。

传统对中国有多重要

许倬云说,中国尊敬过去,注重延续,来龙去脉。这是中国的好处亦是中国的缺陷。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中国强调以人为本,但也有其副作用。中国人讲伦理,人情社会特征非常明显。

这就构成了优势和弱势的差别。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不管在哪个社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强者制定标准,约束弱者。

弱者有机会的时候,就会跳起来推翻,但推翻后还是会用自己觉得适用的伦理制度,继续约束他人。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提到当年的五四运动。

之前的被动挨打,让中国人引起对科学知识的极度渴望,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怎会轻易放手。

对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解释有些浅显了。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于是就出现了新的教条。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科学应该是一种追寻的精神。

不是因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他才是科学家,成果不应该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也许我们更愿意称呼他为发明家。

真正有着科学精神的人,是在他前面那些不断探索却未曾留名的人。

中国太注重名垂千古了。

什么时候能够缓过来?是真正文化自信的时候。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全球的危机,其实是人没有目的

美国的衰落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那时国外有基督教,相信神的存在,相信神会归纳出自己的一套的体系,人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理性追逐,理性就是找到进步最好的方法。

但神被扬弃了,族群的聚合因为都市化而散开,更因为网络的发达,每个人都能彼此影响。

但是,可贵的是有人自己想,听到的讯息太多,人们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很难再去主观判断,也不知道该怎么挑选。

更多的人整天是盲目的,不知道人生的意思是在哪里,荒唐度日。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在许倬云看来,当今社会中的聚集趋势,会打架的人,最组织人的人,有钱人,头脸人物的聚集,最后都会转向寡头政治。信仰求知和民主都在萎缩。

而这种文化焦虑,不单单在西方,东方也开始显现出来。

今天的教育,我们只是被教育出来的凡人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很多人说自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大学教育也无法拯救。

因为我们看到的文化都是被精心装扮出来的,是舞台式的文化。但日子过得太舒服,也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大家都忙着赶时髦追明星。一个流量明星的饭圈文化问题也能让媒体行业震惊。

疫情期间,多的是魔幻现实主义。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人们在思考吗,最起码有一部分还是在的,但大多数人是麻木的。

一篇文章被和谐,我们看不到它对言语自由的束缚,反而是把它翻译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最终失去了传播本身的价值。

我们以为这是一种抗争,但在各种甲骨文、金文甚至摩斯电码的版本问世后,你真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真相吗?

想要自救的时候不妨看看许倬云先生的话,说不定会有新的启发。

虽然讨厌许知远,但这位90岁爷爷的话振聋发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