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条铁路的记忆

现在的枣庄东站是1912建成通车,当时叫做枣庄站,是连接枣庄到临城(今天的薛城区)的临枣线和枣庄至台儿庄铁路的中转车站,临枣铁路现在已经改造成电气化铁路作为枣庄至临沂的枣临铁路的西端线路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枣台铁路却已经消失了,枣庄至台儿庄的铁路,1936年修建到陇海线上的赵墩与陇海线相通。直到现在,很多地图上标记临城至枣庄铁路的时候,还是会标成“临赵线”或者“薛赵线”,这不是错误,只是有一段铁路不存在了。


这条铁路其实是由成立于1899年的峄县中兴矿务公司修建的中国最早的商办铁路台枣铁路,《枣庄煤矿志》说,台枣铁路“1946再次被毁于战火”。还有史料说,“1946解放军鲁南军区为阻止国民党运送部队,一夜间将台枣铁路全部拆除”。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记忆中的枣台铁路吧。


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资金的增加,建设了新的大井以后,产煤量大增。到1903年(光绪29年),中兴公司可日产原煤300吨,一时间煤堆成山,运销缓慢,虽然南有台儿庄运河,千万船只只要装船,即可水运至大江南北,行销江南,但竟凭借每天100多辆的老牛破车,慢吞吞地从枣庄的矿井拉到四十公里以外的台儿庄码头,其效率之低显而易见,也与中兴公司每天的产量极不匹配,张莲芬看到铁路可以多拉快跑,于是马上给 北洋大臣裕禄回禀,说“必须由枣矿修造铁路直达台儿庄,令所出之煤,悉由运河运销”。在裕禄的支持下,中兴公司开始自筹资金修筑一条从枣庄到台儿庄的铁路。


关于一条铁路的记忆


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家公司在成立之初便提出要修建一条铁路的梦想,由台儿庄到枣庄这样一条看似不起眼的铁路支线,其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就非同一般。也正是凭着这样一条铁路,这样一个梦想,中兴公司迅速扩大发展,在短短十几年间便发展成为清末、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先驱,一度与开滦、抚顺并驾齐驱,成为当时中国三大煤矿之一,并最终奠定了其在当时民族工业中所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关于一条铁路的记忆


来自清政府的刁难

台枣铁路的修建是曲折艰难的。在当时,做这样一件绝对可以说是“新生事物”的事情,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台枣铁路从修建到完成一直伴随着质疑和责难,甚至一度还在全国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


提出修建台枣铁路的构想后,张莲芬克服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前期的准备工作。远的不说,仅是资金筹集就是一大难题。从1899年提出,到1906年才最终完成资金筹措。

正当中兴公司准备开工兴建铁路的时候,政府内的有些官吏自然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枣庄的煤炭资源可以带来的丰厚利润,很多人是心知肚明的。当时,津浦铁路刚刚开始修建,如果台枣铁路建成,就将把产煤之地的枣庄与有着运河码头的台儿庄连接到一起,枣庄之煤必然会通过台枣铁路转运到台儿庄,然后由水陆输向全国,这样会直接影响津浦铁路的货源组织和运输效益。这是其一。另外,由于当时蒸汽机车以煤炭作燃料,邮传部还想把枣庄所产之煤用于津浦铁路运行的机车。


所以清政府邮传部下达了“中兴公司请筑之台枣铁路恐与津浦正线有碍”,“停工候核”的答复。

当时中兴公司的总经理张莲芬在了解内情以后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主动求和,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邮传部同意修建台枣铁路,中兴公司可以另外出资修建一条铁路,把津浦铁路与枣庄连接起来。对于政府来说,这当然求之不得,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达到目的。


