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你願意陪你心愛的人演戲嗎?


標題泛指的“演技”,並不是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裡,演員本身的專業水平如何;而是指,戲中張哲凱和宋媛媛為了隱瞞各自的真實心意,上演的各種“自以為是”的小把戲。


就像所有的父母,能夠一眼看自己小孩扯的謊言一樣,從小相依為命的哲凱和媛媛,憑藉多年培養的默契,又何嘗不能一面看穿對方的套路,一面陪著對方演完心中理想的劇本呢?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海報


01 可得而不去得,是一種境界


男主張哲凱是一名唱片製作人,因父親罹患遺傳疾病而被母親拋棄。他深愛著宋媛媛,擔心自己隨時會發病,始終沒有跨出友誼的界線對媛媛展露愛意。隨著哲凱的病情加重,他暗自決定用剩餘的生命,為媛媛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


他和媛媛之間,是青梅竹馬,也曾相濡以沫,他們沒有逾越紅線,關係勝卻了世間許多戀人。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這份純粹,也只有從少年一路走來,方可恰好擁有,倘若成年,功利慾望便增了幾分。這些純粹在若近若遠的關係鏈中,可以是過馬路時欲牽又放的雙手;可以是不經意對視時欲語還休的羞赧,還可以是“今晚月色真好”的閒言碎語。


但偏偏,它不會是快刀斬亂麻“我愛你”三個字。


02 想得而得不到,是一種遺憾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世間若有反方向的鐘,把時光倒回到媛媛第一次在哲凱面前哭泣的瞬間。觀眾會發現,不言一語的媛媛,早已洞悉了一切,她知道哲凱服用的不是維生素片,也猜到背影蕭索的哲凱,定是凶多吉少。但她更知道的事,男主希望她後半生有所依靠。


就這樣,兩個人躲在彼此看不見的地方嚎啕大哭,卻又在彼此身邊強顏歡笑。《小王子》曾寫道,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對於媛媛,我知道你將要離開,那麼我就在之前,為你演出一幕幕幸福。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03 不可得而偏要,是一種執念


金庸老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寫了這樣兩位女子。


一位在範遙感慨“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然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時回道,“我偏要勉強。”


一位在張無忌提出 “咱們只須問心無愧,旁人言語,理他作甚?”時回道,“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他們,是張無忌心中的硃砂痣和白月光:趙敏和周芷若。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客觀來說,《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情被批三觀不正,即是因為男女主的勉強和問心有愧。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哲凱為了把媛媛託付給他物色的目標——楊佑賢,不惜用金錢收買別人的愛情,要攝影師Cindy離開未婚夫楊祐賢。


媛媛則是甘作小三,逆襲上位騙取楊祐賢的感情後,又單方面宣佈退出。


若他們對彼此是無私,那麼對楊祐賢、Cindy來說,就是極大的自私。


04 不可得也未得,才是人生常態


即使再上佳的編劇,編出的劇情,可能也只能反映真實故事的二三。


於是,我們看著有段時間,車禍癌症加失憶的韓劇三板斧橋段,屢用不爽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明眼人大多不解,這些劇情多俗啊:三觀不正,毫無新意,為什麼收視率還像A股的茅臺,蹭蹭往上漲。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何解?因為求而不得,是人生常態,也是人類共通的處境啊。尋常人家,確實沒多才子佳人的橋段好誇耀,但那些劇情像生活的放大器,把他們的情感,甚至活在人間的煩惱,都一股腦地表現了出來。


想在最後時刻,好好敞開心扉,可來不及做到,這是常態一。


想陪伴彼此到終老,結果只能在對方的婚禮上,和眾賓客一起舉杯祝福,這是常態二。


想扮演一個“積極向上事業有成”的好人設,給對方一個溫暖的家,結果回頭看,柴米油鹽丈母孃的生活瑣碎始終消磨彼此,這是常態三。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劇終時刻,哲凱和媛媛,兜兜轉轉一圈,不再飾演對方眼中的自己,互表心意,之後走向了死亡的歸途。


慶幸或不幸,大多數人,接受了人生常態,選擇依舊理性且健忘地活著。


要用多少拙劣的“演技”,才能演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回想生活種種,戀愛要找理由,分手要找理由。許多的拙劣的、滿是破綻的把戲,戲能演完,是有人在意你在乎你,願意做你的配角罷了。“你不必多提,你開口說江南如一棵樹,我眼前的景色便開始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