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仕途不顺又怎样,在词坛我更知女人心

都说女人难懂,可当你读完古诗词时就会发现那些诗人、词人似乎各个都挺了解女人的。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从刚出阁的少女到闺房中的妇人,总能将她们的心思表达出来。


如果要在这一群人中,找一个最懂女人心思的人,在我看来温庭筠当属第一位。温庭筠是晚唐诗词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追本溯源的话,温庭筠的家族也是书香门第,祖上温彦博在唐初时期做过宰相。只可惜到了他这一代,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没落贵族

温庭筠:仕途不顺又怎样,在词坛我更知女人心

仕途潦倒的一生

对于温庭筠而言,先辈们也曾是大唐王朝响当当的文化名人。但他的一生就犹如诗圣杜甫一样,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仕途不顺,潦倒一生”。少年温庭筠在读书、写作是个极有天赋的年轻人,诗词文章总是出笔即来。我们知道有才的年轻人总会有傲娇的时候,温庭筠也不例外。

温庭筠:仕途不顺又怎样,在词坛我更知女人心

温庭筠

公元839年,27岁的温庭筠参加了秋试并未中第,而后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太原。8年后先后又考了两次,但结果都不怎么样。公元852年杜牧与他因诗相识,因而他又写信给杜牧希望能够在朝堂上获得推荐。不过43岁的时候,他又因在考场上代人作赋被发现,得了个扰乱科场的罪名。直到后来他结交了大臣徐商才得了个国子助教的职位,品级从六品。
温庭筠的一生,不断考试,就是不中。不是他没有才华,而是因为他太恃才放纵,经常讥讽权贵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令狐绹。所以温庭筠的一生是想入仕而久久不得志的一生。
看来安心的做一个文人,才是他的归宿。
温庭筠诗词俱佳,其诗风华丽、精致,特别注重文采和情感。而他的诗词内容也多以“闺情”为主。在文坛地位上他被奉为花间词的鼻祖,与李商隐被人合称为“温李”。

温庭筠:仕途不顺又怎样,在词坛我更知女人心

这样懂女人的作词人不多见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时期,主要得益于后蜀赵崇祚所编选的词集《花间集》。花间词主要以婉约的方式来表达女性的美貌和离愁别恨。在这类作品中,意象众多,字字带情,一首词常常又是一幅画。所以读者往往能够深入到作品中,亲自体会到其中的情感。花间词就像是专门为女性而写的歌,他优美的文字和隐约的意境,使它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温庭筠:仕途不顺又怎样,在词坛我更知女人心

明月

我想在诗词界,没有比花间词人更懂女性,更会写女人的作者了。而作为开创者,温庭筠自当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一切也都有作品为证。虽然在仕途上没留下突出建树,但是在描写女性的词作上温庭筠是令人称赞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温庭筠的这首《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这首短短的词主要描写的是孤单的思妇在冷淡的月光下,那种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字句之中满是悲戚之情。开篇只见“千万恨”三个字,人心之中,恨有多少,恨有千万之多。紧接着说“恨极在天涯”,虽然内心有千万只恨,到最恨的是那个远在天涯的人,久久不能归来。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便对全词的主要思想做出了表达。

温庭筠:仕途不顺又怎样,在词坛我更知女人心

落花

到了后半段,温庭筠以景抒情,写到“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这几句应该属于侧面描写闺中思妇之心。基本意思是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里事,风儿将正开的花儿白白吹落在水上,独自飘远。在花儿摇曳中,明月却不知不觉的斜入碧云中。明月在古人眼中是传递思念之情的意象,可在这里明月却偏偏并不知思妇之心,这是多么的孤寂阿。一个人看花本是为了排遣寂寞,但是眼前的花却无端被风出落至水。只给人心中凭添一恨。这眼前花在思妇心底似乎就是曾经的眼前人,如今却也远去。最后一句,写出了暮色与碧云里女主人公一天的光阴偷偷的溜走了。虽未见恨字,但恨意已生。
我们知道这种闺中怨恨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不乏对女主人公憔悴形象的描写。但温庭筠在这首《梦江南》里并未提及这些,直接用意象来表达,直戳人内心的感受与想法。整首词就像一幅月下妇人孤寂看花的画卷,单以此词来看,温庭筠作为一个男性,真的给人一种比女人更懂女人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