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中醫辯證分析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而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宮頸上皮內瘤變乃至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

中醫對於HPV感染主要參考“帶下病”、“五色帶下”進行辯證論治,常見臨床症狀為:帶下量多色黃腥臭、陰道瘙癢、接觸性出血等。歷代醫家多認為帶下病的發生與溼濁有關,病機為任脈失固,帶脈失約。

HPV感染中醫辯證分析

一般分為以下幾種:①由不潔性交,外感溼熱毒邪,浸淫胞宮子門,溼熱毒邪瘀結於胞宮子門;②內傷七情、房勞多產等致脾虛生溼,溼蘊生熱,溼熱下注;③肝經溼熱下注,損傷任帶二脈,任脈失固,帶脈失約;④腎陽虛,命門火衰,氣化失常,水溼下注,任帶失約;⑤熱毒蘊蒸、損傷脈絡,溼毒蘊結、瘀阻脈絡、血脈瘀滯;⑥經久不治,血敗肉腐從而引起病變。

本病以虛為本,以溼為標。HPV是主要通過性傳播感染的外來病毒,屬於外感溼熱邪毒。HPV的持續感染,一方面是正氣虛弱導致機體易感染HPV,另一方面是由於溼熱毒邪的長期侵犯,繼而又會損傷人體正氣。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HPV感染中醫辯證分析

中國藥劑師草藥

中醫通過辯證結合辨體論治,將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治療手段相結合,對不同體質類型的HPV感染患者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從而準確有效地制定治療方案,發揮傳統中醫學的特色與優勢,為HPV患者帶來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