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市场监管局消费提示之一:购买口罩切记“三要”

在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3月13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我市三大消费提示,这些提示涉及口罩选购、理性消费、微信朋友圈购物等当下消费热点话题,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日起,本报将分3期刊发这三大消费提示,敬请关注。

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口罩相关的问题成为消费者集中投诉举报的热点。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严格按照省、市市场监管局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售假冒伪劣疫情防控物品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的工作部署,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认真登记受理每一位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案件,及时分流转办到有关单位调查处理,有效地处置了群众诉求。

从近期接到的投诉举报看,我市群众反映的主要是药店、超市、微商哄抬物价,非法销售,售卖假冒、过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口罩,以及收钱不发货等方面的问题。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避免群众遭受经济损失,市市场监管局在此提示广大消费者,疫情防控期间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要做到“三要”。

一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有信誉、证照齐全的药店、超市购买,切莫为方便、图便宜,通过微信朋友圈或不正规网站、网店等途径购买,谨防上当受骗。

二要注意甄别口罩真伪、质量优劣。市场上不同等级的口罩有不同的防护能力,购买口罩时要注意看标识,认清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普通防尘口罩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即可满足基本的防护要求,此外,日常防雾霾口罩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在辨别普通医用口罩真伪方面,消费者只需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分步骤选择“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查询—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在输入框输入所选购口罩外包装上的注册证编号,根据所查询到的信息中产品名称判断真伪。消费者除了上网查询真伪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判断。假冒伪劣的普通医用口罩,一般都非常薄,稍微用力就能撕破。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看标签、闻味道等直观方式判断,因为不同型号的口罩,其包装上会有不同的防伪标签,假口罩一般有刺鼻异味。

三要依法维权。消费者如遇到不明码标价、以次充好等问题,要尽可能保留相关凭证,及时拨打12315举报投诉,市市场监管局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峥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