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Part 1

關於青春,大家還有什麼印象嗎?

在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是這樣描寫的——

“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

青春總是和成長聯繫起來,或者說,青春期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

在這個時間段裡,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雙層層面上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就像蛇蛻一樣,我們對新世界和新的身份有著難以想象的好奇,只管一股腦兒的衝,完全不顧是否會撞得頭破血流。孤獨和疼痛,有時會被我們當做成年人的專屬,因此細細品嚐。

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姜文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這樣的描述: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 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的更多 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誘惑 那時候好像總是夏天 太陽總是有空出來陪著我 陽光充足,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影片中我們也能看到馬小軍(夏雨 飾演)常光著膀子流著汗的場景,他揣著綠軍裝,坐在屋頂上不知道看什麼,那是獨屬於那個年代的影子。

將人物的人生遭遇塞進特定的歷史背景裡面去,產生獨一無二的效果,這是導演姜文一貫愛使得招兒,不論是《鬼子來了》、《讓子彈飛》還是從這部處女作中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

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在耀眼的陽光和遍地的紅旗中,大人們昂揚著鬥志揮灑汗水建設祖國,一群軍大院裡長大的熊孩子也沒閒著,他們揮灑著無處擱置的荷爾蒙,在那個全民激情全民信仰的大時代中度過渾噩的青春期成長為人的故事。

Part 2

童年時期的馬小軍,擁有著偉大而不切實際的理想。

他說:

“我最大的幻想便是中蘇開戰,在新的一場世界大戰中,一名舉世矚目的戰爭英雄將由此誕生,那就是我。”

可以想見,軍人後代給他的榮譽感和那個濃墨重彩的時代對小孩子的影響有多麼重,在小小的馬小軍看來,爸爸就是自己的大英雄!他把自己心愛的哨子送給即將出行的父親,幻想著自己和父親一樣承擔著偉大的使命。

但是成長為少年的馬小軍卻得知了一件事:

他的父親極可能不是英雄,而是逃兵!

從那以後他就變了,從童年時對父親高大形象的憧憬嚮往,到少年時不加掩飾的厭惡,甚至開始期盼父親不在家的日子,他有了絕對的自由。

曾經的偶像,成為了壓迫自己的力量;曾經心懷理想,如今理想幻滅。

這也是本片的主題——理想主義的幻滅。

雖然後來他明白了一切:

父母親的婚姻不被上級認可,為此耽誤了父親的前程以及母親的教師工作,時代對個人對家庭的影響可見一斑!

文革時期是少有的全民矇昧時期,那個時代的人們人擠人人擁人地做了不少錯事,具體的大家可以問度娘搜“傷痕文學”。大家有的只是暴力和愚昧,理智在當時一文不值。所有的人都沒有錯,但所有的人都不能獨善其身,置之事外。

馬小軍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裡。

成長帶來的痛處和社會給自己施加的壓力讓他分不清楚幻想與現實,於是就有了本片的超現實表現手法。

可以說,兩個多小時的故事裡一大半都是馬小軍本人自己的幻想,可能是炎熱的氣候讓人腦子糊塗,也可能是成長時的美好幻想。

他幻想自己與米蘭(寧靜 飾演)從陌不相識到可以說笑話的好朋友。不!他並不滿足,此時米蘭應該是他的幻想女友,他們交流著音樂,撒嬌式的生氣,都是他想象中的情侶間的相處方式。

在他的想象中,院子裡的孩子王劉憶苦(耿樂 飾演)與自己實力相當,更多的時候則是把他假想成了敵人。男孩子的想象中總是暴力居多,在遠古時代力量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或許是保留了這種遠古記憶,馬小軍假想了許多打架的場面,包括百人大戰。無論打與不打,最後都會成為男孩們吹牛的資本。

而真正的他,哪有那麼勇敢,出了事也只是對著鏡子意淫,說著莫名其妙的狠話。他依然是劉憶苦的小跟班,在打架的時候他拿著武器看似囂張實則無力,只能在眾人的注視下發狠擊打一名小混混,大家都沒發現,只有他自己清楚這有多麼痛苦。

其實我們能看得出,很多時候他都不是主角。

他只能縮在後面,看著劉以頭頭兒的姿態同厲害的大哥談話,當劉肯定“米蘭是你帶著的?”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不滿。

唯一一次強硬的時候出現在他的幻想中,

他與劉因為米蘭爭風吃醋,當眾之下互扇耳光,當說到激動之處時,馬小軍砸碎酒瓶,用鋒利的瓶子狠狠地捅進劉的腹部。

可惜那只是他“頭腦昏漲,幻覺不分”的結果。

Part 3

影片中對於少年的成長運用了相當多的隱喻。比如:

當別人在打架胡鬧的時候,馬小軍愛上了開鎖,他會在主人不在家的時候偷偷進去,不竊取錢財,只是看看別人的生活。每開一扇門對於他來說都是打開一個新世界,這讓他十分興奮,而他“從不開暗鎖”,那天鬼使神差的開了於是有了米蘭的幻想。

男孩子的成長充滿混亂與幻想。

就我們可以得到的線索來看,馬小軍依然還是那個馬小軍,在別人眼裡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因為他沉浸於自己與米蘭的幻想始終求而不得,而備受煎熬。這種混亂的幻想符合人設,也符合實際。

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自由是可貴的。

馬小軍靠著開鎖和翹課得到了一點點的自由時間,然而這對於正在發育的少年來說是不夠的,他們對一切都有著瘋狂地好奇心,包括愛情和性。

然而那個時代給人的禁錮多到難以想象。

抽菸的小夥子小姑娘被認為是壞孩子,當大人們走過的時候,他們假裝若無其事,等走後再露出狡黠的微笑,這是屬於青少年的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滿足也是對抗成年人的方式。

包括早戀也是不被允許的。

電影中馬小軍被父親狠狠地抽了一巴掌,儘管自己和米蘭什麼事都沒有,她甚至不喜歡自己,但是掌管大權的家長還是粗魯地一巴掌想要打滅這點苗頭,即使方法不那麼友好。

在影片的最後,馬小軍在水中瘋狂掙扎,他想要游上岸邊,卻被人無情的踩下去,他想要朋友們幫助他,伸出的手卻得不到半點回應。這是獨屬於他的痛苦,只能由他一人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成年後的他們儀表堂堂,畫面卻由彩色轉變成為黑白,曾經的傻子看到他們,罵道:“傻x!"

我自己的理解是,成年後的馬小軍雖然過上了很好的日子,但卻是隨波逐流,他們再也沒有了少年時的無畏和朝氣,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