关于一条铁路的记忆


中国人一样可以办好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德国人已经开始修建胶济铁路,并且把山东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于中兴公司这样身边的一块“肥肉”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而当时中兴公司的确还有一位德籍管理者德璀琳。德璀琳何许人?此人是当时中国税务司高级税务官,并且在德占胶澳后具体参与了胶济铁路以及胶澳区域内税务工作的筹划。德璀琳的加入当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个人行为。何况当时中兴公司名字之前还冠有“华德”一词。德国人挖空心思要渗透到中兴公司,而中兴公司也并非没有与德商合资的用意。


中兴公司开始与德国人交涉,力拒德人加入,张莲芬据理力争,言中兴公司“是华人已开之矿,该公司不能搅扰其事”。明确表示,峄县煤矿事宜,只唯借款,不是入股。 德人虽力争,但一方面碍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兴公司已答应购置德国的铁路器材,如果搞得不欢而散,可能连既得利益都会丧失。德人只得退而求其次。

如此一番折腾,中兴公司最终得以把碍眼的“华德”二字抹掉,于是也便理直气壮地打出民族资本股份制公司的牌子。其实,苛求于民族资本的纯正,只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国人的一种排外情绪而已,利弊难以判定。只是人们由此可以把中兴公司与中日合办的抚顺、中英开办的开滦两家煤矿公司相提并论,可以证明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能办好,并且还会比外国人办得更好。

所有障碍排除了,台枣铁路终于可以修建了。


关于一条铁路的记忆


  • 地方势力阻挠

峄县县城是台枣铁路的必经之地。峄县城又岂能绕开“王半城”?王半城另有钱庄字号恒兴,故峄县人又习惯把王半城叫作王恒兴,王恒兴本名王宝田,当中兴煤矿公司的台枣铁路真的要从自己的地面上经过时,王宝田一万个不同意。进行百般刁难,所谓林地风水不能破,田地庄稼不能踩,居住宅地不可移。万般无奈,最后迫使中兴煤矿公司不得不从原规划的峄县东北关附近,改为南关。把捷径改为绕行,在陆路增加河流,无形之中给中兴煤矿公司增加了诸多计划外的负担,所以由最初的设计42公里距离,又增加了近8公里的长度,其间增架50米宽的大铁桥一座(南关金河口),10米铁桥两座(南关铁道顶),不仅如此,经过峄县这几大家族的里外阻挠,致台枣铁路的整个工期往后拖延了一年之久,中兴煤矿公司损失严重。


在德璀琳的斡旋下,中兴公司与德国礼和银行签订合同,从德国订购了建造台枣铁路的钢轨、钢枕,以及50辆煤斗车,3台机车,还有所需的起重车、平板车、客车等设备。所有设备的式样规格与正在修建的胶济铁路完全相同。

几经曲折后,终于在1908年(光绪34年)9月13日,台枣铁路正式开工兴建,1912年1月全部竣工通车。 1935年2月中兴煤矿又修建了过运河的 台儿庄至赵墩支线。据中兴矿务公司1922年统计,枣庄临城支线和台儿庄枣庄这两条铁路年货运量16万余吨,运送旅客近10万余人,充分显示了铁路运输的巨大效能。


关于一条铁路的记忆


  • 消失

因北洋军阀南进,台枣铁路的峄县南关三座铁路桥,被张福林带领的三百多北伐军工程营炸毁,后来在1938年台儿庄大战期间战火无情地摧毁了台枣铁路多段,但是在枣庄沦陷后日军又修复了铁路桥通车。


自从1938年3月日军占领了枣庄中兴煤矿及鲁南大部地区,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7年间,日本强盗共掠夺中兴公司的煤炭1300万吨、掠夺陶庄分矿的煤炭383万吨。日军通过枣赵铁路,将煤炭从枣庄运往连云港,再从连云港由海上转运到日本。


最终在内战中,“1946解放军鲁南军区为阻止国民党运送部队,一夜间将台枣铁路全部拆除”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残存的峄县南关金河口铁路桥,再次被济南铁路局第四工程处拆除,被运往河南兰考继续使用……


配图记录了20世纪初中兴煤矿公司使用铁路运煤的场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