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成功和失敗,就像是一場沒有規則的追逐比賽,跑得快的就被人稱之為是成功,跑得慢的就被人稱之為時失敗。在這場比賽中,有些人可能走了近路,有些人可能走了彎路,而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路。

王陽明被稱為“聖人”,這些事情在兩句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志向的人是難以成功的,不管是哪一個行業,想要有所成就,沒有一個不需要以崇高的志向為基礎。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王陽明小時候念私塾的時候,便主動問了教書先生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成了他一生的真正起點。他問:“何謂天下第一等事呢?”先生告訴他,考取功名是第一等事。然而智慧聰穎的小王陽明對於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他搖頭晃腦地道:“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也就是說,他認為第一等事該是做聖賢。

當時,王陽明年僅十歲,這句話不僅被老師同學恥笑,就連王陽明的父親知道後,也是對其好高騖遠的心態給予了嚴肅的批評。然而,誰又能料到,從小便懷有做聖賢之心的王陽明最後真成了聖賢,而那些嘲笑他的人,歷史上哪裡還尋得到蹤跡呢?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王陽明最終成為一位洞悉心靈奧秘、響徹古今中外的心學聖人,這樣的成就與他在自己小時候便立下鴻鵠志向,並且多年從未動搖的堅持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應這遠大的志向,他才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歷史,也才多了一分光彩。

每個人都有其價值,而想要展現自我價值,就需要一個舞臺,窮人要想翻身也是如此,當你沒錢又沒成功時,關鍵是找對舞臺,而這個舞臺不在別處,就在你的心中,就像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所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相反,沒有志向的窮人,總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最終只能隅居於自己的狹小天地之中,像一隻井底之蛙一樣無法得知大千世界的精彩,很難翻身,更難獲得成功。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陽明這裡所謂的“知”,就是從動靜兩個方面對事物的全面認知,這裡也包括理想在內的一種動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目標和計劃;所謂“行”,就是在“知”的引導下真正動手實踐,也就是行動。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在王陽明心學中,“知”和“行”是獲取成功必須經歷的兩個基本步驟。所以,王陽明強調,慎思之,篤行之。也就是說,事前的思考,無論多麼縝密都不過分,而行事時的心態,則要求儘可能的踏實堅韌。

慎思之,這句話在現代社會來說,尤其對那些浮躁、衝動的、急於翻身的窮人來說,是最好的一劑良藥,使其能夠做到儘可能的思慮周密,不至於成為被他人欺騙和收割利益的“韭菜”。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思考要有度,要給自己定下時間,不要因為太重思考而錯過翻身的時機,而一旦行動,一定要做到篤行之。

王陽明這一道理,能夠精通的人太少,但是當你懂得了,你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灑脫和聰慧,這也是王陽明的魅力所在。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王陽明的心學,可以看下面這一套書:《知行合一心學智慧》

這套書是四冊的,全面講述了王陽明心學內容以及後人對心學的推演、註釋。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王陽明知行合一

這本書用近似明朝那些事的寫法,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寫成了風趣幽默的現代感十足的文字,比如寧王起反那段描述寧王是智商支撐不了宏圖大略的那種,令人忍俊不禁。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起色?牢記王陽明2句話,再窮,也終有出頭之日

王陽明心學

這套書寫故事的鋪陳手法,按照人物分開,先捋出一個理念,然後記敘分析,條理清晰,扣人心絃,引人入勝。讓一個史盲也能愉快地聽傳記,實屬不易。

一套書一共有四本,才68元,還不到和朋友出去吃飯花的多,但是這本書卻能讓你有無窮的智慧,作為睡前的枕邊書,它能讓你收穫滿滿。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的商品卡購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