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防疫服务报告

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防疫服务报告(2020年3月12日)

为保障疫情期间房山百姓的心理健康,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号召,按照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工作部署,结合房山实际需求,广泛动员所辖的10个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为疫情期间房山人民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北京市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站心理防疫服务报告

一、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防疫知识,提升全民心理抵抗力

一是依托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推送心理防疫知识推文。为民众普及疫情期间的心理保健常识,传授实用的心理防控技巧,增强居民疫情期间心理健康重视度。二是广泛开发合作媒介,多渠道开展宣教工作。依托北京日报、北京城市广播、房山区电视台、房山广播电台等公共传媒,拍摄抗疫心理科普专题节目,撰写服务案例,为大众宣传心理防控知识。加强与区民政系统、教委、各乡镇街道联动,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援助信息,提升社会心理服务站知晓率和服务覆盖面。三是开展公益微课堂,提供团体心理支持服务。每周四晚八点,开展“面对疫情,心防线”居家心理调适系列微课,帮助居民在疫情特殊时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利用自己的智慧更好的陪伴自己和家人。

二、搭建线上服务阵地,构建系统化心理援助服务平台

(一)心社联动建专业资源平台。

最大化发挥社会心理服务站作用,充分挖掘市级心理专业资源,切实做好心理防疫工作。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组建“心理咨询师+社工”的心社联动专业服务团队,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机制,成立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分工。组建宣教组、调研组、服务组、协调组和督导工作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确保服务的各个环节保质保量。通过宣传提高心理援助服务知晓率和覆盖面;通过心理量表建立心理档案,筛查重点人群;通过专业服务全面解决疫情期间的心理困扰;通过组织调配,充分发挥心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专业价值;通过定期督导,保证心理援助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

(二) “热线+网络”建“四个一”线上心理援助平台。

依托北京市社心联I will志愿服务项目资源,搭建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平台。通过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建立居民微信服务群,形成线上心理服务阵地。每天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在热线电话和微信群中进行12小时值班,随时为居民进行团体和个体心理支持服务。除此之外微信群中按照 “四个一”服务模式提供服务,即:每天分享一条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微课,每次教会一个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每周进行一次专业督导。通过专业团队、持久阵地和系统服务使线上心理服务更加有效化和持续化。

三、聚焦重点人群,提供精准帮扶

为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各社会心理服务站通过心理调查问卷和测量量表筛查聚焦需求人群,变被动为主动,提供精准帮扶。重点关注三类人群:一是关注一线社区工作者。为了提高社区心理援助服务的有效性,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按照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指示,组建房山区社区书记微信群,传达市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精神,同时定期邀请市级专家督导在群中开展心理宣教及培训,充分调动社区书记积极性,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关注度,切实推进了社区心理援助服务的有效实施。目前社区书记心理讲堂已服务房山区158名社区书记、主任。二是关注民政系统特殊机构。通过组建微信小群和一帮一服务组,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小型服务群组,开展个性化服务。目前已在居民大群的基础上建立起居家隔离人员互助群,工作人员服务群和毕业学生父母交流群等焦点需求微信群。为34家养老机构和1家儿童福利机构提供线上72小时心理援助服务;为171名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线上260小时心理援助服务;为291名毕业学生父母提供432小时心理援助服务。

三是关爱弱势人群,解决迫切需求。各社会心理服务站为筛查存在心理风险的独居老人、家庭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定期电话慰问服务,监测心理健康状态,提供心理关怀。同时关注青少年群体,传授父母科学引导孩子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疫情期间的心理平稳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覆盖各种服务人群,确保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

截止到3月12日12时,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站提供心理援助热线服务117人次,网络心理疏导服务98人次;开展心理微课11节,服务1943人次;发布心理防疫健康推文30篇,累计阅读量达到15800余人次。截止目前,累计共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服务836小时,服务17958人次。

房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2020.3.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